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血浆激肽释放酶原测定介绍

血浆激肽释放酶原测定介绍: 血浆激肽释放酶原测定是对人体的血浆进行血浆激肽释放酶原的含量测定,用于血栓与止血筛查。激肽原酶由哺乳动物胰脏、颈下腺及尿提取精制而得的蛋白酶。广泛存在于尿、血浆和腺组织,能促使无活性的激肽原释放出有活性的激肽。血浆激肽释放酶原测定正常值: 发色底物法:98.03%±14.31%。血浆激肽释放酶原测定临床意义: (1) 升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原发性高血压、脑梗死、癌症化疗后、血液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 (2) 降低:先天性或获得性激肽释放酶缺乏症(肝病、肾性高血压、急性肾功能衰竭、感染性疾病、癌症化疗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血泡、皮下血肿、采血部位出血、手术创面出血、外伤性出血和内脏出血等情况的人群。血浆激肽释放酶原测定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无。 检查前禁忌:检查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阅读全文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血浆激肽释放酶原测定介绍

血浆激肽释放酶原测定介绍:  血浆激肽释放酶原测定是对人体的血浆进行血浆激肽释放酶原的含量测定,用于血栓与止血筛查。激肽原酶由哺乳动物胰脏、颈下腺及尿提取精制而得的蛋白酶。广泛存在于尿、血浆和腺组织,能促使无活性的激肽原释放出有活性的激肽。血浆激肽释放酶原测定正常值:  发色底物法:98.03%±1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血浆酮体介绍

血浆酮体介绍:  在临床实验诊断中有三种酮体起作用:它们是有两个酮酸的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它们在生理性的pH环境下以离子形式存在,以及没有酮酸的丙酮。 血浆酮体正常值:  经过一夜空腹,血中的β-羟丁酸  0.02-0.27mmol/L(0.21-2.81mg/dl)  经过一夜空腹尿中酮体: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血浆醛固酮介绍

血浆醛固酮介绍:  血浆醛固酮(aldosterone,Ald)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一种重要的盐皮质激素,具有调节钠、钾代谢和细胞外液容量的生理作用。Ald主要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体内钠、钾水平,ACTH、肾上腺能和多巴胺能系统以及血容量等因素对醛固酮的分泌都有调节作用。Ald在血循环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血浆内皮素测定介绍

血浆内皮素测定介绍:  血浆内皮素测定是对血浆内的内皮素进行测定,在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作用。血浆内皮素测定正常值:  健康人血浆内皮素ET为1.0 pg/ml。血浆内皮素测定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检查结果呈阳性,即血浆内皮素大于1.0 pg/ml,提示可能患有心血管、呼吸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血浆肝素含量测定

血浆肝素含量测定介绍:  血浆肝素含量测定是测定血液透析及抗凝治疗患者血浆中游离肝素,并动态检测抗凝治疗患者血浆中游离肝素与凝血因子的变化。血浆肝素含量的测定可以保证肝素的疗效及降低出血的危险性,且可以进行实验室监测。血浆肝素含量测定一般包括肝素辅转因子II活性测定和低分子肝素测定(LMWH)。血浆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血浆蛋白S测定

血浆蛋白S测定介绍:  血浆蛋白S测定是对血浆中的血浆总蛋白S(TPS)包括游离PS(FPS)和与补体C4结合的PS(C4bp-PS)。进行测定,以助于判断血液疾病。血浆蛋白S测定正常值:  血浆总蛋白S测定,97.56%±9.76%。  血浆游离蛋白S(FPS)测定,100.9%士29.1%。血浆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血浆渗量检查

血浆渗量检查介绍:  血浆渗量检查是对人体的血液渗量进行检测,用于与尿渗量共同检测肾功能疾病。血浆渗量检查正常值:  尿渗量一般为600-100mOsm/kgH2O(冰点渗量计法)。24小时最大范围为40-1400mOsm/kgH2O,血浆为300mOsm/kgH2O,尿与血浆渗量之比为3-4.7: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血浆缬氨酸介绍

血浆缬氨酸介绍:         正常人血浆氨基酸浓度呈昼夜性波动,一般以早晨8-10时之间为高峰,午夜时为低谷。氨基酸及其产物测定,对先天性或后天性代谢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测定血浆缬氨酸,要避免食物消化吸收后的影响,应在清晨空腹采血。标本溶血时不宜采用,以免由于红细胞中的氨基酸进入血浆导致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循环血浆量介绍

循环血浆量介绍: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红色黏稠混悬液。其中血细胞约占全血的45%,血浆约占5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循环血浆量正常值:  131I-HSA法:男:80.8-83.9ml/kg,女:71.8-75.2ml/kg。循环血浆量临床意义:  (1) 增多:真性红细胞增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血浆黏度(PV)介绍

血浆黏度(PV)介绍:  血浆黏度约为全血黏度的1/8-1/4,是反映血液流动性的指标之一。通常血浆黏度主要依其高分子化合物的变化,诸如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血脂和糖类等浓度增加有关。血浆黏度增加导致血流不畅,甚至阻断,可反映淤血存在。血浆黏度(PV)正常值:  男性 0.85-1.99毫帕/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