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公众科学日——武汉植物园聚焦中非生物多样性保护

从乞力马扎罗山到东非大裂谷,从肯尼亚到马达加斯加,从非洲稀树草原到热带雨林,从“生命之树”猴面包树到草原上上演“生死追逐”的狮子羚羊,这个周末,跟着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云端漫步,跨国连线感受“非”一般的科学之旅和自然之旅,你过瘾了吗? 今年中科院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恰逢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从5月21日开始,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依托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以“魅力非洲 多彩植物”为主题,端出一道道非比寻常的科普大餐,和公众共享科学盛宴。 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灵活结合的形式展开,“云上科学日”独具特色,包括“大咖讲科学”“专家直播说展”“中非直播连线”等多种形式,中非科学家更是通过跨国连线的方式,共话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非生物多样性成果展、赠送非洲特色植物科普手册、专家为小学生现场科普,形式多样的线下活动同样精彩。活动通过中非两地精彩联动,集中展现了中非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成果,激发了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研究和自然探索的关注和......阅读全文

武汉植物园采用遥感新方法监测森林生物多样性

  为了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确定优先保护区、维持重要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需要进行大尺度生物多样性观测。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联合相关团队,基于常用的遥感影像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全局生物多样性方法来监测森林多样性,根据光谱变异假说,把γ多样性拆分为α和β多样性,并通过实地样方数据进行验证,最

武汉植物园在苹果遗传多样性及驯化特征方面取得进展

  DNA序列差异的鉴定是解析重要生物学性状的基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果树分子育种学科组博士马百全在研究员韩月彭的指导下,对30份苹果种质资源进行了简化基因组测序,获得39,635个均匀分布在苹果染色体上的单碱基多态性位点(SNPs)。  基于这些SNPs的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苹果野生种的遗传多样

武汉植物园倍半萜内酯生物合成研究取得进展

  愈创木烷型内酯具有诸多药用活性,很多这类化合物具有较强抗癌功效,该类化合物在植物中通常只有万分之几的含量,如此低含量的合成限制了该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但由于其显著药用价值,部分该类化合物仍被用于临床抗癌实验,比如人们从地中海地区的毒胡萝卜中分离出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其衍生物已

国家植物园设立将如何更好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国家植物园18日在北京正式揭牌。此次设立的国家植物园,是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园)和北京市植物园(北园)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扩容增效整合而成,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为何要设立国家植物园?未来将如何推进?记者18日采访了业内专家。“野生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携带的遗传资源是关系到国家生

武汉植物园多年生黑麦草功能性状多样性研究取得进展

  盐胁迫是典型的非生物胁迫之一,严重制约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农作物产量。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温带地区的草坪草兼牧草,可以作为盐碱地开发先锋植物。不同生境来源的多年生黑麦草种质材料蕴涵丰富的形态、生理和物候性状变异,这些功能性状变异为选育优质耐

武汉植物园与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订合作协议

  12月21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与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技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湖南省桑植县举行。武汉植物园党委书记、副主任罗志强,张家界市林业局相关领导,桑植县人民政府、政协和人大相关领导出席了签字仪式。   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桑植县境内,属于武陵山系,是华中植物区

武汉植物园在生物入侵的纬度格局研究中取得进展

  伴随快速的全球变化,生物入侵态势日益加剧。全球物种丰富度沿纬度从赤道向两级逐渐下降,形成显著的纬度梯度多样性(LDG),而外来种的入侵效应也可能沿纬度发生变化。但目前,关于生物入侵、纬度梯度以及二者交互效应对本土多样性的影响这一机制依然研究甚少。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博士研究生吴昊在研究员丁建

上海植物园考察团到武汉植物园交流考察

   上海植物园考察团到武汉植物园交流考察   7月14日,上海植物园考察团在党委书记施俊、副园长陈必胜率领下一行17人赴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考察交流。武汉植物园主任助理、园艺中心主任刘宏涛等接待了来宾。   座谈会上,刘宏涛向客人详细介绍了武汉植物园的发展概况以及在引种驯化、园地管理、科

武汉植物园β-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研究取得新进展

  β-胡萝卜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属于四萜类化合物,有很高的药理学及营养学价值,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食品添加剂及化妆品等行业。构建高效合成β-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菌株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学科组硕士研究生李倩在章焰生研究员的指导下,于酿酒酵母中重构了β

武汉植物园“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武汉)项目”获批

  近日,经国家农业部批准,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获批“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武汉)项目”。项目建设为期两年,总投资400万元。将建成中国科学院首个国家级专科植物资源圃(猕猴桃科),项目建成后将在猕猴桃物种收集、资源保存、品种开发和产业推广方面起到极为重要作用。   作为中科院“三园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