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Setd2对3型天然淋巴细胞和肠道免疫的调控作用

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邱菊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完成了题为Setd2 determines distinct properties of intestinal ILC3 subsets to regulate intestinal immunity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探索了Setd2对3型天然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观和转录调控机制。 Setd2(SET-domain-containing 2)是哺乳动物组蛋白H3亚基36位赖氨酸(H3K36)甲基转移酶,可将H3K36me2修饰为H3K36me3,是表观遗传中的重要调控分子。3型天然淋巴细胞(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3)是大量存在于肠道的一群固有免疫细胞,按照表面蛋白NKp46和CCR6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亚群,分别是NKp46+ILC3、双阴性(Double negative,DN)ILC3和C......阅读全文

研究发现Setd2对3型天然淋巴细胞和肠道免疫的调控作用

  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邱菊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完成了题为Setd2 determines distinct properties of intestinal ILC3 subsets to regulate intestinal immunity的

SETD2基因编码的功能和结构描述

亨廷顿病(hd)是一种以纹状体神经元丧失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hd蛋白亨廷顿蛋白中的多聚谷氨酸束扩张引起的。该基因编码一种属于以ww基序为特征的huntingtin相互作用蛋白的蛋白质。该蛋白是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对组蛋白h3的赖氨酸-36具有特异性,该残基的甲基化与活性染色质有关。该蛋白还

SETD2基因的结构特点和生理作用

亨廷顿病(hd)是一种以纹状体神经元丧失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hd蛋白亨廷顿蛋白中的多聚谷氨酸束扩张引起的。该基因编码一种属于以ww基序为特征的huntingtin相互作用蛋白的蛋白质。该蛋白是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对组蛋白h3的赖氨酸-36具有特异性,该残基的甲基化与活性染色质有关。该蛋白还

与细胞代谢信号通路相关因子介绍SETD2

亨廷顿病(hd)是一种以纹状体神经元丧失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hd蛋白亨廷顿蛋白中的多聚谷氨酸束扩张引起的。该基因编码一种属于以ww基序为特征的huntingtin相互作用蛋白的蛋白质。该蛋白是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对组蛋白h3的赖氨酸-36具有特异性,该残基的甲基化与活性染色质有关。该蛋白还

SETD2基因突变因子与药物介绍

亨廷顿病(hd)是一种以纹状体神经元丧失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hd蛋白亨廷顿蛋白中的多聚谷氨酸束扩张引起的。该基因编码一种属于以ww基序为特征的huntingtin相互作用蛋白的蛋白质。该蛋白是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对组蛋白h3的赖氨酸-36具有特异性,该残基的甲基化与活性染色质有关。该蛋白还

细胞代谢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介绍SETD2基因

亨廷顿病(hd)是一种以纹状体神经元丧失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hd蛋白亨廷顿蛋白中的多聚谷氨酸束扩张引起的。该基因编码一种属于以ww基序为特征的huntingtin相互作用蛋白的蛋白质。该蛋白是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对组蛋白h3的赖氨酸-36具有特异性,该残基的甲基化与活性染色质有关。该蛋白还

研究揭示SETD2调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白血病新机制

  3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Blood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兰研究组题为SETD2 deficiency predicts poor prognosis in MDS and accelerated MDS-associated leukemogenesis via S100a

SETD2调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白血病新机制

  MDS是最常见的髓系恶性肿瘤之一,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髓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且高风险向AML转化。组蛋白H3赖氨酸36甲基转移酶SETD2,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AML和慢性淋巴系白血病(CLL)中,SETD2低表达都显著促进白血病的发生

SETD2调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白血病的新机制

  研究阐明了SETD2在调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MDS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潜在靶标。  MDS是最常见的髓系恶性肿瘤之一,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髓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且高风险向AML转化。组蛋白H3赖氨酸

抑制前列腺癌转移的新途径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

前列腺癌(PCa)是全球男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具有局限性肿瘤的患者有良好的预后,但转移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下降至30%。去势疗法是治疗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之一,该疗法最初会限制肿瘤,但最终会导致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复发。大部分的去势抵抗患者最终转变为转移性去势抵抗,而转移是导致前列腺

Genes-Dev解析致癌组蛋白突变引发癌症的分子机制

  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李海涛教授课题组7月31日在《基因与发育》(Genes&Development)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basis for oncohistone H3 recognition by SETD2 methyltransferase》(甲基转移酶SETD2识别致癌组

Cancer-cell:“合成致死”治肿瘤又有新进展

  众所周知基因突变会驱动癌细胞生长,并促进癌细胞对治疗方法和药物的抵抗。但是这些基因突变也可以变成肿瘤细胞的致命弱点,牛津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在一个叫做SETD2的基因上发生的突变可能会对癌细胞造成致命损伤。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cell上。  本文作者Dr Timothy

干扰素抗病毒可以更“铁腕”

  经过对700余种表观遗传相关分子的筛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甲基转移酶SETD2分子能够显著增强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相关论文7月27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顾名思义,“干扰素”不直接“消灭”病毒,而是通过“干扰”达到抗病毒效果。它通过两个途径“干扰”,一

揭示了组蛋白促进停滞DNA复制叉重启的重要功能

  DNA复制是一个十分精细的分子调控过程, 在DNA复制过程中体内体外大量的刺激因素如UV、染色质高级结构的阻拦等会产生DNA复制压力(replication stress),从而使得复制叉停滞(fork stall)甚至垮塌(fork collapse)造成DNA损伤(DNA damage),进

曹雪涛院士:I型干扰素诱导抗病毒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

  I型干扰素介导的相关基因的表达(ISGs)对于抗病毒免疫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IFN信号的紊乱会导致一系列感染性疾病以及炎症紊乱的发生。到目前为止,我们对IFNa介导的信号通路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但IFNa是如何激活STAT的信号以及ISG的表达目前并不清楚。  除了磷酸化以及泛素化之外,蛋白

中国科学家Nature子刊揭示侵袭性癌症新线索

  通过分析一对3岁双胞胎姐妹(一名健康,一名罹患侵袭性白血病)的基因组,由中国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人员小组确定了一个新型的分子靶点,其有可能为治疗复发性和致命性恶性肿瘤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该研究指出与称作为SETD2的基因相关的一条分子信号通路,可能在血细胞DNA转录和复制的一个关键步骤

中国医学科学院曹雪涛院士发表Cell文章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乙型肝炎病毒逃逸免疫反应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31390431)等支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曹雪涛院士课题组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浙江大学等团队在抗病毒免疫新机制方面取得突破进展,揭示了甲基转移酶在促进干扰素抗病毒效应中的重要功能,研究成果以“Me

科学家发现增强干扰素抗病毒效应新分子新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团队日前发现,甲基转移酶分子SETD2能够显著增强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促进机体抵抗病毒能力,提高干扰素疗法清除乙肝病毒效果。该发现为抗病毒免疫应答效应机制提出了新观点,也为有效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细胞》杂志。  干扰素是

淋巴细胞分类

  T淋巴细胞(又名T细胞)和B淋巴细胞(又名B细胞)都起源于 造血干细胞。T细胞随血循环到胸腺,在胸腺激素等的作用下成熟,B细胞则在骨髓或腔上囊发育成熟。然后再随血循环到周围 淋巴器官,在各自既定的区域定居、繁殖。受抗原激活即分化增殖,产生效应细胞,行使其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激活后,分化增殖形成多

淋巴细胞测定

淋巴细胞时人体主要的免疫细胞之一。(1)生理性增多: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成人>4×10 9/L、儿童>7.2×10 9/L、4岁以下>9×109/L。见于儿童期淋巴细胞生理性增多。(2)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某些慢性

Plos-Biology:骨质疏松症治疗新靶标

  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2介导的组蛋白H3k36三甲基化修饰在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命运决定中的作用,建立了骨骼系统衰老的小鼠模型,并揭示了骨质疏松症治疗新靶标。  国际学术期刊Plos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

Plos-Biology:骨质疏松症治疗新靶标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 Plos Bi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邹卫国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H3K36 trimethylation mediated by SETD2 regulates the fate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

异形淋巴细胞和异常淋巴细胞一样吗?

  异形淋巴细胞有时也叫异常淋巴细胞。  在白细胞直方图中,淋巴细胞峰左侧区域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有核红细胞、血小板凝集、巨大血小板、未溶解红细胞、疟原虫、冷凝集蛋白、脂类颗粒。

异形淋巴细胞和异常淋巴细胞一样吗?

异形淋巴细胞有时也叫异常淋巴细胞。在白细胞直方图中,淋巴细胞峰左侧区域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有核红细胞、血小板凝集、巨大血小板、未溶解红细胞、疟原虫、冷凝集蛋白、脂类颗粒。

淋巴细胞的分类

T淋巴细胞产生的这种 特异性免疫反应,叫做细胞性免疫。反应性淋巴细胞是一种类型,增加的大小,由于暴露在人体内的抗原的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一种类型的白血细胞的免疫系统产生的。这些细胞的存在往往是由于一个病毒为基础的疾病。他们也可以发生在某些药物,免疫接种,或荷尔蒙的变化。反应性淋巴细胞的免疫系统产生的

什么是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lymphocyte) 白细胞的一种。由 淋巴器官产生,机体 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淋巴器官根据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可分为中枢淋巴器官(又名 初级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又名次级淋巴器官)两类。前者包括 胸腺、腔上囊或其相当器官(有人认为在哺乳动物是骨髓)。它们无须抗原刺激即可不断

淋巴细胞的特点

  发挥体液免疫的功能。B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许多不同的标志,主要是表面抗原及表面受体。这些表面标志都是结合在细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  T淋巴细胞亦可简称T细胞。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胚胎期则来源于卵黄囊和肝)。发挥细胞免疫及免疫调节等功能。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实验方法原理T、B细胞在抗原或有丝分裂原的刺激下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借此可了解淋巴细胞对异物刺激的反应性。仪器、耗材试管吸管细胞培养物PHA瑞氏染液载玻片实验步骤1. 取肝素抗凝血1~2毫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淋巴细胞;2. 调整细胞浓度为2×106/毫升;3. 加PHA,使终浓度为1%;4. 5

淋巴细胞的分离

            实验方法原理 通过右旋糖酐促沉降作用去除红血细胞后,将枸橼酸或肝素抗凝的全血或血浆层加在致密的 Ficoll-Hypaque 层上面。离心后,大部分淋巴细胞位于 Ficoll-Hypaque 和血浆之间的界面。

淋巴细胞的简介

淋巴细胞的简介: (1)生理性增多: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成人>4×109/L、儿童>7.2×109/L、4岁以下>9×109/L.见于儿童期淋巴细胞生理性增多。 (2)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琳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