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纳植物园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研究获进展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是未来区域发展的特殊形态和城镇化的主要载体。然而,城市群发展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是直接导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素。滇中城市群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域,是国家重点培育的城市群之一和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具有强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景观生态研究组研究员白杨团队提出了城市化梯度下生态系统服务影响评估框架,以滇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城乡梯度下生态系统服务的演变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城镇建设格局变化是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其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加大了生态系统服务沿城乡梯度的权衡,并导致局部地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退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配置下,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呈现出明显的城乡梯度变化。 ......阅读全文

版纳植物园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研究获进展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是未来区域发展的特殊形态和城镇化的主要载体。然而,城市群发展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是直接导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素。滇中城市群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域,是国家重点培育的城市群之一和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华南植物园等苔原生态系统研究获进展

  由于温度和养分是高纬度地区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因子,高纬度生态系统(如苔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要比其它区域的生态系统要更为敏感。温度通常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海拔梯度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实验平台,可在景观尺度上研究群落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在野外沿海拔梯度布设养分添加试验,研究苔原生态系统地上

版纳植物园举办CNERN/CERN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培训班

  5月25日至27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生态站数据集出版与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培训班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举办。来自全国53个野外台站、CERN综合中心、各分中心以及科学院、科技部、农业出版社相关部门共计12

版纳植物园提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框架与方法体系

  自然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直接的产品或原料,如水、食物和木材等,而且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空气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重要的服务功能,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些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改善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统称为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为如何将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纳入政

版纳植物园提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框架与方法体系

  自然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直接的产品或原料,如水、食物和木材等,而且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空气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重要的服务功能,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些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改善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统称为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为如何将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纳入政府

华南植物园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等研究获进展

  Free-air CO2 enrichment(FACE)和open-top chambers(OTC)已证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可以促进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增加,而这种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土壤的N素水平。我国亚热带区域大气CO2浓度和N沉降都呈现上升

华南植物园揭示两类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对降水量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水循环过程增强,使全球范围内极端降水事件引起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率提高,这将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对极端降水量变化的响应为非线性,且显著区别于其对中强度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然而,作为碳循环关键过程的土壤呼吸对极端降水变化的响应并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华

华南植物园等确定广东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时空格局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植被与景观生态学组任海研究员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陈华博士等科研人员合作,采用遥感技术,利用广东省三期森林清查数据和一期土壤调查数据,对广东省1992-2002年间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时空格局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广东省的森林覆盖率从1992年的37.1

记中科院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

   生态系统退化,已经不再是一个远离我们的“学术名词”——日益严重的森林退化、荒漠化、海洋生态恶化等,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  “保护现有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整治和修复已退化生态系统,构建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已成为全球性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只

中科院长期生态学学术交流会在广州召开

  12月4日至8日,由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主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鹤山丘陵综合开放试验站等承办的“中国科学院长期生态学学术交流会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第十七次工作会议及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第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在广州举行。来自C

丁仲礼出席中国西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联盟首届二次会议

  3月17日至19日,中国西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联盟(西南联盟)首届二次会议在云南元江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出席会议并讲话。中科院资环局局长范蔚茗、昆明分院院长王庆礼、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党委书记李宏伟、昆明植物所所长李德铢,以及云南省林业厅和云南省林科院有关领导等出席会议。会议

中科院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启动

  4月23日,中国科学院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启动仪式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华南植物园召开。会议由华南植物园党委书记、副主任任海研究员主持,院生物局整合生物学处处长娄治平到会讲话,并为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由园内外13位专家组成,其中园外

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治沙治出的植物园

  上个世纪,新疆吐鲁番市风沙危害严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来到这里治理风沙,建设了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  通过野外引种、繁育培植,植物园里的物种逐渐丰富。目前,植物园里生长着500多种耐盐、耐旱的荒漠植物,为防风治沙工作提供了支持。  暖阳下,新疆各地的梨花、杏花、桃花

华南植物园与上海植生所开展战略合作对话与学术交流

会议现场  10月25日至26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邀请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在广州开展了战略合作对话与学术交流。学术报告会由华南植物园副主任傅声雷主持。华南植物园主任黄宏文首先详细介绍了华南植物园的科研战略方向、人才引进与培养、植物保育与引种、研究方向、科研项目

美国生态学家Frank-Gilliam教授访问华南植物园

  应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系统管理基础创新研究组组长莫江明的邀请,美国知名生态学家Frank S. Gilliam教授于7月11日至15日访问华南植物园。   访问期间,Gilliam教授在莫江明和鲁显楷博士等的陪同下,考察了鼎湖山长期氮沉降试验研究样地的研究进展情况,随后又考察了鹤

中国植物园联盟举办植物园园林园艺论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43.shtm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主任杨义标致辞 论坛现场 参会领导嘉宾合影。主办方供图 3月23日,由中国植物园联盟主办,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和深圳市中国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固碳700万吨

  记者近日在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科学家在红树林研究中,估算出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固碳量为700万吨。相关研究发表在《环境管理杂志》上。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重要的生态系统,在防风固浪、全球碳循环及涵养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全球尚缺乏较精确的国家

昆明分院/贵州省科学院生态观测培训班开班

会议现场  为推动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保护梵净山生物多样性,提升梵净山森林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水平,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贵州科学院、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中科院昆明分院决定联合开展共建梵净山生态站专项合作,为此,三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昆明分院相关单位将对口培训贵

我国学者揭示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磷3-限制格局

  磷(P)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最为重要的养分元素之一,其供给能力不足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及其碳汇能力。过去的研究普遍认为,地上植物生产力的磷限制通常发生在高温多雨、风化淋溶强烈的热带地区,而很少发生在其它地方。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环境生态学研究组侯恩庆、温达志等研究人员基于Meta

中国西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联盟成立

参观考察野外科学观测实验场地  3月18日至19日,中国西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联盟成立会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联盟章程、产生了联盟科学咨询委员会和联盟理事会第一届组成人员。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王庆礼出席联盟成立会并作了讲话。他强调了在西南地区组建生态

版纳植物园“植物园与生物分类项目”通过验收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承担的 “南美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 Linneo)的保育和开发利用研究” 、“喜马拉雅特有植物象牙参属(Roscoea)的系统发育及谱系生物地理学研究”、“三种蒟蒻薯属植物的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等三个“植物园与生物分类学研究项目”于

上海植物园考察团到武汉植物园交流考察

   上海植物园考察团到武汉植物园交流考察   7月14日,上海植物园考察团在党委书记施俊、副园长陈必胜率领下一行17人赴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考察交流。武汉植物园主任助理、园艺中心主任刘宏涛等接待了来宾。   座谈会上,刘宏涛向客人详细介绍了武汉植物园的发展概况以及在引种驯化、园地管理、科

华南植物园树木生长对氮沉降的响应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树木生长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对深入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森林演替影响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氮沉降大幅度增加,对受氮限制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生张邵康在研究员黄建国的指导下

“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可持续管理”项目研讨会召开

  10月29日至31日,由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资助的“基于当地社区参与的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可持续管理”项目研讨会在鹤山站召开。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副主任傅声雷、BGCI中国项目官员文香英女士以及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鹤山站)、鹤山市林业局和鹤山林

华南植物园野外控制试验平台“林冠模拟施N/增雨”通过验收

鸡公山“林冠模拟施N/增雨”野外试验控制试验平台的试验塔调试现场  6月23日至26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新落成的野外控制试验平台——“林冠模拟施N/增雨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鸡公山)”通过专家验收。  该试验平台是华南植物园与河南信阳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

中国生态研究网络生物监测质量管理培训会议举行

  1月18日至21日,中国生态研究网络(CERN)生物监测质量管理培训会议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举办。来自CERN 生物分中心以及分布于全国各地的36个生态站的专家和学员共63人参加了本次培训会议。  会议期间,版纳植物园园副主任曹敏研究员,代表版纳植物园对本次培训会议的召

闫俊华等证明全球气候变化或致森林生态系统改变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科学家对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对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和氮沉降的响应研究获进展。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上。   据介绍,开放式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和开顶式气室法(OTC)已证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以促进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

鼎湖山氮沉降试验研究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077.shtm近日,广东鼎湖山氮沉降试验研究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本次研讨会以大会报告和自由讨论的形式开展,大会报告分为主题报告和青年人才专场两部分,来自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等

华南植物园等发现稀有寄生蜂新种

  寄螯细蜂科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锤角细蜂总科Diaprioidea,仅含1属,寄螯细蜂属Ismarus,是一类十分稀少的寄生蜂,目前全世界仅知50余种,我国已知不足10种。这类寄生蜂实际上是重寄生蜂,寄主为寄生半翅目Hemiptera头喙部Auchenorrhyncha昆虫(如叶蝉,

李志刚视察华南植物园

  6月9日,中央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组长、中科院党组成员李志刚视察华南植物园。  中科院巡视工作办公室主任李晓光首先向华南植物园领导班子成员反馈了院巡视组于4月14日至18日对华南植物园党政领导班子巡视的基本情况,华南植物园主任黄宏文,党委书记、副主任任海等针对反馈意见作了表态和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