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一例全身麻醉后持续性声音嘶哑病例报告(二)

2.2环杓关节脱位 环杓关节由杓状软骨底的关节面与环状软骨板上缘外侧连接而成,关节面浅,关节囊松弛,易在外力作用下脱位。按脱位程度可分为半脱位、全脱位,其中以半脱位常见,但半脱位时影像学检查存在假阴性。环杓关节脱位在围术期属较罕见并发症,病因复杂,主要继发于经咽喉部的各种操作如(插管、拔管等)及检查方法不当,手术体位,气管导管或胃管留置时间过长,颈部外伤以及患者自身疾病相关因素等。 本例患者出现左侧环杓关节脱位病因分析如下: 2.2.1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导致环杓关节脱位可能的原因:①喉镜片置入过深,使咽会厌襞裂及杓状会厌襞裂张力过大,导致杓状软骨受到牵拉而脱位;②喉镜片、导管尖端或管芯直接碰撞杓状软骨造成脱位;③左手持镜时,气管导管左侧偏曲,导管凸面弯曲部损伤左侧杓状软骨易造成脱位,气管导管材质越硬发生率越高。本例患者气道Mallampati分级I级,插管动作轻柔,操作规范、顺利,但插管时......阅读全文

一例全身麻醉后持续性声音嘶哑病例报告(二)

2.2环杓关节脱位 环杓关节由杓状软骨底的关节面与环状软骨板上缘外侧连接而成,关节面浅,关节囊松弛,易在外力作用下脱位。按脱位程度可分为半脱位、全脱位,其中以半脱位常见,但半脱位时影像学检查存在假阴性。环杓关节脱位在围术期属较罕见并发症,病因复杂,主要继发于经咽喉部的各种操作如(插管、拔管等)及检查

一例全身麻醉后持续性声音嘶哑病例报告(一)

1.病例报告 1.1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52岁,ASA分级Ⅱ级,身高154 cm,体重45 kg。因“左输尿管膀胱癌术后1年余”入院。术前诊断为:①膀胱尿路上皮癌;②左侧输尿管膀胱癌术后;③膀胱癌电切术后。 拟在全身麻醉联合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扩大淋巴结清扫+回肠输出道重建术”

全麻后声音嘶哑病例分析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0岁,身高168 cm,体重60kg,因“便带血1个月”入院就诊,肠镜检查:距肛门8~10 cm处一占位病变,考虑直肠癌,收住入院。既往体健,否认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有相关家族性遗传病史,吸烟数十年余,1包/d,饮酒250g/d。术前检查结果:CT提示:慢支

全身麻醉下拔牙后嗅觉味觉改变病例分析

例1患者,女,23岁。因“双侧下后牙疼痛不适3月”入院,于全麻下行“38、48阻生牙拔除术”。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药物过敏史,味觉、嗅觉无异常。术前用药:盐酸戊乙奎醚0.5mg、格拉司琼3mg、咪达唑仑2mg、枸橼酸芬太尼0.15mg、依托咪酯16mg、罗库溴铵50mg、地塞米松5mg。经鼻气管插管

一例小儿全身麻醉角膜缝线拆除术后肺不张病例分析

 1.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5岁,身高100 cm,体重20 kg。因“右侧眼睛清创缝合术后”入院。拟择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右眼角膜缝线拆除术”。术前ECG提示窦性心律;胸片未见异常(图1),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电解质等检查均未见异常;ASA分级I级。 2.麻醉及抢救 经过10:00患者

家族内全身麻醉术中突发恶性高热病例报告-2

例2女,13岁,身高164 cm,体质量85kg,ASA分级Ⅰ级。以“头部胀痛半年,加重伴呕吐9h”为主诉入院,诊断为“颅内占位”。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既往体健,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自述弟弟有琥珀胆碱过敏史。术前胸部X线片:右肺下野(下叶?)肺纹理模糊,炎性反应;头CT:右侧额顶

家族内全身麻醉术中突发恶性高热病例报告-1

恶性高热是一种罕见的、威胁生命的全身麻醉并发症,在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中发生率约为1/10000,以快速进展的高热、酸中毒、高碳酸血症、高血压、横纹肌溶解和心脏骤停为特点。恶性高热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最常见及最早出现的征象为难以解释的心动过速,伴随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急剧升高。

声音嘶哑的临床常见原因探析

声音嘶哑是耳鼻喉科患者常见的主诉之一,指人的声音的音质发生的各种改变,这些改变包括语音震颤、声音虚弱、发声疲劳、气息声、声音发紧和音调的改变等。人的发声是在声带水平上产生主声调,再通过上气道和鼻腔鼻窦的共鸣作用改变音质,然后形成清晰的声音。所以,在呼吸和吞咽过程中,保持气道通畅和气道的保护,与发声

妊娠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全身麻醉吧病例报告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6岁,体质量50.5kg,因“停经37+3周,不规律腹痛1+d”入院。入院诊断:(1)G4P。孕37+3周LOA。(2)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大动脉转位(complete type 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ies,TGA);右室双出口

椎管内麻醉后并发丑角综合征病例报告

成人丑角综合征最早由Lance等在1988年报道,其特点是突然发生的一侧面部或上肢的异常出汗和潮红。是面部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与副交感神经动眼神经损伤和交感节前节后泌汗纤维缺陷有关,如脊髓空洞、星状神经节病变、颈动脉夹层、脑部腔隙性梗塞、纵膈神经鞘瘤、多发性硬化症及手术或外伤后损伤神经等。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