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最新实验检验量子网络非局域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合作者使用超纠缠实现基于对称联合测量的纠缠交换,并研究了双局域贝尔不等式和全量子网络非局域性。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贝尔非局域是量子力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的重要基础。近十多年来,对非局部性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两体问题,而是转向更复杂的结构。这类实验涉及多个独立的纠缠源,实验中将这些纠缠源进行多方分发和纠缠测量并最终形成非局域量子网络。由于量子网络所展示的非局域性突破了传统贝尔实验的框架,因此在理论和实验上均存在巨大挑战。 目前,实验上连接独立纠缠源的纠缠测量主要是利用标准的贝尔态测量。对称联合测量是一类重要的纠缠测量,与贝尔态测量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具有对称性,可以作为一种量子信息资源进行利用。任意的对称联合测量需要控制非门和控制相位门的级联操作,这给只能概率性实现不同光子间的控制门的线性光学量子网络带来非常大的挑战。 实验中,研究组首先制备出一个超纠缠对,产......阅读全文

量子网络研究获突破 基于冷原子的多节点量子存储网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包小辉研究团队在量子网络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地利用多光子干涉将分离的3个冷原子量子存储器纠缠起来,为构建多节点、远距离的量子网络奠定了基础。   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上,被审稿人称赞为“多节点量子网络的里程碑”。   据潘建伟介绍,

最新实验检验量子网络非局域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合作者使用超纠缠实现基于对称联合测量的纠缠交换,并研究了双局域贝尔不等式和全量子网络非局域性。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贝尔非局域是量子力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的重要基础。近十多年来,对非局部性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两体问题,而是转向更复杂的

最新实验检验量子网络非局域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合作者使用超纠缠实现基于对称联合测量的纠缠交换,并研究了双局域贝尔不等式和全量子网络非局域性。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贝尔非局域是量子力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的重要基础。近十多年来,对非局部性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两体问题,而是转向更复杂的

混合型量子网络实现信息可靠传送

  《自然》杂志在线版11月22日刊登了量子通讯研究的一项里程碑式成果:西班牙光子科学研究所(ICFO)科学家用两种完全不同的量子节点,建立了一种混合型量子通信网络,并在两个节点间成功实现了光量子通信。新研究首次证明,不同量子节点组成的混合型量子网络,能像相同量子节点间一样进行可靠的量子信息传送。

世界首个初级量子网络构建成功

(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两个相距遥远的陌生人不约而同地想做同一件事,好像有一根无形的线绳牵着他们,这种神奇现象可谓“心灵感应”。物理学家正在利用量子力学中的类似现象“量子纠缠”打造量子互联网。据物理学家组织网4月12日(北京时间)报道,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科学家实

量子网络的非局域性得到实验检验

  1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奥地利同行等合作,使用超纠缠实现基于对称联合测量的纠缠交换,展示了与标准贝尔态测量的非局域量子网络完全不同的性质。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贝尔非局域是量子力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对

量子密钥分发的新纪录让量子通信网络又近一步

影响量子密钥分发传输距离的首要因素是信噪比。原则上只要充分抑制噪声就可以提升传输距离。但也不能说噪声为零,就可以传输无限远,这是因为线路除了噪声还存在衰减,衰减会使得密钥生成率降低,密钥率太低则无法满足任何实际应用需要,即使没有噪声,也失去了应用价值。 韩正甫

搭建远距离量子网络 为什么要先搞定量子存储器

量子存储器用于储存光子的纠缠态,作为不同链路内纠缠建立以及纠缠交换过程的同步装置,它是量子中继器能够实现纠缠分发加速的关键。我国已利用墨子号卫星实现了长达1200公里的远程纠缠分发,但尚未引入量子存储器。日前,有媒体报道了国外学者把一个量子比特的信息存储在晶体内并保存长达20毫秒的消息,为远距离量子

量子通信网络保护电网,港媒都惊呆了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近日报道称,据参与项目的科学家说,中国在太空建立了一个量子通信网络,以保护其电网不受攻击。报道称,该网络的一部分将福建省的电网与位于北京市的国家应急指挥中心连接起来。在5月份进行的一次演练中,这条超级安全的通信线路使中央政府工作人员能够接管这个沿海省份电网的控制权,这样他们的指

《自然》杂志:量子中继与网络技术实现新突破

  中国研究团队近日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介绍,他们成功在两个由50公里长光纤连接的量子存储器间实现量子纠缠,为构建基于量子中继的量子网络奠定了基础。  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以及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展。团队表示,学术界广泛采用的量子通信网络发展路线是通过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