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陈俊丰到深圳先进院交流

12月21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陈俊丰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Development of Chiral Drugs through Organocatalysis的学术讲座。报告由医药所基因中心副研究员鹏越峰博士主持。 陈俊丰由什么是“手性(chirality)”的概念入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何为“手性”及自然界存在的“手性”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不同手性的药物具有不同甚至相反的生物活性的概念,如Ibuprofen、Thalidomilde、Lipitor等。随后陈俊丰重点介绍了如何使用有机小分子催化不对称合成,高效制备手性药物分子的研究与探索。陈教授清晰的条理、生动的语言和例证,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先进院的科研人员及研究生认真听取了报告,并与陈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学术讲座现场 ......阅读全文

自然界物种共存:因“合作”而共赢

  自然界的不同物种藉由类似关系,形成复杂的合作网络,这是物种共存的缘由,生物多样性因合作而丰富。  地球上每一个有生命的地方,都不是孤种独存,浩繁的物种何以共处一地,是生态学的重要命题。  生态学研究不同物种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传统上,生态学更关注损害关系,比如捕食、竞争、寄生,总有一方

各类维生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维生素A:动物肝脏、蛋类、乳制品、胡萝卜、南瓜、香蕉、橘子和一些绿叶蔬菜中。维生素B1:葵花籽、花生、大豆、猪肉、谷类、野生食用菌黄滑松茸中。维生素B2:肉类、谷类、蔬菜和坚果中。维生素B12:猪牛羊肉、鱼、禽、贝壳类、蛋类中。维生素C:柠檬、橘子、苹果、酸枣、草莓、辣椒、土豆、菠菜中。维生素D:鱼

自然界中甘油糖脂化合物的分类

(1)酯键型甘油糖脂;(2)醚型甘油糖脂糖脂甘油部分的羟基被烷基化,形成醚键,而非酯键;(3)糖基上的羟基发生脂酰化的甘油糖脂;(4)糖醛酸型甘油糖脂;(5)糖基位胺基化的甘油糖脂;(6)糖基6位磺酸化的甘油糖脂;(7)甘油的的两个羟基都被糖苷化的甘油糖脂。

概述棕榈油酸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棕榈油酸在大多数动植物种均有分布,但含量较高的物种稀少,现其主要来源为鱼油和一些海洋浮游生物,在鱼油中,棕榈油酸的含量约有15%~20%,海洋浮游生物中的蓝藻棕榈油酸含量也较高,大多鱼油中棕榈油酸来源于食物蓝藻。 [1]  棕榈油酸在一般油料作物中含量较少,但在一些特殊植物中也有很高的含量,因此

在自然界发现金属铀属意外惊喜

  我国科学家首次在自然界发现零价态金属铀。科技日报记者10月20日在走近创造这项纪录的团队时意外获悉,这一将改写教科书的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竟然是在两个相关课题支持下完成的“意外收获”。  寻找自然界金属铀的研究并没有单独立项,而是在两个相关课题“南岭贵东岩浆岩与铀成矿作用”和“相山火成岩与铀成矿作

布病菌在自然界多长时间死亡

布氏杆菌在外界环境的生活力较强,在干燥土壤、皮毛和乳类制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在水中可生存5天至4个月。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日光照射10~20分钟、湿热60℃10~20分钟、3%漂白粉澄清液等数分钟即可将其杀灭。

自然界中甘油糖脂化合物的分类

(1)酯键型甘油糖脂;(2)醚型甘油糖脂糖脂甘油部分的羟基被烷基化,形成醚键,而非酯键;(3)糖基上的羟基发生脂酰化的甘油糖脂;(4)糖醛酸型甘油糖脂;(5)糖基位胺基化的甘油糖脂;(6)糖基6位磺酸化的甘油糖脂;(7)甘油的的两个羟基都被糖苷化的甘油糖脂。

已知自然界最大的微生物是什么?

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微生物:1985年Fishelson、Montgomery及Myrberg三人发现一种生长于红海水域中的热带鱼(名叫surgeonfish)的小肠管道中的微生物费氏刺骨鱼菌(Epulopiscium fishelsoni),这是当时世界上所发现最大的微生物。它外形酷似雪茄烟,长约

光明的黑暗面:人造光如何威胁自然界

  研究发现夜晚光线正在对生态系统产生无处不在的长期压力在荷兰的微型生态系统中,研究人员正在测试人造光的影响。图片来源:Kamiel Spoelstra/NIOO-KNAW  夏夜,德国一个森林湖附近,一些怪异的事情正在发生。除了黑暗的湖水拍打着岸边,微弱的光芒从悬停在湖面上的光圈中散发出来。附近,

自然界中存在天然形成的拓扑绝缘体

  据《自然》网站3月8日报道,最近,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固体研究所科学家发现,自然界中也存在天然形成的拓扑绝缘体,而且比人工合成的更纯净。这一发现对建造自旋电子设备具有促进作用,并有助于设计开发用电子自旋来编码信息的量子计算机。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纳米快报》上。   拓扑绝缘体是一种奇

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

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存在于矿石、土壤、天然水、大气和动植物组织中。由于核素可参与环境与生物体间的转移和吸收过程,所以可通过突然转移到植物而进入生物圈,成为动植物组织的成分之一 。

埃博拉病毒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杀人机器

   病毒的结构简单,但攻击能力非常强,1976年爆发的埃博拉病毒时隔近40年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  据国外媒体报道,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致命的病毒,也十分罕见,1976年在埃博拉河地区发现了这种病毒,其可在人类与灵长类动物之间感染,并引发多器官衰竭导致死亡,致死率最高为90%。通过近40年的科学发现

最新研究表明:自然界铀同位素比例并不恒定

虽然有过质疑,但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两种常见的铀同位素——U235和U238在地球矿物质中的比例是不变的。最近,美国科学家利用先进设备进行的一项高精度研究,找到了这两种同位素比例会发生显著变化的确凿证据。他们会在即将召开的美国地质学会年会上公布这一结果。 进行该项研究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Charle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自然界新矿物——空锌银黝铜矿

  1月11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获悉,由该中心曲凯研究团队近日发现并命名的自然界新矿物——Kenoargentotetrahedrite-(Zn)(空锌银黝铜矿)正式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批准。新矿物全型标本目前已被中国地质博物馆馆藏。 研究团队负责人曲

Science:AI成功设计自然界中尚不存在的蛋白

7月21日,来自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在Science杂志上发布了一款新的人工智能(AI)软件,该软件能够为自然界中尚不存在的蛋白质绘制结构。更令人振奋的是,科学家们已经利用这一软件创造出潜在用于工业反应、癌症治疗、甚至用于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候选疫苗的原始化合物。计算生物学家Ju

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元素有哪些

自然界中存在的放射性元素是指那些最初是从自然界发现而不是用人工方法合成的放射性元素。它们是:钋(pō) Po、氡 Rn、钫(fāng)Fr、镭Ra、锕(ā)Ac、钍(tǔ)Th、镤(pú)Pa、铀(yóu)U、镎(ná)Np、钚(bù)Pu。放射性是元素的性质之一,追溯到源头是宇宙大爆炸开始的,射线

合成蛋白质简化了自然界-超越了真实世界的存在

创造合成蛋白质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研究方向,但是我们能否在大自然的蓝图上走捷径,制造出更有效的版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们发现,更简单的合成构件组合可以制造出与真品一样有效的蛋白质替代品,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比真品更好。unnamed_file_from_newatlas.com.jpg_92(59)

立方氮化硼首次在自然界中找到-硬度可媲美钻石

  本周,国际矿物学协会正式承认了一种新的矿物——立方氮化硼,其由美国、中国和德国的地质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于2009年在自然界中找到,并被命名为qingsongite。而在此前,该矿物只能在实验室中合成。   早在1957年,美国研究人员就采用人工方法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首次合成了立方氮化硼,但天

自然界第五种基本相互作用能否成为惊喜

  麦克斯韦总结了前人一系列发现和实验成果,于1875年提出了描写电磁作用的基本运动方程式,后来称为麦克斯韦方程。这是第一个完整的电磁理论体系,它把两类作用——电与磁——统一起来了,定量地描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转变的规律。  匈牙利物理学家在正负电子谱仪中发现了一种异常的放射性衰变,他们认为这

科学家发现自然界最重元素-原子量超过292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比先前任何元素都要重的超重元素自然存在于地球岩石中吗?一支物理学家小组表示他们已经在自然矿物精制的溶液中发现了少量特别重的原子。但其他科学家表示怀疑。 目前所知在自然界存在的最重元素是铀,但只包含92个质子。在实验室里,物理学家设法制造了原子序数为118的人造原子,但它们

自然界还有未知元素没被发现吗?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宇宙的狂想曲  1869年,俄罗斯科学家门捷列夫发表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在这张表格上,一共记录了63个元素。  在此后的150年中,科学家不断完善着元素周期表,现在这张表格记录的元素已经达到118个——其中,包括了一些自然界原本不存的重元素。  这些元素是怎么发现的?又是如何产生

上海交大提出求解自然界强相互作用新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季向东教授在近期物理研究领域顶级刊物《物理快报》发表文章,题为《欧几里得时空格点上的部分子物理》,介绍了在量子色动力学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果,解决了困扰强相互作用物理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物理学界认为:“这为用量子色动力学理论研究强相互作用现象打开了一扇大门。”   自然界有

我国首次从自然界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到寨卡病毒

  虫媒病毒(Arbovirus)是指在敏感的节肢动物蚊、蜱、白蛉、蠓等吸血昆虫体内繁殖,而通过叮咬和吸血将病毒传播给人和动物引起后者感染的一组病毒,1992年国际虫媒病毒中心注册的虫媒病毒已经达到535种,其中300余种病毒属于以蚊虫为传播媒介的蚊传病毒(Mosquito-borne virus)

自然界神奇“偷基因”生存策略:给物种带来顽强生命力

  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上最顽强的生命形式是什么?科学家们在寻找这一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发现了自然界一种“偷”的生存策略。一些生物可以生存于极热、极寒、极酸、极毒的极端环境中,比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沸腾的温泉中的一种水藻,它的生存秘密就是从其它生命形式那里偷来生存的必要基因,而不是从父辈那里遗传。这种“

自然界超选择结合的秘密,科学家将直接“对话”免疫系统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研究人员发现,控制纳米材料和蛋白质表面之间的超选择性结合相互作用不仅取决于分子密度,还取决于模式和结构刚性。这一突破有可能优化现有的病毒预防和癌症检测技术。  关于DNA材料上不同配体模式的原始显微镜数据  生物学的许多内容都归结为结合的生物物理过程:使一个或多个原

英将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氨基酸加入线虫体内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近日报道,英国科学家修改了线虫的遗传代码,首次将一种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氨基酸加入其体内。科学家们表示,最新技术让生物学家能在原子层面操控生命有机体的分子,制造出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蛋白质。相关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会刊》上。   带有遗传信息的DNA(脱氧

研究实现自然界最高自由度的超构表面光场调控

近日,暨南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院教授李宝军、包燕军等研究人员实现了自然界结构对光场的最普适以及最高自由度的调控。相关研究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超构表面是一种能在亚波长厚度范围内对光场的偏振、振幅、相位进行灵活调控的人工设计的新型结构,被广泛用于各种微纳结构功能器件中,

自然界中首例exo选择性的分子间DielsAlder反应酶

  药物中间体、农药和精细化学品在国计民生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的化学合成工艺存在效率低和污染严重等瓶颈问题;基于酶催化的生物合成工艺具有过程绿色、选择性好等优势,目前特别在创新药物工业化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目前酶催化反应的工具箱还非常有限,能够催化新颖化学转化的酶亟待被发现,从而推动酶催化在工

欧盟在蛋白质层面深入研究自然界动物毒液获得成功

  当面对自然界固有的剧毒动物类,如蝎子、毒蛇、海蜇或毒蜘蛛时,绝大部分人会不知所措地仓皇逃逸,因为其可致命的毒液(Venom)。孰不知正是这些自然界动物毒液,可作为科技人员研究“以毒攻毒”治疗许多人类疾病最珍贵的生物资源。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资助600万欧元,由设立在法国专门从

以色列病毒学家:在自然界寻找打败埃博拉的灵丹妙药

  以色列病毒学家莱斯利·洛贝尔博士。  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疫情发展至今,世卫组织已宣布“全球警戒”,人类与这一致命病毒的抗争进入关键阶段。危机面前,世界惊慌,人们把希望寄托在科技上,期待着科学家们创造奇迹,用人类的智慧打败埃博拉。  随着美国、加拿大、英国、中国等推出一系列埃博拉诊断方法、防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