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施一公CellRes揭示细菌耐酸机制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L-谷氨酰胺通过酶促反应释放氨,使得大肠杆菌获得了耐酸性。相关论文“L- glutamine provides acid resistance for Escherichia coli through enzymatic release of ammonia”发表在1月22日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其研究组主要致力于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集中于肿瘤抑制因子和细胞凋亡调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重大疾病相关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食物传播性细菌对于全球健康构成威胁。1982年,大肠杆菌菌株O157:H7就引发了全球大流行。2011年,大肠杆菌菌株O104:H4导致了欧洲疫情爆发,造成18人死亡,......阅读全文

清华大学师生访问大连化物所

  8月24日至26日,清华大学化学系师生一行14人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参观访问。研究生部对清华大学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该所及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   8月25日上午,大连化物所潘秀莲研究员为清华大学的师生作了题为“纳米催化中的限域效应”的学术报告,深入浅出

陈晔光任南昌大学常务副校长

已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20年的江西籍中科院院士陈晔光回到故乡,出任南昌大学常务副校长。 据微信公众号“江西组工微讯”消息,4月27日上午,南昌大学召开领导干部大会,省政府副省长孙菊生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光华宣布省委任职决定:经省委研究,省政府聘

陈晔光任南昌大学常务副校长

已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20年的江西籍中科院院士陈晔光回到故乡,出任南昌大学常务副校长。    据微信公众号“江西组工微讯”消息,4月27日上午,南昌大学召开领导干部大会,省政府副省长孙菊生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光华宣布省委任职决定:经省委研究,省政府聘任陈晔光为南昌大学常务副校

分子生物学概念的发展与检验诊断—分子生物学到生物...

分子生物学概念的发展与检验诊断—分子生物学到生物...  经过了免疫学的热潮,20世纪中叶开始兴起了又一门新的学科“分子生物学”。人们怀着满腔热忱,期待这一学科能够对那些机理不清的疾病予以新的认识。众多科学家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努力,终于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整理出一批单基因病等和基因相关的疾病。随着基因基础

清华施一公Genes--Dev细胞凋亡研究新进展

  在2015年1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院士课题组完成的“首次揭示阿尔茨海默氏症致病蛋白三维结构”而入选。2月2日,Elsevier 在其中文网站上公布“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科院院

山西省政府与清华大学共建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

  近日,山西省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共建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的合作协议。  近日,山西省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共建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的合作协议。  当日,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率领25人组成的团队来到山西,考察了清华和山西有关省校合作项目以及研究院建设的场地,研讨了研究院建设的有关事项。山西省委书

清华高宁研究员连发多篇Nature及子刊文章

  清华大学生科院的高宁研究员本季度已经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两项重要成果。日前他又和雷建林教授、Uppsala大学的Suparna Sanyal合作,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揭示了一种重要的核糖体分解因子。不利的细胞条件往往会使核糖体在

分子生物学绪论(三)

  2 基因组研究的发展  目前分子生物学已经从研究单个基因发展到研究生物整个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1977年Sanger测定了ΦX174-DNA全部5375个核苷酸的序列;1978年fiers等测出SV-40DNA全部5224对碱基序列;80年代λ噬菌体DNA合部48502碱基对的序列全部测出;一些

分子生物学绪论(一)

  一、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为目的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

分子生物学绪论(二)

  (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以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开创了分子遗传学基本理论建立和发展的黄金。DNA双螺旋发现的最深刻意义在于:确立了核酸作为信息分子的结构基础;提出碱基配对是核酸

分子生物学实验设备

分子生物学实验设备 1) 温度控制系统:冰箱:4 ℃、-20℃、-70 ℃--样品、 试剂 和材料等的保存 2) 恒温培养箱:细菌平板的培养 3) 恒温空气摇床;菌体的培养 4) 灭菌器: 培养基、 试剂 、耗材等的灭菌 5) PCR仪:PCR 扩增、保温实验等 6) 恒温水浴及微量加热器:保证实验

胃动素分子生物学特性

1 分子生物学特性    1.1 MTL分子结构及分布 MTL是由22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由Brown等于1966年在研究十二指肠pH变化和胃动力间关系过程中发现的,并于1972年将其分离并提纯,因能刺激胃小体运动而得名。MTL的化学结构为苯丙-缬-脯-异亮-苯丙-苏-酪-甘-谷-亮-谷酰-精-

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分子生物学是对生物在分子层次上的研究。这是一门生物学和化学之间跨学科的研究,其研究领域涵盖了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学科。分子生物学主要致力于对细胞中不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包括DNA,RNA和蛋白质生物合成之间的关系以及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被调控的。

分子生物学先驱逝世

   近日,分子生物学先驱Sydney Brenner去世,享年92岁。Brenner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将秀丽隐杆线虫转变为人类疾病研究的模型系统,这带来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为此,他与生物学家John Sulston及Robert Horvitz分享了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

补体的分子生物学

  补体的分子生物学 补体系统由30多种蛋白分子所组成,是迄今所知机体中zui复杂的一个限制性蛋白水解系统(limited proteolysis system),根据各成分功能不同,将它们分为三组。*组为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共14个蛋白分子。即C1(含三个亚组分:C1q、Clr和Cls)、C4、C2

广东医学院JBC发文解析线粒体自噬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研究团队解析了microRNA调控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文章于二月二十六日发表在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的网站上。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是氧化磷酸化、ATP合成、脂肪酸氧化等代谢过程的发生地。线粒体也是细胞凋亡的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成立

  12月21日,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成立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  BIOPIC是北大在985工程中重点建设的一个跨学科实体研究中心,也是推动多学科交叉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来自校内外的一百多位嘉宾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多学科交叉是21世纪科学发展的重要趋

教育部任命施一公为清华大学副校长

据消息,中共教育部党组决定,任命李一兵同志为中共清华大学委员会副书记、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教育部任命尤政、施一公为清华大学副校长。 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姜胜耀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教党任〔2015〕111号),经中共教育部党组研究并与中共北京市委商得一致,中共教育部党组决定任

施一公,令人敬佩的爱国学者

      4月3日晚,央视《新闻1+1》节目的标题是《施一公,爱明诺夫奖中国第一人》。施一公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08年离开美国回国工作。3月3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施一公2014年爱明诺夫奖,奖励他过去15年运用 X-射线晶体学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据了解,爱明诺夫

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主席施一公:“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科学时报 王丹红 报道]近日,2007生命科学前沿学术研讨会暨华人生物学家协会第五届年会新闻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主席施一公博士和本次会议组委会成员鲁白、饶毅共同向北京的部分新闻记者介绍本次大会的情况。施一公说:“我相信,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华人生物学家将在其中发挥极为重要

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主席施一公:“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近日,2007生命科学前沿学术研讨会暨华人生物学家协会第五届年会新闻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主席施一公博士和本次会议组委会成员鲁白、饶毅共同向北京的部分新闻记者介绍本次大会的情况。施一公说:“我相信,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华人生物学家将在其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这样讲呢

清华大学成立量子信息班

5月24日,清华大学量子信息班正式成立,由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担任首席教授。这是该校首个量子信息方向的本科人才培养项目,也是继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人工智能班之后,姚期智创办的第三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在致辞中姚期智表示,成立量子信息班的目的一方面是由于量子信息科技的发展到全新阶段,

院士领衔!清华大学再出大动作

5月24日,清华大学量子信息班正式成立,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担任首席教授。据悉,这是清华大学首个量子信息方向的本科人才培养项目,也是继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人工智能班之后,姚期智在清华创办的第三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量子信息班将于2021年启动招生,首批计划招收20人,主要面向2021年参

曙光再获捷报-中标清华大学项目

  近日,在国内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医学部的高性能计算系统项目招标中,中国国产服务器第一品牌曙光公司再传捷报,经过用户的测试比较,曙光解决方案在spider(扫描电镜后处理软件)上面运行的成绩明显优于竞争对手,届时曙光5000高性能计算系统平台将全面运用于清华大学医学部。   据了解,扫描电镜是生命科

清华大学生科院PNAS文章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一种具有阴离子选择性的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的晶体结构,对其功能特性和离子选择机制进行了研究。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生科院杨茂君研究员,以及上海药物研究所李扬研究员。其中杨茂君研究员早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生命科学院,2001

清华大学启动逆向创新工程

  12月13日,清华大学举行了“转型中国,升级中国”逆向创新发布会。会上该校正式启动了逆向创新工程,希望凭借逆向创新这一学生创业新模式,引领全国双创进入务实的新阶段。  据介绍,传统的创业项目和团队,将科研成果转化的通常方式是通过技术找市场,创业项目不容易落地。而逆向创新则是通过市场找技术,从产业

清华大学Nature发表首发性成果

  2015年7月29日,清华大学高宁研究组和香港科技大学戴碧瓘教授研究组共同在《自然》(Nature)杂志上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真核生物DNA复制解旋酶MCM复合物的3.8埃分辨率结构》(Structure of the Eukaryotic Minichromosome Main

清华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4月22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正式成立。这是清华大学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国家关键领域,推动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科发展,加快培养集成电路紧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将由原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与电子工程系共建,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优势,探索“1+N”联合机制,与相关院系成立交

清华大学发表Nature-Immunology新文章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转录抑制因子Hes1通过调控转录延伸减轻了炎症。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6月20日的《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  清华大学的胡小玉(Xiaoyu Hu)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胡小玉博士是国家第十批“青年千人计划”

清华大学李千Nature封面文章

  近日,由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李千助理教授和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Haidan Wen博士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首次实验观测到铁电极化涡旋在亚太赫兹频段的多个集体晶格振荡模式,并发现一种具有大应变与电场调谐性的涡旋软模(vortexon)。该研究工作是近年来基础铁电物理学的一个重大突破,其发现的涡旋畴的动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