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尿胱氨酸介绍

尿胱氨酸介绍: 尿液检查。尿胱氨酸测定是检查胱氨酸尿症的指标。尿胱氨酸正常值: 定性:阴性。 定量:83-830μmol /24h (10-100mg/24h)。尿胱氨酸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阳性(或升高):胱氨酸尿症、胱氨酸性肾结石、妊娠早期等。 需要检测的人群: 妊娠早期的女性,肾功能异常的人尿胱氨酸注意事项: 检查前:不得做剧烈运动,保持正常饮食和作息 检查时:先排出一部分尿弃去,以冲掉留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的细菌,然后将中段尿留取送检。 不适宜人群:月经期中的女性,感冒患者尿胱氨酸检查过程: 收集受检测者的尿液,用化学法进行检测 相关疾病 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小儿胱氨酸病,小儿肾性氨基酸尿症,小儿同型胱氨酸尿症,肾性氨基酸尿,范可尼综合征,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同型胱氨酸尿症,肾石症相关症状 腰背痛,蛋白尿,乳糜尿,血红蛋白尿,血尿,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尿频伴尿急和尿痛......阅读全文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尿胱氨酸介绍

尿胱氨酸介绍:  尿液检查。尿胱氨酸测定是检查胱氨酸尿症的指标。尿胱氨酸正常值:  定性:阴性。  定量:83-830μmol /24h (10-100mg/24h)。尿胱氨酸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阳性(或升高):胱氨酸尿症、胱氨酸性肾结石、妊娠早期等。  需要检测的人群:  妊娠早期的女性,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胱氨酸介绍

胱氨酸介绍:         胱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1种氨基酸之一,氨基酸除了脯氨基酸为亚氨基酸外,其他氨基酸均为α氨基酸。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都是L-氨基酸,但近年内证实了它们可以异构为D-氨基酸,具体机制还未研究。胱氨酸正常值:         4.40-11.52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半胱氨酸尿症筛查介绍

半胱氨酸尿症筛查介绍:  半胱氨酸尿症筛查是新生儿筛查中的一项重要检查。半胱氨酸尿症患儿在出生时正常,多于生后5-9 个月起病。半胱氨酸尿症筛查正常值:  尿液中无过量的含硫氨基酸,胱硫醚合成酶,甲基四氨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5,10-N-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的含量正常。半胱氨酸尿症筛查临床意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尿硒介绍

尿硒介绍:  人体内含硒14-21mg。肝、胰、肾中含硒较多。体内硒存在于某些酶和tRNA中发挥生理作用,较为熟知的酶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其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  我国成年人每日最低需硒量为30-50μg。硒缺乏多与当地土壤中缺硒有关。Se:原子量78.96。尿硒正常值:  0.13-1.27μ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尿戊糖介绍

尿戊糖介绍:  戊糖尿尿液中出现的主要是L-阿拉伯糖和L-木糖。在食用枣、李子、樱桃及其他果汁等含戊糖多的食品后,一过性的出现在尿液中,后天性戊糖增多症,是因为缺乏从L-木酮糖向木糖醇的转移酶,尿中每日排出木酮糖4-5g。尿戊糖正常值:    41-116μmol/24h (14-40mg/2h)尿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尿lgG介绍

尿lgG介绍:  尿lgG是尿蛋白的选择性常用选择性尿蛋白指数分别测定患者血清和尿中任意两种相对分子质量差异较大的蛋白,其中包括尿lgG。尿lgG正常值:  在低危级1级高血压患者中,尿β2-MG检测的阳性率均为最高(P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尿氯介绍

尿氯介绍:  体内的氯总量约为100g,主要以氯离子形式广泛存在于组织和体液中,其是细胞外液数量最多的阴离子。它与碳酸氢根(HCO-)的含量有密切关系。当血清氯浓度降低时,为了保持阴离子的总数不变,碳酸氢根就代偿地增加,反之亦然。氯化物对调节体内水、渗透压与酸碱平衡等都有重要作用。体内氯离子常与钠离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尿砷介绍

尿砷介绍:  成人体内砷总量为15-20mg,主要分布在头发、指甲、骨骼、皮肤中。进入体内的砷先在血中转化,再分布至全身组织,体内砷主要从尿排出。砷中毒与砷对体内巯基有强大结合力有关,使大量含巯基酶类失活,从而阻碍细胞内生化代谢,并使机体抗氧化能力明显减退。尿砷正常值:      1.8-1.9μm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尿醛固酮介绍

尿醛固酮介绍:  醛固酮降解后的主要产物为四氢醛固酮,均从尿中排出。醛固酮的分泌具有类似于皮质醇的尽夜分泌节律,即清晨高、夜晚低,同时还受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血液电介质的调节。醛固酮是维持机体水分,电解质平衡的重要激素。尿醛固酮正常值:  2.7-44.3nmol/24h。尿醛固酮临床意义: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尿铜介绍

尿铜介绍:  成人体内含铜约100-200mg,广泛分布于各器官内,其中以肝脏含量最高,约占体内总量的20%,其次为脑和肾脏。血浆铜95%与α2球蛋白结合,呈蓝色,故称血浆铜蓝蛋白。每一分子的血浆铜蓝蛋白与8个铜原子结合,结合比较牢固。血浆铜蓝蛋白含铜量约占全身含铜量的3%。血浆中其他的铜与血浆白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