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欲速则不达?康乐院士团队揭示飞蝗飞行奥秘

还记得2020年初那场全球蝗灾吗?在人类激战新冠病毒之初,一场由沙漠蝗引起的蝗灾悄然从东非渡过红海,进入欧洲和亚洲,到达巴基斯坦和印度。其千里之行给途径国家带来饥饿恐慌,并让许多人担心压境蝗虫是否会威胁我国粮食安全。 依托于热带和亚热带沙漠生境的沙漠蝗不会给我国带来危害,但其“亲戚”——飞蝗在我国历史上却造成许多民不聊生的灾害。成群飞蝗马拉松式的长距离迁飞是造成蝗灾爆发的主要原因;但散居型飞蝗却很少这么干,它们更青睐短途旅行。飞蝗为何会根据种群密度调整飞行对策呢? 现在,答案来了!在1月4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康乐院士团队解释了飞蝗“欲速则不达”的飞行奥秘,为动物的飞行适应策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抱个团” 飞得远 许多动物都是长途迁飞高手,这对它们的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鸟类迁飞是为了躲避不良气候和寻找适合的繁殖地。北美的帝王蝶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迁......阅读全文

欲速则不达?康乐院士团队揭示飞蝗飞行奥秘

  还记得2020年初那场全球蝗灾吗?在人类激战新冠病毒之初,一场由沙漠蝗引起的蝗灾悄然从东非渡过红海,进入欧洲和亚洲,到达巴基斯坦和印度。其千里之行给途径国家带来饥饿恐慌,并让许多人担心压境蝗虫是否会威胁我国粮食安全。   依托于热带和亚热带沙漠生境的沙漠蝗不会给我国带来危害,但其“亲戚”——飞

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飞蝗基因组图谱

  1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领衔,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参与的一项研究,成功破译了飞蝗(Locusta migratoria)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这是迄今人类破译的最大动物基因组。基于基因组信息,这项研究还揭示了飞蝗食性、迁飞和群聚的奥秘。研究成果

飞蝗飞行特征的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

  动物飞行对其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蝗虫成群的长距离迁飞是造成蝗灾爆发的主要原因,可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蝗灾爆发时,大规模高密度的群居型飞蝗在一个世代内能够聚集飞行超过2000公里,单次最大飞行时间超过10小时。相反,当蝗虫密度低时,零星的散居型飞蝗较少进行长距离迁飞,仅

康乐院士:沙漠蝗应不会对我国形成严重威胁

  在国内应对新冠病毒之时,从非洲之角到印巴边境和伊朗南部,三场蝗灾已经拉响警报。其中,以非洲之角灾情最重。联合国粮农组织判断,非洲蝗灾波及区域达26万多公顷,规模为25年一遇,1平方公里的蝗群1天就能吃掉3.5万人的口粮,该地区1190万人的粮食供应受到直接威胁。蝗虫会毁坏庄家和牧场 图片来源FA

piRNAs调控新机制决定飞蝗后代数量的变化

自然界很多动物都会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节繁殖对策,产生不同数量的后代。动物种群的内在因素在调节繁殖对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种群密度、性比、亲缘关系和个体竞争强弱等都会影响所繁殖的后代数量。而后代的多少与种群的维持及动态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动物适应性的重要标志。人们对这种自然现象有所了解

康乐院士当选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

  当地时间7月6日,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 (EMBO)公布了新入选的67位成员名单。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河北大学校长康乐院士当选2022年EMBO外籍成员。  康乐院士长期从事生态基因组学研究,系统地研究动物适应性和表型可塑性,在飞蝗基因组学、飞蝗群聚机制以及表观

群居蝗虫 可产生毒素防御天敌

  食虫鸟见到单个的蝗虫后一定会捕食。但是在蝗灾发生时,食虫鸟却未聚集过去捕食。科学家发现,原来群居的蝗虫会产生一种毒素让食虫鸟不愿意吃。相关成果于1月24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进展》上。  蝗虫有很多天敌。但蝗灾发生时很少有天敌喜欢捕食群居型蝗虫。用群居蝗虫饲喂家禽也会导致家禽的不适反应。  中科

不是lnc ? piRNAs可调控飞蝗后代数量的变化

  自然界中,很多动物会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节繁殖对策,产生不同数量的后代。动物种群的内在因素在调节繁殖对策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如种群密度、性比、亲缘关系和个体竞争强弱等均影响所繁殖的后代数量。而后代的多少与种群的维持及动态密切相关,也是动物适应性的重要标志。人们对这种自然现象有所了解,但对动物如何自

校史首篇研究生顶刊论文,一作女孩很纠结

在拖着行李箱踏入河北大学读本科时,李静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博士毕业前,成为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位在综合性顶刊上以“一作”身份发论文的学生。近日,河北大学康乐院士环境适应与生态基因组学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综合性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率先阐释了蝗虫型变这一典型表型可塑性的翻译

康乐院士PLOS发表miRNA重要成果

  近期,来自山西大学、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和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遗传学期刊《PLOS Genetics》在线刊登了题为“miR-71 and miR-263 Jointly Regulate Target Genes Chitin synthase and Chitin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