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的病因介绍及发病机理

病因介绍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人误食寄生于狗、狼等动物小肠内的棘球绦虫成虫排出的虫卵引起,虫卵经口在胃及十二指肠内经胃酸作用,六钩蚴脱壳逸出,钻入肠壁,进入肠系膜小静脉而到达门脉系统,并在肝脏形成病灶(棘球蚴)。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为虫毒.虫毒经口侵入,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温内停,“蛊毒”漫淫,首先犯肝,或犯在肺,或在脾,湿毒郁结,渐成“矗胀”、“积聚”,病久,血瘀气滞,气血两亏,“蛊胀”久部,可以化热,偶有破溃,则流毒阻塞,可成险症. 发病机理 一、传染源: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狗、狼、狐、豺等虽也为终宿主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在流行区的羊群中常有包虫病存在,而居民常以羊或其它家畜内脏喂狗使狗有吞食包虫囊的机会,感染常较严重,肠内寄生虫数可达数百至数千其妊娠节片具有活动能力,可爬在皮毛上,并引起肛门发痒当狗舐咬时把节片压碎,粪便中虫卵常污染全身皮毛,如与其密切接触则甚易遭至感染。 二、传播途径:直接感染主要由于与......阅读全文

怎样预防包虫病?

  细粒棘球绦虫本身的生物学特点决定了它的生物学潜能较低,其生活循环容易受到干预措施的影响。  1.强化和普及健康教育。  2.对家犬实行登记管理、严格控制无主犬。  3.治疗病犬。  4.严格管理市场和家庭屠宰,防止家犬接触包虫感染的脏器。

包虫病的临床症状

  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  棘球蚴不断生长,对寄生的器官及邻近组织器官产生挤压,引起组织细胞萎缩、坏死。受累部位有轻微疼痛和坠胀感。如寄生在肝脏可有肝区痛,在肺可有呼吸急促、胸痛等呼吸道刺激症状,累及颅脑可引起癫痫及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症状,寄生于骨胳易造成骨折。  过敏和毒性症状 :  常见荨麻

包虫病的检查化验

  一、血象 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半数病例一般不超过10%,偶可达70%。包虫囊肿破裂或手术后血中嗜酸粒细胞每有显著增高现象。  二、皮内试验 以囊液抗原0.1ml注射前臂内侧15~20分钟后观察反应,阳性者局部出现红色丘疹,可有伪足(即刻反应)2~21/2小时后始消退,约12~24小时继以红肿和硬结

包虫病的诊断方法

  一、病史及体征: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往往不易发觉。在询问病史时应了解患者居住地区,是否有与狗接触等。  二、X线检查:肝顶部囊肿可见到横膈升高,动度受限,亦可有局限性隆起,肝影增大。有时可显示圆形,密度均匀,边缘整齐的阴影,或有弧形囊壁钙化影。  三、包虫并血清学检测:目前已不是用casoni试

包虫病的病因介绍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人误食寄生于狗、狼等动物小肠内的棘球绦虫成虫排出的虫卵引起,虫卵经口在胃及十二指肠内经胃酸作用,六钩蚴脱壳逸出,钻入肠壁,进入肠系膜小静脉而到达门脉系统,并在肝脏形成病灶(棘球蚴)。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为虫毒.虫毒经口侵入,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温内停,“蛊毒”漫淫,首先犯

包虫病的发病机制

  一、传染源: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狗、狼、狐、豺等虽也为终宿主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在流行区的羊群中常有包虫病存在,而居民常以羊或其它家畜内脏喂狗使狗有吞食包虫囊的机会,感染常较严重,肠内寄生虫数可达数百至数千其妊娠节片具有活动能力,可爬在皮毛上,并引起肛门发痒当狗舐咬时把节片压碎,粪便中虫卵常污

包虫病的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本病见于畜牧区,患者大多与狗、羊等有密切接触史。 2.临床征象:上述患者如有缓起的腹部无痛性肿块(坚韧、光滑、囊样)或咳嗽、咯血等症状应疑及本病,并进一步做X线、超声检查、CT和放射核素等检查以确立诊断。  3.实验室检查:皮内试验的灵敏性强而特异性差。血清学检查中免疫电泳、酶

脑包虫病的发病机制

  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随狗的粪便排出,污染牧场、蔬菜、饮水、土壤、皮毛,人吞食污染虫卵的食物后,虫卵在十二指肠孵化成六钩蚴,经肠内消化,六钩蚴虫脱壳逸出,借助六个小钩吸附于肠粘膜,然后穿过肠壁静脉而进入门静脉系统,随血流到肝脏及肺中发育成包虫囊。由于颈内动脉较粗,因此,幼虫常易进入颅内,特别是大脑中

包虫病的并发症

  一、血象 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半数病例一般不超过10%,偶可达70%。包虫囊肿破裂或手术后血中嗜酸粒细胞每有显著增高现象。  二、皮内试验 以囊液抗原0.1ml注射前臂内侧15~20分钟后观察反应,阳性者局部出现红色丘疹,可有伪足(即刻反应)2~21/2小时后始消退,约12~24小时继以红肿和硬结

治疗包虫病的基本介绍

  由于手术后复发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药物治疗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阿苯达唑(丙硫咪唑):本药在口服后吸收率很低,而且不同个体之间血药浓度的变化很大。其有效代谢产物阿苯达唑亚砜。  国际推荐的治疗剂量是8~15mg/(kg.d),连续服药4周停药2周,可反复进行3~4个疗程。国内普遍

包虫病元凶遗传密码“破译”

  包虫病威胁着我国约5000万人口,其元凶——细粒棘球绦虫的遗传密码最近被科学家“破译”。昨天,记者从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获悉,经过中外科学家长达三年的协同努力,解析出了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组合转录组,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前天在线发布了这一成果。   由棘球绦虫所引起的包虫病是人和家畜共

简述包虫病的致病机制

  细粒棘球绦虫虫卵进入人体后能否实现成功地寄生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  ①人体对侵袭性虫卵的暴露量(摄人虫卵的数量);  ②寄生虫通过人体组织屏障和抵抗宿主早期炎性反 应及免疫反应的能力。侵袭性虫卵是指具有充分活 力的成熟虫卵,未成熟的、老化和半老化的虫卵都不 能形成成功的感染。  虫卵进入人体后须

简述包虫病的临床症状

  包虫在人体多部位寄生,临床表现颇为复杂,但共同的表现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压迫和刺激症状:在包虫囊寄生的局部有轻微疼痛和坠胀感,如:肝包虫病常见肝区胀痛、肺包虫病常见呼吸道刺激症状,脑包虫病有颅内压增髙的一系列症状。  ②全身中毒症状:包括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消瘦、发育障 碍等。  ③局部

简述包虫病的流行环节

  (1)传染源 家犬是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也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寄生在犬小肠中的成虫每7~14d虫卵成熟、孕节脱落一次。但在感染犬粪中有持续虫卵排出。  (2)中间宿主 寄生在中间宿主体内的细粒棘球蚴是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中的重要阶段,它以无性生殖的方式繁殖而且寿命很长,又不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包虫病的临床表现

  包虫病可在人体内数年至数十年不等。临床表现视其寄生部位、囊肿大小以及有无并发症而异。因寄生虫的虫种不同临床上可表现为囊型包虫病(单房型包虫病)、泡型包虫病(多房型包虫病)、混合型包虫病,后者是由伏氏棘球绦虫或少节棘球绦虫的幼虫致病,国外见于中、南美洲,国内尚未发现。  1.肝包虫病:肝包虫囊极度

包虫病的中医病理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人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犬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属中医“蛊毒”、“积豪”、“蛊疫”等范畴,  症状详细描述  患者常具有多年病史、病程呈渐进性发展。就诊年龄以20~40岁为最多。初期症状不明显,可于偶然中发现上腹包块开始引起注意。发展至一定阶段时,可出现上腹

概述包虫病的临床表现

  一般来说囊型包虫病的病程缓慢,潜伏期1~30年。多数病人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手术时发现,一些病人是在 死后进行尸检时发现。随着囊肿的逐渐长大,寄生部位的占位性压迫症状以及全身毒性症状逐渐明显。临床上根据棘球蚴所寄生的脏器,而命名为相 应的包虫病。  1、肝包虫病 是临床上最常见

治疗脑包虫病的相关介绍

  1、手术治疗  手术为根治的唯一疗法。根据CT或MRI定位,将包虫囊小心分离后完整摘除。注意勿要将囊壁弄破,以免囊液外溢,使囊内头节种植造成复发或过敏性休克。如术中包虫囊肿破裂,可用过氧化氢、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术后应用吡喹酮或丙硫咪唑口服,以防止种植病灶的出现。  2、其它疗法  目前尚无杀灭包

关于脑包虫病的基本介绍

  人体感染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引起的一种慢性脑、肝、肺、心肾等部位的寄生虫病,脑包虫占包虫病病人的1%左右。本病的传染源为狗。主要症状有颅内占位效应,并可对脑室系统压迫和梗阻,以至于颅内压增高,以及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以及癫痫发作。

脑包虫病的病理生理介绍

  包虫囊分内外两层,内囊即包虫囊,外囊为脑组织形成的一层纤维包膜,二者之间轻度粘连,其中含有血管,供给营养。多数幼虫5年左右死亡,但不少则继续生长成巨大囊肿,容积从数百至数千毫升不等。囊壁由角皮层与生发层两层组成。囊液含有毒白蛋白、囊肿破裂、囊液漏出时,常产生不同程度的过敏性反应。

简述包虫病的疾病诊断

  1、临床诊断在流行地区的居住史或旅行史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有时对诊断的确立起关键作用。 包虫病人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往往在影像学检查中 发现。肝囊型包虫病有肝区隐痛,上腹部饱胀感、消化不良、消瘦、贫血、肝大、上腹部包块等。肺囊型包虫病有胸部隐痛、刺痛、胸闷、咳嗽、气短、咯血,有 时随痰咳出粉皮样内囊

包虫病皮内试验的简介

  包虫病皮内试验是为特异性免疫反应其方法是将无感染的包虫囊液滤去头节高压灭菌后作为原液般用1∶10000,1∶100,1∶10的等渗盐水稀释液.ml由低浓度开始在前臂屈侧作皮内试验分钟后观察结果局部出现红色丘疹红晕直径1>cm为阳性若阳性反应在6~24小时后出现则为延迟反应仍有诊断价值本试验阳性率

关于包虫病的病理改变介绍

  在临床病理上可将包虫囊分为两种,即活动性囊与不活动(或低活动)性囊。活动性囊生长迅速、免疫源性强,对相邻组织产生髙压力, 可引起并发症;低活动性囊通常无症状,生长缓慢,自身变性或钙化。机体对未破裂的活动性囊的炎性组织反应较缓和,只有少量单核细胞浸润。变性或破裂的囊可引起多核白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参

检查肝包虫病的方式介绍

  1.X线检查  较大的肝囊型包虫病或肝泡型包虫病均显肝影增大,右膈升高和活动受限。位于肝顶部者见右膈呈半球状或波浪形隆起,破入脑内显示右下胸膜炎,液气胸或肺实质炎征象,可作气腹造影鉴别膈上或膈下病变。肝囊型包虫钙化影呈圆形或椭圆形,泡型包虫则显示弥散性丛点状或小圈形钙化影。  2.超声表现  (

肝包虫病的基本信息介绍

  肝包虫病是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也称肝棘球蚴病。在中国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的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和西藏等省区。病因犬绦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人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即被感染。虫卵经肠内消化液作用,蚴脱壳而出,穿过肠黏膜,进入门静脉系统,大部分被阻留于肝

关于包虫病的基本信息介绍

  包虫病(hydatidosis, hydatid disease),又称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该病为人畜共患病。狗为终宿主,羊、牛是中间宿主;人因误食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患包虫病。

分析脑包虫病的发病原因

  本病的传染源为狗。在流行地区的羊群常感染有包虫病,当地人们常以羊或其他家畜的内脏喂狗,包虫在狗的小肠内发育为成虫即:细棘球绦虫。虫卵随狗粪排出体外,人和狗接触密切,借污染的手指或饮食吞入虫卵而感染。

关于包虫病的病原学介绍

  1.形态 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寄生在犬的小肠中,是带科绦虫中最小的一种。虫体长度为2~11mm,多数在5mm以下。虫卵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30~40um,内为六钩蚴,对外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细粒棘球蚴囊或称包虫囊是寄生在中间宿主家畜和人体内的发育阶段,囊壁由两层构成,内层直接包裹着囊液,称为生发

概述脑包虫病的临床表现

  1、原发型 棘球蚴逐渐增大,造成颅内占位效应,并对脑室系统压迫和梗阻,以至颅内压增高。由于包虫囊肿扩张性生长,刺激大脑皮层,引起癫痫发作,囊肿较大的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和视乳头水肿等,依囊肿所在部位产生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主要临床特点是颅内压增高和癫痫发作。  2、

包虫病的临床症状及病因介绍

  临床症状  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  棘球蚴不断生长,对寄生的器官及邻近组织器官产生挤压,引起组织细胞萎缩、坏死。受累部位有轻微疼痛和坠胀感。如寄生在肝脏可有肝区痛,在肺可有呼吸急促、胸痛等呼吸道刺激症状,累及颅脑可引起癫痫及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症状,寄生于骨胳易造成骨折。  过敏和毒性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