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小质量恒星对流核超射研究新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组与丹麦奥胡斯大学物理与天文系合作,在小质量恒星对流核超射研究方面获进展。该研究由张钱生、Joergen Christensen-Dalsgaard和李焱完成,研究结果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研究利用日震学数据和太阳的中微子流量以及一批Kepler类太阳恒星的星震学数据限制了小质量恒星的对流核超射强度,发现对流核超射混合的扩散系数衰减因子与恒星质量相关。 恒星的对流核超射能增加核反应燃料,显著增加恒星寿命并造成恒星演化的不确定性,但目前对流核超射的研究还远远不充分。一般认为,太阳质量附近的恒星没有对流核。然而,由于初始氦3的核聚变,在零年龄主序附近会产生一个短暂的对流核。增强对流超射会延长这个对流核的寿命并增大其范围。如果强度足够大,太阳内部的对流核甚至可以一直存在到现在。对于类太阳恒星,对流核存在与否及其大小会影响其振动的大小频率间隔比。 张钱生等人详细计算了不同超射......阅读全文

小质量恒星对流核超射研究新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组与丹麦奥胡斯大学物理与天文系合作,在小质量恒星对流核超射研究方面获进展。该研究由张钱生、Joergen Christensen-Dalsgaard和李焱完成,研究结果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研究利用日震学数据和太阳的中微子流量以及一批Kepl

科学家在小质量恒星对流核超射研究方面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组与丹麦奥胡斯大学物理与天文系合作,在小质量恒星对流核超射研究方面获进展。该研究由张钱生、Joergen Christensen-Dalsgaard和李焱完成,研究结果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研究利用日震学数据和太阳的中微子流量以及一批Kepler

新研究发现SPB中心对流核外存在奇异的混合效应

  湍对流运动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天体中,是引起物质输运(混合)以及能量传输的主要物理过程之一,在恒星结构演化理论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湍流元在对流区受浮力作用而运动,到边界处浮力为零,但仍有速度。因此,湍流元将继续运动,延伸对流对物质和能量的输运效果,直至湍流元停止。这会导致实际混合区域要比对流区大

云南天文台在极端水平分支恒星的对流超射研究中获进展

  近期,《天体物理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团组博士李志和研究员李焱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利用k-omega模型处理恒星内部的对流超射,使极端水平分支恒星的对流区质量与星震学分析的结果相近,并发现氦燃烧阶段后期的喘息脉动(core b

云南天文台等利用星震学探测白矮星内部化学轮廓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团组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付建宁合作,在恒星演化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了碳/氧白矮星内核的化学组成轮廓对其脉动周期的影响。研究利用星震学方法,探测一颗DA型脉动白矮星HS 0507+0434B内核的碳/氧元素轮廓。  HS 0507+0434B是一颗有较好观测数据的脉动白矮星,此

云南天文台等利用星震学探测白矮星内部化学轮廓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团组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付建宁合作,在恒星演化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了碳/氧白矮星内核的化学组成轮廓对其脉动周期的影响。研究利用星震学方法,探测一颗DA型脉动白矮星HS 0507+0434B内核的碳/氧元素轮廓。  HS 0507+0434B是一颗有较好观测数据的脉动白矮星

大质量恒星形成研究取得进展

  在恒星形成过程中,原子气体与分子气体的转换以及分子外向流的驱动源是研究难点。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以及三峡大学、湖南文理学院等合作,结合FAST HI谱线数据与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 m毫米波望远镜分子谱线数据,利用团队自主开发的新基线校准算法,在大质量恒星形成研究中

云南天文台在混合型主序变星星震学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组博士陈兴浩、研究员李焱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张孝斌合作,利用星震学方法精确得到了主序演化阶段混合型变星CoRoT 100866999的中心对流核尺度。该研究成果于12月26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赫罗

核小RNA的特点

①稳定,半寿期常与核糖体相近;②含量丰富,如U1分子在每个核中的含量可有10^6个;③普遍性,在动、植物细胞中均含有snRNA;④高度保守,如人和爪蟾的U1snRNA有90%的序列相同。

核小RNA的用途

核小RNA是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剪接体(spliceosome)的主要成分,参与mRNA前体的加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