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非急症气道患者在麻醉中演变为急症气道病例报告

困难气道(difficult air way,DA)的管理与麻醉安全和质量密切相关,30%以上的严重麻醉相关并发症(脑损伤、呼吸心搏骤停、不必要的气管切开以及气道损伤等)是由于气道管理不当引起的。因此,所有患者都必须在麻醉前对是否存在困难气道做出评估。但是,有时术前评估基本正常的患者,也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气管内插管困难或通气困难。现将本院收治的术前评估为非急症困难气道演变为急症困难气道1例患者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儿,男,9岁,体质量23kg。因“发现咽部新生物4个月”入院。入院前4个月,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不适与异物感。感冒后加重,无明显呼吸困难、吞咽困难以及人睡后憋醒症状。体位改变对症状无明显影响。既往无特殊病史,生命体征平稳。专科查体:咽部慢性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表面无脓性分泌物,会厌与舌根间见暗褐色新生物,直径约2 cm,表面光滑,余会厌谷、梨状窝、室带、声......阅读全文

非急症气道患者在麻醉中演变为急症气道病例报告

 困难气道(difficult air way,DA)的管理与麻醉安全和质量密切相关,30%以上的严重麻醉相关并发症(脑损伤、呼吸心搏骤停、不必要的气管切开以及气道损伤等)是由于气道管理不当引起的。因此,所有患者都必须在麻醉前对是否存在困难气道做出评估。但是,有时术前评估基本正常的患者,也可能出现意

气道狭窄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管理病例报告

1.临床资料 患者为22岁女性,身高150 cm,体重42kg,诊断为:(1)双输卵管积水;(2)原发性不孕。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术。患者既往体健,术前体检和常规辅助检查均无阳性发现,近期无上呼吸道感染。 患者术前禁饮禁食8h以上,术前未使用药物,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并实施静脉诱导

纵隔肿块致气道受压麻醉处理

患儿,女,11个月,体重8.1kg。因“咳嗽、喘息9d”入院。查体:HR130次/分、RR30次/分、T36.5°C,神清,口唇红润,气管居中,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粗湿啰音及喘鸣音,无胸膜摩擦音。 胸部CT示:上纵隔气管后方椭圆形囊状肿块影,大小约39mmX37mmX36mm,邻近气道受

严重气管狭窄气道支架置入术麻醉管理

 患者,男,67岁,50kg,因“呼吸困难1个月,加重3d”入我院呼吸内科。入院前4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诊断为“食管癌”,行食管癌根治术并行1次化疗后好转。入院前3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中量白色泡沫样痰,无明显呼吸困难,自行服用感冒药(具体不详)有所好转。此后患者反复咳嗽、咳痰

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的急诊处理

  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如处理不当,常威胁患者生命,需给予重视。在2015年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华琦教授对“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的急诊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讲授。    一、定义    (一)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急症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

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的急诊处理

  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如处理不当,常威胁患者生命,需给予重视。在2015年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华琦教授对“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的急诊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讲授。    一、定义    (一)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急症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

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

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是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及进行机械通气。人工

嗜铬细胞瘤患者困难气道处理分析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素能系统嗜铬细胞,90%的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髓质内。内源性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分泌过多是嗜铬细胞瘤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由此可产生高血压、高代谢、高血糖等系列与此有关的临床症状。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仍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麻醉诱导以及手术中创伤刺激,肿瘤部

浅谈引导探条在口腔手术围麻醉期气道管理的应用

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常因颌面部炎症、癜痕挛缩、肿瘤等因素导致张口受限,而需要采用特殊插管器械或者盲探清醒气管内插管;手术后的包扎固定等均不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故麻醉苏醒期要随时准备再次插管以应对拔管后出现通气不足的突发情况。 对于困难气道的气管插管,已有许多应对器械,如:光杖、纤维光导喉镜、Frova插

吗啡减量致使用吗啡泵镇痛患者高血压亚急症病例分析

吗啡(morphine)是临床治疗中重度疼痛的首选药物之一,但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开始采用的中枢靶控输注系统(吗啡泵)植入术,将相当于1/300口服剂量的吗啡注入椎管中的脑脊液内,直接与脑、脊髓中的受体结合,可产生强效镇痛效应。由于只有极少量的吗啡进入血液循环,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