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专著出版

《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 课题组供图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韩广轩课题组撰写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滨海湿地富含土壤有机碳,同时土壤有机质分解率和甲烷生成率较低,并且能够捕获和埋藏大量有机碳。盐沼、海草床和红树林等滨海湿地的生物量虽只占陆地的0.05%,但能从海洋及大气中储存和转移更多的碳(即“蓝碳”),是全球重要的碳汇,也是全球“蓝碳”资源的重要贡献者。但滨海湿地处于对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经济发展最快和人类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因此,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及由此引起的水文过程变化都会影响滨海湿地的“蓝碳”功能。其碳循环的关键机制还有待探讨,其固碳潜力、碳汇通量和封存量的数据还很少,目前尚无一个全球公认的机制来正确认知蓝色碳汇的重要性。 记者了解到,本书依托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选择黄河三角洲典型湿地——潮汐湿地、非潮汐湿地及开垦后的农......阅读全文

《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专著出版

《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 课题组供图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韩广轩课题组撰写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滨海湿地富含土壤有机碳,同时土壤有机质分解率和甲烷生成率较低,并且能够捕获和埋藏大量有机碳。盐沼、海草床和红树林等滨海湿地的生

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揭牌

  5月22日,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揭牌仪式暨建设方案论证会在东营市举行。山东省科技厅厅长翟鲁宁,东营市委常委、副市长曹连杰,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领导、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施平共同为试验站揭牌。   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海洋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中国工程

东北地理所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古菌群落响应机制研究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18_4781462.shtml   河口湿地是复杂而重要的生态系统,可以提供多样性的生态服务、维护滨海区域的生态安全,为微生物提供独特的栖息环境。然而,在潮流和径流双向胁迫下,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古菌群落响应机制方面

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站:解黄三角之困

   潮汐湿地观测场韩广轩摄  生物多样性观测样地海岸带所供图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中所指奔流到海就是东营的黄河入海口,它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黄河千年的流淌与沉淀,在它的入海口成就了中国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

山东黄河岛湿地公园获批国家湿地公园

  日前,山东省无棣黄河岛湿地公园获批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拟建的黄河岛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无棣县东北部的黄河岛上,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是滨州市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规划面积695.8公顷。   黄河岛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将在山东北部地区形成完善的湿地生态景观,极大地提升鲁北地区湿地品牌

黄河三角洲开发:绿色与GDP的博弈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国最后一个全面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每年都会在黄河入海口处形成一万五千亩新土地。绿色与GDP,东营人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一声鸡鸣打破了黄

烟台海岸带所滨海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滨海湿地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由于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及氧化还原能力使其成为生物地球化学作用非常活跃的场所,在碳氮的储存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滨海湿地研究组于君宝研究团队依托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从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尺度上对滨海

20万亩黄河中央湿地公园开建

  2月11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生态建设动员大会提出,今年将统筹推进“森林、湿地、城市、流域、农田”五大生态系统建设,打造中原自然博物馆,开建20万亩黄河中央湿地公园。  规划中的郑州黄河中央湿地公园,规划区东西长100公里,南北最宽处3.5公里,建设面积约为20万亩。将通过实施郑

我国将建十八个国字滨海湿地保护项目

   记者今天从国家海洋局获悉,《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出台。《规划》计划实施18个国家级滨海类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对7个重点滨海湿地进行恢复与综合治理,设立1个滨海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项目和1个滨海湿地能力建设项目,共27个项目。

中科院海岸带所科技成果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

   近日,从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传来消息,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韩广轩团队完成的“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获2020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潘大为团队完成的“海水中营养金属元素的电化学形态分析研究”成果获2020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据介绍,“黄河三角

滨海湿地碳汇功能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中获系列进展

滨海湿地具有高初级生产力、低有机质降解速率以及高碳沉积埋藏速率,是全球“蓝碳”资源重要贡献者,在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2010年以来,依托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韩广轩研究组基于长期野外定位观测和原位控制试验,利用涡度协方差、动态箱法和微生物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悄然变迁:油田开采致面积萎缩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人工搭建的招引巢内,一对东方白鹳正在给幼鸟喂食。  大汶流管理站内栖息的东方白鹳。  2010年6月25日,鸟类专家,保护区科研人员对即将出巢的幼鸟进行环志准备工作。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中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

滨海湿地碳汇功能等研究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滨海湿地具有高初级生产力、低有机质降解速率以及高碳沉积埋藏速率,是全球“蓝碳”资源重要贡献者,在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4次缔约方大会把“蓝碳”碳汇列为应对气候变化六大措施。同时,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在推动“蓝碳”纳入气候变化谈判和本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近

滨海湿地碳汇功能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系列进展

  滨海湿地具有高初级生产力、低有机质降解速率以及高碳沉积埋藏速率,是全球“蓝碳”资源重要贡献者,在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2010年以来,依托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韩广轩研究组基于长期野外定位观测和原位控制试验,利用涡度协方差、动态箱法和微

我国学者揭示降雨对滨海湿地碳交换影响的新机制

  滨海湿地富含土壤有机碳,同时其土壤有机质分解率和甲烷生成率较低,并且能够捕获和掩埋大量有机碳。因此,滨海湿地被认为是全球重要的碳汇,也是全球“蓝碳”资源的重要贡献者。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降雨分配导致的干旱或者季节性积水会通过改变土壤及大气湿度环境,调控植被生理代谢过程,最终影响滨海湿地的蓝碳功能。

黄河三角洲耐盐碱作物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7月25日上午10时,科技部农村中心主任邓小明、综合监督处处长张辉、计划协调处处长杨经学、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李百东等专家一行10余人到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调研,期间考察了由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河三角洲耐盐碱作物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实施进展情况。黄河三角洲农高

我国首次发现蓑羽鹤独特环形迁徙路线

蓑羽鹤又名闺秀鹤,顾名思义,它的外形如闺秀般袅娜文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柔弱雅静之美。但它的性格坚忍不拔,既有着顽强的野外生存能力,还是大自然中的“飞翔奇迹”缔造者。近几年,我国科研团队利用鸟类环志和卫星追踪的方法系统地对蓑羽鹤的迁徙路线进行了研究,发现蓑羽鹤的飞翔轨迹呈现独有的环形结构,

五位生态学家访问城市环境所

  8月1日,应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陆兆华教授、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于君宝研究员、云南大学何大明教授、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赵新全研究员和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亚宁研究员等5位中国知名生态学家为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师生做了学术报告。陆兆华教授的报告题

第31届“世界水日”丨今年我国将深入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

   3月22日是第31届“世界水日”, 联合国确定2023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加速变革”。从3月22日到28日是第36届“中国水周”,主题是“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  水是万物之源,也是万物之本。首先我们通过一个字来了解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水”。我国最早的“水”字,它出现于商代

“世界水日”丨我国将深入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

3月22日是第31届“世界水日”, 联合国确定2023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加速变革”。从3月22日到28日是第36届“中国水周”,主题是“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 水是万物之源,也是万物之本。首先我们通过一个字来了解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水”。我国最早的“水”字,它出现于商代甲骨

我国学者揭示潮流/径流双向胁迫下的河口湿地微生物响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全球近80%的滨海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湿地恢复和功能提升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工农业活动、围填海养殖和石油开采等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退化过程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在潮流和径流双向胁迫下,黄河口咸淡水交互区湿地的微

2020年全国湿地保有量力争八亿亩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24日表示,将严格保护湿地资源,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国湿地保有量达到8亿亩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夯实生态资源基础。   赵树丛是在第三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东营国际湿地保护交流会议开幕式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说,中国

“地球之肾”湿地可做城市防洪“安全阀”

    7月21日起,北京、河北等地因暴雨引发的山洪等灾难被人们所关注。记者了解到,分布于我省各地的湿地,对排解洪水、缓解旱情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片就是麻大湖湿地公园的核心保育区,你可能想象不到这片广袤的芦苇,还能发挥迟滞流水、防洪防灌的突出作用。”24日下午,在滨州市

湿地保有量力争八亿亩

  据新华社济南10月24日电 (记者叶婧)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24日表示,将严格保护湿地资源,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国湿地保有量达到8亿亩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夯实生态资源基础。  赵树丛是在第三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东营国际湿地保护交流会议

张亚平赴山东东营调研盐碱地农业发展情况

  9月4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赴山东东营现代农业示范区及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调研中科院在盐碱地农业方面的平台建设及科研进展情况。山东省副省长于杰等参加调研。  在东营现代农业示范区,张亚平一行现场考察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东营分子设计育种试验基地和分子设计育种研究中心

烟台海岸带所在湿地电微生物驱动产甲烷研究中取得进展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大气甲烷浓度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其中湿地是最大的自然源。深入了解甲烷的产生过程对于认识湿地甲烷的排放规律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电微生物学”团队继证实湿地土壤中存在电子驱动的古菌还原二氧化碳产甲烷过程后(Environmental Science: N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过热已致生态改变

  中国如火如荼的水利工程建设引起了中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昨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称“国合会”)2010年会专题报告称,中国“流域大型水利工程过热,河口生态环境负面效应凸显”。   报告认为:“发生在河口与近海的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如浮游生物组成及种群结构改变、生物多样性降低及

2010’黄河口大闸蟹推介会暨美食节在青岛举行

推介会暨美食节启动现场黄河口大闸蟹  16日,由东营市人民政府、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主办的2010’黄河口大闸蟹青岛推介会暨美食节在青岛正式启动。  据介绍,黄河口大闸蟹为黄河三角洲特有名贵水产品,是我国著名的淡水蟹,品质上等,且养殖环境优良,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蟹”之一、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黄河口

烟台海岸带所参加2012黄河三角洲国际生态农业博览会

  9月14日至16日,2012黄河三角洲(中国 垦利)国际生态农业博览会在垦利县文化大厦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博览会以“展精品、谋合作、共发展”为主旨,围绕高效农业、农业前沿科技成果展开,突出模式创新和深度合作,展示高效生态农业的科技进展。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高玲瑜,副

研究揭示黄河三角洲特色耐盐植物根际微生物组组装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滩涂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团队揭示了黄河三角洲野大豆、田菁和甜高粱等耐盐碱植物根际微生物组组装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微生物对宿主盐碱胁迫的调控作用,为创制并实现新型微生物制剂用于盐渍土改良奠定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微生物谱(Microbiology Spec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