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的注意事项

白细胞分类受技术因素和细胞分布因素等原因而有较大变异,故分类计数的离散度较大,且分类中占大比例的如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变异呈正态分布,占小比例的如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呈普哇松分布。......阅读全文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的注意事项

  白细胞分类受技术因素和细胞分布因素等原因而有较大变异,故分类计数的离散度较大,且分类中占大比例的如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变异呈正态分布,占小比例的如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呈普哇松分布。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的检查过程

  (1)采血:1小滴于载玻片一端,用一推片以35°~45°倾斜推出四周留有适量空隙,可分清头、体、尾的薄血片。血膜长度不少于2.5cm,末梢至玻片另一端尚余空隙约1cm。血膜干后染色。  (2)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法:平置血片于染色架上,加染色液3~5滴,立即盖满血膜,约30s后加缓冲液5~10滴,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的临床意义

  偏高的原因: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  偏低的原因: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结果偏低可能疾病:  粒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临床意义  偏高的原因: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  偏低的原因: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结果偏低可能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的注意事项及检查过程

  注意事项  白细胞分类受技术因素和细胞分布因素等原因而有较大变异,故分类计数的离散度较大,且分类中占大比例的如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变异呈正态分布,占小比例的如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呈普哇松分布。  检查过程  (1)采血:1小滴于载玻片一端,用一推片以35°~45°倾斜推出四周留有适量

血液的化学检验项目--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介绍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介绍: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是指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所占的百分比。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由于它们是藉糖酵解获得能量,因此在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的不适宜人群

  1、服用过避孕药、甲状腺激素、甾体激素等药物的患者,因为可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禁止近期有以上药物服药史的患者检查。  2、特殊疾病:患有造血功能减低疾病的患者,比如白血病,各种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除非该检查必不可少,尽量少抽血。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的不良反应与风险

  1、皮下出血:由于按压时间不足5分钟或是抽血技术不过关等原因可导致皮下出血。  2、不适感:穿刺部位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压痛、肉眼可见的皮下瘀斑等。  3、晕血或晕针:在抽血时,由于情绪过度紧张、恐惧、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等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晕针或晕血。  4、感染的风险:如果使用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介绍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介绍: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是指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所占的百分比。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由于它们是藉糖酵解获得能量,因此在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正常值  参考值  男:50-70%;  女:50-70%;  新生儿:50-70%。  临床意义  偏高的原因: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  偏低的原因: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