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人类染色体常规类型

人类染色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常染色体(体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异体染色体)。某些遗传特征与一个人的性别有关,并通过性染色体传播。常染色体因此包含其余部分的遗传信息。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复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一致。......阅读全文

人类染色体常规类型

人类染色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常染色体(体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异体染色体)。某些遗传特征与一个人的性别有关,并通过性染色体传播。常染色体因此包含其余部分的遗传信息。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复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一致。

人类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

染色体结构畸变(structural aberrration)是染色体或染色单体断裂和重接而形成各种类型重组的结果。(一)缺失(deletion) 即染色体的部分片段丢失,包括末端缺失和中间缺失。末端缺失是指染色体发生一次断裂后,无着丝粒的片段丢失,即染色体的长臂或短臂末端片段丢失。中间缺失

染色体的类型介绍

原核生物细菌和古细菌通常具有单个环状染色体,但染色体大小存在显著变异。大多数细菌染色体的大小从13万个碱基对到 1400 万个碱基对不等  。疏螺旋体属的螺旋体是个例外,仅含有单一线性染色体 。序列结构与真核生物相比,原核染色体含有更少的基于序列的结构。细菌通常具有一个复制起点,而一些古菌含有多个复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实验方法原理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疗法是1960年由Moorhead提出来的。正常情况下,人外周血小淋巴细胞都处在G1期(或G0期)。但在体外给予一-定的条件,进行培养,经72h就可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这种取材简易、用血量少的培养方法已被广泛采用。在培养液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A),淋巴细胞受到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实验概要人外周血小淋巴细胞,通常都处在G1期(或G0期),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分裂。如在培养液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A),这种小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进入有丝分裂。短期培养后,经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即可得到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人体的1ml外周血内一般含有约1×106~3×106个小淋

人类Y染色体急剧退化

人类Y染色体在全世界的分布比例图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7月17日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两位科学家研究发现:Y染色体比X染色体的演化速度快得多,这将导致Y染色体上的基因急剧丢失,照此继续,Y染色体将会完全消失,人类的传宗接代将受威胁。   这个现象由生物学副教授卡特雷纳·玛克瓦(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一、原理人外周血小淋巴细胞,通常都处在G1期(或G0期),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分裂。如在培养液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A),这种小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进入有丝分裂。短期培养后,经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即可得到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人体的1ml外周血内一般含有约1×106~3×106个小淋

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概要学习和掌握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进一步识别和鉴定人类染色体。实验原理核型(karyotype)一词在20世纪20年代首先由苏联学者T. A. Levzky等人提出。核型分析的发展有三项技术起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1952年美籍华人细胞学家徐道觉发现的低渗处理技术,使中期细胞的染

人类染色体的染色体带的命名

  根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的国际体制(ISCN)的规定,每条染色体都以显著的形态特征(着丝粒、染色体两臂的末端和某些带)作界标而区分为若干个区,每个区都含一定数量、一定排列顺序、一定大小和染色深浅不同的带,这就构成了每条染色体的带型。  区和带的命名是从着丝粒开始,向臂的远端序贯编号。"1"是最靠近

染色体有核型有什么类型?

  核型分析:  确定核型的技术通常称为核型分析。细胞可以秋水仙碱体外固定分裂(中期)细胞,然后将这些细胞染色,拍照并按照先常染色体(长度顺序)后性染色体(此处为X / Y)的顺序将染色体排列成核型。 像许多有性生殖的物种一样,人类有特殊的性染色体,女性为XX,男性为XY。  核型变异:  一般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