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天津首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总站建成

记者日前从天津市科技局获悉,天津市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总站建设已于近日完成。据了解,该站是天津市首个国家野外站,在地球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填补了国际地球关键带观测网络中滨海地区观测研究空白,将为京津冀地区双碳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决策建议和科学解决方案。 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由天津大学联合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市气象局、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建设。目前,该站总站已完成2500平方米实验室建设,并在七里海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增设野外综合观测场和大气环境观测点各1处,分别作为滨海湿地地球关键带主观测场和海—陆作用区大气环境观测点。 该站由天津市引进的中科院院士团队领衔,并在研究站设立专职岗位,目前已形成一支涵盖生态学、水文学、地球化学、地质学、遥感等多学科交叉、年龄结构合理、方向齐全的高层次野外科研人才队伍。......阅读全文

野外站联盟建设启动会议在京召开

  3月13日,野外站联盟建设启动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会议,国家林业局、中国农科院有关领导出席了启动会。   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副局长冯仁国做了“野外站联盟建设思路”的报告,介绍了野外站联盟推进的过程、建设思路、运行机

“神农架”:野外台站的新长征

  前往神农架站的最后10公里盘山道,原本是山上运木材的砂石路。  神农架站的气象观测设备。由于湿度大又是雷击区,设备故障率很高。  神农架站站长谢宗强(左)在实验温室作讲解。  从宜昌机场经高速公路、国道、盘山道,辗转到达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的中国科学院神农架生物多样性定位研究站(以下简称神农架站)

寒旱所野外台站协同观测会议召开

  8月20日至23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野外台站协同观测会议在该所临泽站召开。来自研究所的16个野外台站的站长、科研骨干共30人就如何围绕冰冻圈环境变化、寒旱区能水平衡、荒漠生态系统演变三个问题开展协同观测研究进行了研讨。寒旱所副所长丁永建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

中国西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联盟成立

参观考察野外科学观测实验场地  3月18日至19日,中国西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联盟成立会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联盟章程、产生了联盟科学咨询委员会和联盟理事会第一届组成人员。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王庆礼出席联盟成立会并作了讲话。他强调了在西南地区组建生态

天津首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总站建成

  记者日前从天津市科技局获悉,天津市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总站建设已于近日完成。据了解,该站是天津市首个国家野外站,在地球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填补了国际地球关键带观测网络中滨海地区观测研究空白,将为京津冀地区双碳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决策建议和科学解决

天津首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总站建成

记者日前从天津市科技局获悉,天津市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总站建设已于近日完成。据了解,该站是天津市首个国家野外站,在地球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填补了国际地球关键带观测网络中滨海地区观测研究空白,将为京津冀地区双碳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决策建议和科学解决方案

科技部印发《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

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科发基〔2018〕7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

广西首个!百色有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近日发布的消息,广西平果喀斯特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近日获得科技部批准,成为广西首个依托广西境内独立法人机构建成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这是广西近年来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优化整合和提质升级的重要成果之一。广西平果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依托中国地质科学院

担当地球守护人 中科院已建立275个野外台站

中新网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中国科学院(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与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当天联合推出“地球守护人”融媒体产品透露,70多年来,中科院已相继建立275个野外台站,从漠河雪原到西沙群岛、从黄河三角洲到吐鲁番沙漠……数以千计的科学家坚

野外使用的小型气象站如何做好维护和保养工作?

自上世纪90年代国家气象部门放开小型气象站设备行业进行市场化以来,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了。90年代初期,由国家气象部门扶持国内几家气象仪器厂研发国产小型气象站, 带动气象仪器设备制造工业发展,填补国产气象仪器设备长期以来的空白,为民族工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间,气象仪器设备制造业逐步发展壮大,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