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正常值 正常人(ELISA法)为0.09~0.148。 临床意义 (1)抗AchR抗体是MG的主要自身抗体,总阳性率在63%~90%之间,抗体滴度基本上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有效治疗后该抗体水平下降,临床恶化时又可见该抗体滴度上升。 (2)抗AchR抗体阳性检出率除与前述的抗原有关外,还与肌无力的临床类型、人种和是否伴发其他自身免疫病等因素有关,我国人口中的MG总抗体水平较低,但在降低阳性标准后,其阳性率与欧美国家相近,然而有部分MG患者血清中测不到抗AchR抗体,因此抗AchR抗体阴性不能否定MG的诊断。 (3)抗AchR抗体阳性亦可见于其他的一些疾病,如胆汁性肝硬化、癫痫、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和DOWN病等。 结果阳性可能疾病: 小儿重症肌无力......阅读全文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原理  含有抗CCP抗体的待测血清可与微孔板上包被的人工合成的环瓜氨酸肽结合。加入酶标记抗人lgG,即可与在同相上抗CCP抗体结合形成CCP-抗CCP抗体-酶标记的抗人lgG复合物。再加入底物发生呈色反应,其颜色深浅与抗CCP抗体水平成正比。用不同浓度抗CCP抗体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可对抗CCP

抗组蛋白抗体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在全身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组蛋白抗体检出率为30%-70%,但与病情是否活动及临床表现无关;在无并发症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ism articular,RA)患者阳性率15%,而在Felty综合征患者可达83%,RA相关的血管炎患者阳性率为75%,青年型类

抗线粒体抗体(ama)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结果阳性可能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 、 肝炎 、 胆汁性肝硬化。  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忌:因为需要抽取患者一定血液,所以患者需要接受空腹检查。  检查时要求:AMA常用于黄疸及肝病病

抗硬皮病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处理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系统性硬化症(PSS),抗硬皮病-70抗体(Anti-SCL-70抗体)阳性率为58.9%,特异性高达100%。  结果处理  异常结果: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系统性硬化症患者

抗脑垂体抗体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参考值  阴性 , ELISA法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特发性全垂体功能减退综合征或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体综合征。

抗硬皮病70抗体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系统性硬化症(PSS),抗硬皮病-70抗体(Anti-SCL-70抗体)阳性率为58.9%,特异性高达100%。  异常结果: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  需要检查的人群: 有系统性硬化症患者  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 容易过敏的体质的人  检查前禁忌:保持皮肤清洁,

抗Sm抗体测定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参考值  正常人:阴性 免疫印迹法  临床意义  目前认为,抗Sm抗体和抗dsDNA一样,对SLE有高度特异性,且不论是否活动期,抗Sm均可阳性,故可作为SLE的标志性抗体。但SLE患者中抗Sm阳性者仅占30%左右(20%~30%),故抗Sm阴性时不能排除SLE诊断。抗Sm抗体与临床症状和疾病转

抗RNP抗体测定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参考值  正常人:阴性 免疫印迹法  临床意义  在多种风湿病患者血中均可检出抗U1 RNP自身抗体,SLE患者的阳性率30%~50%,全身性进行性硬化症(PSS)25%~30%;皮肌炎10%~20%,类风湿性关节炎5%~10%,而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患者,高滴度的抗U1RNP抗体检出

抗Mi2抗体的临床意义及参考范围

  临床意义  抗Mi-2抗体是肌炎特异性抗体,该抗体仅出现于成人DM、幼年型DM、PM/DM及PM患者血清中,尤其对DM有高度特异性。抗Mi-2抗体阳性率因基因和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如在DM和PM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6%和4.5%,对DM的特异性为99.4%。抗Mi-2抗体阳性的患者多以皮肤损害为首发

抗核抗体(ANA)或抗核因子(ANF)的正常值

  免疫荧光定性法阴性。  免疫荧光滴度法

抗RNP抗体化验介绍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化验介绍:抗RNP抗体也是抗ENA抗体中的一种成份。在复合结缔组织病的病人血清中,检出率可达90%,因此又称为复合结缔组织病的标记抗体。  临床意义:阳性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隐球菌抗体的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抗隐球菌抗体检查对临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阳性新型隐球菌感染(阴性亦不可排除)。  需要检查人群: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肺部感染、皮肤和黏膜损害患者。

概述抗磷脂抗体的临床意义

  (1)SLE:根据检测方法及其分析灵敏度的不同,抗磷脂抗体在SLE中的阳性率可达15%-70%。该抗体阳性的SLE患者,与动脉及静脉血栓、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Coombs阳性的溶血性贫血和某些罕见的症状相关,但其相关程度和各种检测方法对这些症状的临床灵敏度和特异性,各家报道并不一致。高滴度的

概述抗ENA抗体的临床意义

  1、抗Sm抗体和抗dsDNA一样,对SLE有高度特异性,且不论是否活动期,抗Sm均可阳性,可作为SLE的标志性抗体。但SLE患者中抗Sm阳性者仅占30%左右(20%-40%),故抗Sm阴性时不能排除SLE诊断,抗Sm抗体与临床症状和疾病转归之间的关系迄今尚无一致意见。  2、抗U1-RNP自身抗

简介抗线粒体抗体的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由于抗M1抗体即抗心磷脂抗体,目前不列入抗线粒抗体中。抗M2见于90%的PBC患者,常用作该病的重要实验室诊断指标,但AMA与PBC的病期、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均无相关性。除PBC外,抗M2也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CAH)、HBsAg阴性的肝病。抗M2 AMA见于吡唑酮(pyrazol

关于抗心肌抗体的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由于抗原未纯化,方法的非特异反应高,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得的抗心肌抗体主要见于活动性风湿热(阳性率40%-80%)、风湿性心脏病(阳性率15%-60%)、细菌性心内膜炎(83%)、心脏手术后(60%-100%)、心肌梗死(65%)、全身性红斑狼疮(35%)、类风湿性关节炎(33%)、甲亢

抗红细胞抗体的临床意义

  阳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冷凝集素病、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急性特发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Lederer贫血)、慢性特发性温暖型抗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症状性温暖型抗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抗红细胞抗体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联系密切,可为自发性、原发性或继发于其他疾病。继发性AIH

抗心肌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心肌疾病出现的抗体有两种:一是与链球菌细胞壁抗原(M蛋白)有交叉反应的抗体,与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相关;另一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心脏手术,心肌成分进入循环诱导产生的不与M蛋白反应的抗体。与心肌抗体对应的抗原成分,分为①心肌特异性抗原(H抗原);②存在于心肌、骨骼肌的抗原;③存在于心肌、骨

抗麸质抗体的临床意义

  麦胶性肠病患者血中可检出抗麸质抗体,与抗肌内膜自身抗体(IgA-EmA)相比,抗麸质抗体检测的敏感性明显提高(100%),但特异性却较低,仅为60%左右。此外,抗麸质抗体的滴度随着饮食中麸质的存在或去除而变化,且其变化速度远较抗肌内膜自身抗体为迅速。  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抗肌内膜自身抗体和(或)抗

抗红细胞抗体的临床意义

  阳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冷凝集素病、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急性特发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Lederer贫血)、慢性特发性温暖型抗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症状性温暖型抗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抗红细胞抗体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联系密切,可为自发性、原发性或继发于其他疾病。继发性AIH

简述抗磷脂抗体的临床意义

  (1)SLE:根据检测方法及其分析灵敏度的不同,抗磷脂抗体在SLE中的阳性率可达15%-70%。该抗体阳性的SLE患者,与动脉及静脉血栓、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Coombs阳性的溶血性贫血和某些罕见的症状相关,但其相关程度和各种检测方法对这些症状的临床灵敏度和特异性,各家报道并不一致。高滴度的

抗RNP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在多种风湿病患者血中均可检出抗U1 RNP自身抗体,SLE患者的阳性率30%~50%,全身性进行性硬化症(PSS)25%~30%;皮肌炎10%~20%,类风湿性关节炎5%~10%,而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患者,高滴度的抗U1RNP抗体检出率可达100%,这些患者常无其他特异性的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ANA)的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药物性狼疮(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普鲁卡因胺、降压药肼屈嗪、治癫痛药物。抗甲状腺药物硫脲嘧啶等引起的狼疮)等。

抗Sm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前认为,抗Sm抗体和抗dsDNA一样,对SLE有高度特异性,且不论是否活动期,抗Sm均可阳性,故可作为SLE的标志性抗体。但SLE患者中抗Sm阳性者仅占30%左右(20%~30%),故抗Sm阴性时不能排除SLE诊断。抗Sm抗体与临床症状和疾病转归之间的关系迄今尚无一致意见。

简述抗心肌抗体的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由于抗原未纯化,方法的非特异反应高,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得的抗心肌抗体主要见于活动性风湿热(阳性率40%-80%)、风湿性心脏病(阳性率15%-60%)、细菌性心内膜炎(83%)、心脏手术后(60%-100%)、心肌梗死(65%)、全身性红斑狼疮(35%)、类风湿性关节炎(33%)、甲亢

关于抗RNP抗体的临床意义

  皮肌炎阳性率约为10%~20%,不能分类的结缔组织病约20%,系统性红斑狼疮约为30%~50%,干燥综合征约20%,硬皮病约7%,重叠综合征约27%,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可达100%。高滴度的抗RNP抗体抗体是诊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重要依据之一。故出现抗RNP抗体提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可能。  抗u

抗线粒体抗体(ama)的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结果阳性可能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 、 肝炎 、 胆汁性肝硬化。

抗α胞衬蛋白抗体的临床意义

  抗α-胞衬蛋白抗体可出现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SS)、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中,阳性率分别约为60%、37%、 35%,在SS患者的特异性为79.4%,表明抗α-胞衬蛋白抗体对于pSS或sSS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且研究表明抗α-胞衬蛋白抗体与pSS或sSS患者临床表现、其他

抗胃壁细胞抗体的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恶性贫血(PA)合并萎缩性胃炎者80%-100%PCA阳性、不并发恶性贫血的萎缩性胃炎40%-60%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糖尿病、缺铁性贫血均为阳性。另外,PA患者50%-75%可见IFAⅠ型抗体、Ⅱ型抗体30%~50%阳性等。  需要检查人群:上述病症患者。

简述抗Sm抗体的临床意义

  抗Sm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高度特异性,且不论是否处于红斑狼疮活动期,抗Sm抗体检测均可显示出阳性,故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志性抗体。但红斑狼疮患者中抗Sm抗体阳性者仅占30%左右(20%~30%),故抗Sm抗体阴性时也不能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要结合其他检查,符合诊断标准才能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