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最高850万元/项,基金委公布重大研究计划申请指南

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 “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重大研究计划立足地球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瞄准西太平洋作为地球系统的窗口所拥有的科学价值和地域优势,提炼和把握以流体为纽带的跨圈层动力过程与能量物质循环这一重大科学问题,进行多学科、跨尺度、跨圈层综合研究,发展板块构造理论,服务于西太平洋气候、环境、资源及国家安全等重大战略目标。 2022年度是本重大研究计划受理项目申请的第5年,根据前期资助布局、中期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整体进度安排,经指导专家组研究决定,2022年度不再受理“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而是着力于“集成项目”的申请和立项,以利于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的预期目标。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的总体科学目标:揭示西太平洋多尺度海洋及板块俯冲的动力过程,认识其中的物质能量交换机理,阐明地表圈层与地球深部圈层的关联机制,揭示流体在跨圈层动力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把地......阅读全文

低碳经济:地球系统观的实践

  ——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齐晔   “近20年,我一直在环境气候科学这个领域工作,与其中的许多科学家都有接触。对气候变暖,上世纪90年代就有著名科学家一直有质疑;但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是正常现象——允许不同的声音,要求大同存小异,要看共识。”   虽然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早已

最高850万元/项,基金委公布重大研究计划申请指南

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  “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重大研究计划立足地球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瞄准西太平洋作为地球系统的窗口所拥有的科学价值和地域优势,提炼和把握以流体为纽带的跨圈层动力过程与能量物质循环这一重大科学问题,进行多学科、跨尺度、跨圈层综

最高850万元/项,基金委公布重大研究计划申请指南

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  “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重大研究计划立足地球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瞄准西太平洋作为地球系统的窗口所拥有的科学价值和地域优势,提炼和把握以流体为纽带的跨圈层动力过程与能量物质循环这一重大科学问题,进行多学科、跨尺度、跨圈层综

首届空间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召开 聚焦地球系统发展

  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获悉,首届空间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11月14日在海南三亚召开,来自全国65个研究院所、高校、企业的近400位学者专家参加会议,围绕水循环观测与模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观测与模拟,月基地球观测机理与方法,三极时空观测与模拟,空间地球观测新技术与新方法等话题展开探讨。   

“科学”号完成西太平洋海山综合科考

  6月22日,我国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完成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态系统科学调查”航次任务,顺利靠港厦门。本航次是“科学”号第5次海山综合探测航次,科考队员对马里亚纳海沟南侧、卡罗琳洋脊上南北走向的系列海山开展海底多学科综合探测,采集到大量生物、地质样品及原位实测数据和影

我国完成西太平洋放射性监测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由国家海洋局组织开展的西太平洋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第一航次于4日上午完成任务后返回厦门,该航次初步掌握了日本福岛核事故对西太平洋可能造成影响的第一手数据。   据介绍,此次西太平洋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历时18天,航程约5000海里,初步掌握了日本福

胡敦欣:继续向西太平洋进军

   科考队员在考察船上   “上世纪50年代末,全国海洋普查,当时的船只和仪器设备条件与现在远远不能相比,中科院仅拥有一艘科考船‘金星号’,也是中国唯一的一艘专业科考船。”在2011年夏季西太平洋科考共享航次顺利返航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敦欣对记

西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台风增多

  12月13日,记者从2018年汛期海洋预警报工作总结会上获悉,近年来西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台风呈增多趋势。  以2018年为例,有11个达强台风以上的热带气旋在西北太平洋活动,包括4个强台风和7个超强台风,而常年平均是每年热带气旋中达到强台风级别以上的个数约为8-9个。  其中,8月份热带气旋生成个

“科学”号起航赴西太平洋执行共享航次

  近日,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驶离青岛,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9年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共享航次。   本航次搭载了来自中科院海洋所、声学所、南海所、深海所、广州地化所,以及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河海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12家科研院所

生物灭绝速率加快将摧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

10月27日至30日,第三届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来自世界9个国家的93位著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 与会专家认为,随着人口的增加,粮食、能源和生态等危及日益加剧,人类正面临从利用不可再生资源过渡到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历史转变与挑战,而对植物资源的研究、认识及其可持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