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亚麻酸的结构特征

亚麻酸存在α、γ两种晶型。常见的是α-亚麻酸和γ-亚麻酸。α-亚麻酸和γ-亚麻酸是含有十八个碳原子、三个双键的直链脂肪酸,相对分子量为278。α-亚麻酸的结构为顺,顺,顺-9,12,15-十八碳三烯酸(或顺9,顺12,顺15十八碳三烯酸,英文系统名为cis-,cis-,cis-9,12,15-Octadecatrienoic acid),简记为C18:3Δ9,12,15(或Δ9,12,15-1 8:3),还有一些研究者会以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烃末端甲基碳原子(ω-碳或者n-碳)作为起点,以双键距离ω-碳的碳原子个数来描述双键位置。据此α-亚麻酸应该是ω-3脂肪酸。γ-亚麻酸的结构为顺6,顺9,顺12十八碳三烯酸,简记为Δ6,9,12-1 8:3,为典型的ω-6型PUFA。二者属同分异构体,差异仅在于其中一个双键的位置不同。 亚麻酸所含的三个双键均为顺式结构,且不形成共轭,但其双键分布的位置则会一定程度的平移。......阅读全文

亚麻酸的结构特征

亚麻酸存在α、γ两种晶型。常见的是α-亚麻酸和γ-亚麻酸。α-亚麻酸和γ-亚麻酸是含有十八个碳原子、三个双键的直链脂肪酸,相对分子量为278。α-亚麻酸的结构为顺,顺,顺-9,12,15-十八碳三烯酸(或顺9,顺12,顺15十八碳三烯酸,英文系统名为cis-,cis-,cis-9,12,15-Oct

亚麻酸的结构特征

亚麻酸存在α、γ两种晶型。常见的是α-亚麻酸和γ-亚麻酸。α-亚麻酸和γ-亚麻酸是含有十八个碳原子、三个双键的直链脂肪酸,相对分子量为278。α-亚麻酸的结构为顺,顺,顺-9,12,15-十八碳三烯酸(或顺9,顺12,顺15十八碳三烯酸,英文系统名为cis-,cis-,cis-9,12,15-Oct

亚麻酸的亚麻酸基本性质

本品为无色或黄褐色油状液体,有植物油香味,在1 5℃凝固,不溶于水,易于被空气氧化,蒸馏易于分解,一般以酯的形式贮存。易溶于醚和无水乙醇中,一毫升本品溶于10毫升石油醚中,能与二甲酰胺,酯类溶剂和油类混溶。 亚麻酸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尤其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形成共轭多烯酸。加热时易聚合。α-亚

tRNA的结构特征

tRNA的结构特征之一是含有较多的修饰成分,如上面提到的 D、T、 Ψ等;核酸中大部分修饰成分是在tRNA中发现的。修饰成分在tRNA分子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但其功能不清楚。1974年用X射线晶体衍射法测出第一个tRNA——酵母苯丙氨酸tRNA晶体的三维结构,分子全貌象倒写的英文字母L,呈扁平状,长

亚麻酸的亚麻酸基本参数

亚麻酸基本参数分子式分子量碘值硫代氰酸酯值折光率熔点沸点比重C18H30O2278.4296181.198.7(11.5/D)1.4715;(20/D)1.4699;(21.5/D)1.4683;(50/D)1.4288-12℃202 ℃/1.4毫米汞柱;230℃/16毫米汞柱1 8/4℃)0.90

电热套的结构特征

电热套是用无碱玻璃纤维作绝缘材料,将Cr20Ni80合金丝簧装置于其中,用硅酸铝棉经真空定型的半球形保温体保温,外壳一次性注塑成型,上盖采用静电喷电热套常见外观(8张)塑工艺,由于采用球形加热,可使容器受热面积达到60%以上。控温采用计算机芯片做主控单元,采用多重数字滤波电路,模糊PID控制算法,具

蓝细菌的结构特征

蓝细菌的细胞一般比细菌大,通常直径为3~10μm,最大的可达60μm,如巨颤蓝细菌。根据细胞形态差异,蓝细菌可分为单细胞和丝状体两大类。单细胞类群多呈球状、椭圆状和杆状,单生或团聚体,如粘杆蓝细菌和皮果蓝细菌等属;丝状体蓝细菌是有许多细胞排列而成的群体,包括:有异形胞的(如鱼腥蓝细菌属),无异形胞的

γ-亚麻酸和二高γ-亚麻酸含量测定

摘要:建立了γ-亚麻酸和二高γ-亚麻酸含量测定的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方法。γ-亚麻酸和二高γ-亚麻酸在样品处理和色谱条件上是完全一致的,仅是出峰时间上有差别,经精密度、重现性、回收率实验,γ-亚麻酸RSD分别为1.51 、1、89%和0.98%,二高γ-亚麻酸RSD分别为1.45 、1.15%和0

类病毒结构特征

类病毒为环状闭合单链RNA分子,由一些碱基配对的双链区和不配对的单链环状区相间排列而成。通常在二级结构分子中央处有一段保守区。位于棒状结构中心有一个高度保守的序列,其能决定类病毒的种类。靠近这一保守中心区的左侧有一个多聚嘌呤区,棒状结构左侧序列保守性强,右侧变异性大。危害病理类病毒会引起植物基因序列

γ-亚麻酸的来源作用

亚麻酸是人体不能缺少、自身又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属于维生素F样物质。人体一旦缺乏,其免疫、心脑血管、生殖内分泌等系统就会出现异常。γ-亚麻酸在人体可转化成前列腺素E1,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素A2的形成,有明显的抗血栓及抗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能显著降低高血脂、胆固醇和血糖,降低密度脂蛋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