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例分析

案例简介 一名40岁左右的女性,因下肢紫癜伴溃疡性病变而就诊。皮损初起为丘疹,然后变成水泡,并在4天内变成溃疡。此外,患者几个月前出现腹部肿胀,半个月前开始干咳。患者嗜酒(每天至少45g)。家族史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体格检查发现下肢溃疡性病变,有浆液性分泌物和明显的炎症征象(图1)。明显的皮肤硬化和厚度增加,伴多毛和散在毛细血管扩张。还可见雷诺现象(图2)。检查发现腹水以及对称性下肢水肿。胸部听诊显示双肺底杂音减少。其他未见异常。 图1下肢溃疡性病变,有浆液性分泌物和明显的炎症征象。图2雷诺现象。 实验室检查显示高胆红素血症(1.81 mg / dL),直接胆红素(0.57 mg / dL)升高,碱性磷酸酶(AF)(157 U / L)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219 U / L)升高,转氨酶正常。其他发现包括乳酸脱氢酶升高(273 U / L),低白蛋白血症(3.3 g / dL)......阅读全文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例分析

案例简介 一名40岁左右的女性,因下肢紫癜伴溃疡性病变而就诊。皮损初起为丘疹,然后变成水泡,并在4天内变成溃疡。此外,患者几个月前出现腹部肿胀,半个月前开始干咳。患者嗜酒(每天至少45g)。家族史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体格检查发现下肢溃疡性病变,有浆液性分泌物和明显的炎症征象(图1)。明显的皮肤硬化和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诊治病例分析

【一般资料】女,25岁,消瘦【主诉】停经30周,上腹部不适伴乏力、畏寒3天【现病史】妊娠期女性,G1P0。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月经初潮11岁,周期26-35天,经期3-7天,经量中,无痛经。LMP:2017-09-8EDC:2018-6-15。停经早期有轻度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孕4月感胎动至今,孕期有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什么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约17%~48%的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1型糖尿病等,甚至是部分患者首次就诊的原因。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中并没有发现明确的病因,发病机制也不甚明确,但国际上文献报道的病例

自身抗体阳性的临床意义

⑴ U1-nRNP抗体(U1-nRNP) 为夏普综合征的特征性的标志。夏普综合征为多症状多表型的混合结缔组织病合并有类风湿性关节炎、SLE、系统性硬化症及多肌炎的临床特征。抗U1-nRNP抗体也可见于SLE,系统性硬化症和多肌炎。⑵ 抗SM抗体(SM) 抗SM抗体对SLE高度特异超过90%,同抗ds

自身抗体阳性的临床意义

  ⑴ U1-nRNP抗体(U1-nRNP)  为夏普综合征的特征性的标志。夏普综合征为多症状多表型的混合结缔组织病合并有类风湿性关节炎、SLE、系统性硬化症及多肌炎的临床特征。抗U1-nRNP抗体也可见于SLE,系统性硬化症和多肌炎。  ⑵ 抗SM抗体(SM)  抗SM抗体对SLE高度特异超过90

15个抗核抗体的意义,全在这里了!

⑴ U1-nRNP抗体(U1-nRNP) 为夏普综合征的特征性的标志。夏普综合征为多症状多表型的混合结缔组织病合并有类风湿性关节炎、SLE、系统性硬化症及多肌炎的临床特征。抗U1-nRNP抗体也可见于SLE,系统性硬化症和多肌炎。⑵ 抗SM抗体(SM) 抗SM抗体对SLE高度特异超过90%,同抗ds

Ku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珩, 毕燕玲, 宁秋, 宾利  【摘要】  目的: 探讨Ku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32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Ku抗体阳性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 结果: 32例患者中,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多发性肌炎1例(3.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13例(40.6%), 类风湿性关节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指南要点解读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以循环自身抗体和血清丙种球蛋白升高为特征的免疫性和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分两种类型:1型是经典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其特征是循环中存在抗核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这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主要形式:2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主要特征是肝肾微粒体抗体和细胞质抗原抗体阳性,多见于婴儿女性和女童。

布地奈德对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有益

  研究发现,对于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硫唑嘌呤与布地奈德合用有益,可以帮助减少类固醇的使用,该研究于7月1日在线发表于《儿科杂志》。     研究人员对46例AIH患者(11男,35女),年龄在9-17岁之间,进行了一项为期6个月的前瞻性,双盲,随机,活性对照的多中心临床IIb期研

系统性硬化症临床路径

  一、系统性硬化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系统性硬化症(ICD-10:M3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