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缺点

磷酸铁锂堆积密度低的缺点一直受到人们的忽视和回避,尚未得到解决,阻碍了材料的实际应用。钴酸锂的理论密度为5.1g/cm3,商品钴酸锂的真实密度一般为2.0-2.4g/cm3;而磷酸铁锂的理论密度仅为3.6g/cm3,本身就比钴酸锂要低得多。 为提高导电性,人们掺入导电碳材料,又显著降低了材料的堆积密度,使得一般掺碳磷酸铁锂的振实密度只有1.0-1.2g/cm3。如此低的堆积密度使得磷酸铁锂的体积比容量比钴酸锂低很多,制成的电池体积将十分庞大,不仅毫无优势可言,而且很难应用于实际。 因此,提高磷酸铁锂的堆积密度和体积比容量对磷酸铁锂的实用化具有决定意义。粉体材料的颗粒形貌、粒径及其分布直接影响材料的堆积密度。......阅读全文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缺点

  磷酸铁锂堆积密度低的缺点一直受到人们的忽视和回避,尚未得到解决,阻碍了材料的实际应用。钴酸锂的理论密度为5.1g/cm3,商品钴酸锂的真实密度一般为2.0-2.4g/cm3;而磷酸铁锂的理论密度仅为3.6g/cm3,本身就比钴酸锂要低得多。  为提高导电性,人们掺入导电碳材料,又显著降低了材料的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简介

  磷酸铁锂,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化学式为LiFePO4(简称LFP),主要用于各种锂离子电池。 自1996年日本的NTT首次揭露AyMPO4(A为碱金属,M为CoFe两者之组合:LiFeCoPO4)的橄榄石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之后, 1997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John. B. Go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磷酸铁锂的性能介绍

  1、高能量密度  其理论比容量为170 mAh/g,产品实际比容量可超过140 mAh/g(0.2C,25°C)。  2、安全性  是最安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不含任何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  3、寿命长  在100%DOD条件下,可以充放电2000次以上。(原因:磷酸铁锂晶格稳定性好,锂离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用途简介

  1、储能设备  太阳能、风力发电系统之储能设备,不断电系统UPS,配合太阳能电池使用作为储能设备。  2、电动工具类  高功率电动工具(无线)、电钻、除草机等。  3、轻型电动车辆  电动机车、电动自行车、休闲车、高尔夫球车、电动推高机、清洁车、混合动力汽车(HEV)。  4、小型设备  医疗设

新疆理化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研制获进展

  3月29日,新疆科技厅组织专家组对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承担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研制”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   该所康雪雅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以新疆基础锂盐碳酸锂等为原料,采用机械活化结合固相碳热还原法、表面碳包覆、金属离子掺杂改性等技术,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研究成

研究发现磷酸铁锂/磷酸钒锂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9月4日,由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磷酸铁锂/磷酸钒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110219480.7)。   作为电化学能源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重量轻、比能量大、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环境污染少等优点。目前,正极

喷雾干燥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磷酸铁锂的优势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隔膜等组成。正极材料无论是在成本上还是在性能上都制约着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因而新型电极材料特别是正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是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更新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主要的正极材料为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以及镍钴锰三元材料,与其他正极材料相比,磷

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的合成

  磷酸铁锂的合成工艺已基本完善,主要分为固相法和液相法。其中以高温固相反应法最为常用,也有研究者将固相法中的微波合成法及液相法中的水热合成法结合使用——微波水热法。  另外,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还包括仿生法、冷却干燥法、乳化干燥法、脉冲激光沉积法等,通过选择不同的方法,合成粒度小、分散性能好的产物,

磷酸铁锂技术路线强势来袭!

  特斯拉公司周三表示,随着关键材料的价格飙升,该公司正在全球范围内转向更便宜的磷酸铁锂电池。该公司在第三季度财报会上表示,改用磷酸铁锂电池将适用于特斯拉的标准续航里程车型,证实了该公司去年提出的一项战略,即使用低成本组件生产成本较低的车型。  汽车行业大部分依靠锂离子电池中的镍和钴来提高电动汽车的

喷雾干燥法制备碳包覆磷酸铁锂材料的过程

一、实验试剂FeCL3; 聚乙烯吡咯烷酮; NH4H2PO4;LI2CO3;蔗糖;氩氢混合气体 二、实验仪器     喷雾干燥等 三、实验过程1.实验所用FePO4借鉴了共沉淀法合成方法,将化学计量比的FeCL3与NH4H2PO4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在超声和搅拌作用下,将两者的水溶液快速混合后,调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