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的发展历史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简便、快速的分析手段。1976年M.S Cresser等人首先提出该法(Gas-Phase Molecular Absorption Spectrometry,简称GPMAS),Syty最先应用该法测定了SO2。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基态的气体分子能吸收特定紫外光谱的一种测量方法, 其原理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利用气体的分子振动吸收原理,气体浓度与吸光度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GPMAS在我国起步较晚, 臧平安 先生于1988年在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环境监测站开始研究GPMAS,开发出快速测定 NO2-—N、NO3-—N 和硫化物的实用新方法。1990年和1992年臧平安先生先后发明了“亚硝酸根离子的测定方法”和“硝酸盐氮的测定方法” 的气相分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发明专利方法,专利号:ZL 90102835.5和ZL 92108475.7。臧平安先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仪器的调研试制,并于......阅读全文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的发展历史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简便、快速的分析手段。1976年M.S Cresser等人首先提出该法(Gas-Phase Molecular Absorption Spectrometry,简称GPMAS),Syty最先应用该法测定了SO2。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基态的气体分子能吸

原子吸收光谱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 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与科学解释   早在1802年,伍朗斯顿(W.H.Wollaston)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就发现了太阳连续光谱中出现的暗线。1817年,弗劳霍费(J.Fraunhofer)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再次发现了这些暗线,由于当时尚不了解产生这些暗线的原因,于是就将这些暗线称为

原子吸收光谱的发展历史

光谱法的发现:1802年,伍朗斯顿(W.H.Wollaston)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就发现了太阳连续光谱中出现的暗线。1859年,克希荷夫(G.Kirchhoff)与本生(R.Bunson)研究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火焰光谱时,发现钠蒸气发出的光通过温度较低的钠蒸气时,会引起钠光的吸收,奠定了光谱法的研

气相色谱仪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一、前言 自1952年世界上第一次创建实用气液色谱法以来,在短短几十年间,气相色谱仪作为现代分析检测仪器的代表,已发展成为一个有相当生产规模的产业,并形成了具有相当丰富的检测技术知识的学料。通过研究气相色谱仪的发展规律,能给使用者有益的启迪,为有关专业人员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现以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及仪器的发展历程

  一、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的理论兴起  1.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简便、快捷的分析手段,1976年Cresser等人首先提出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GPMAS),成功的测定了H2S、NO2、NO、Cl等气体;  2. GPMAS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张寒奇等人研

原子吸收光谱仪发展历史及其特点

一、历史原子吸收光谱仪是基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而进行分析的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早在1802年,w.H.wo11aston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就发现了太阳连续光谱中出现的暗线,这是对原子吸收现象的早期发现,但当时尚不了解产生这些暗线的原因。1859年,G.Kirchhoff与R.B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的原理介绍

水样通过化学反应,利用气液分离装置将水溶液中的被测成分转化成气体分子,从被测溶液中转为气相进入测量系统,根据“气体分子在特定光谱的作用下,发生振动和转动对光谱所产生的吸收与被测成分浓度遵守‘朗伯-比尔定律’呈线性关系”而定量测定出被测成分的含量:其中:A:吸光度I0:入射特征谱线辐射光强度I:出射特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的仪器结构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由光源系统、进样系统、反应系统、分光系统和光电检测系统及计算机控制系统构成。1、光源光源的作用是提供辐射能,供待测分子吸收,根据市场仪器统计,主要使用两种光源:空心阴极灯与氘灯。空心阴极灯(hollow cathode lamp , HCL)又称元素灯,是最常用的锐线光源,HCL是一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编辑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简便、快速的分析手段,利用基态的气体分子吸收特定紫外光谱进行定量的一种测量方法。在水质监测领域中,主要是对水中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硫化物、氨氮等物质的测量,通过在特定的分析条件下,将待测成分转变成气体分子载入测量系统,测定其

我国临床分子诊断试剂发展历史、问题及思考

引言一提到分子诊断,人们自然会想到核酸和基因。的确,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是分不开的,自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以来,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相继出现,如Sanger测序、放射性核素和非放射性核素标记技术、电泳、层析、核酸纯化、核酸液相和固相杂交、基因工程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