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原因

白血病细胞的发生和发展起源于不同造血祖细胞或干细胞的恶性变,特定的ALL亚型可能具有特定阶段的标志,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与下列危险因素有关: 1.遗传及家族因素:许多事实证明遗传因素是白血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5%ALL病例与遗传因素有关,一些具有遗传倾向综合征的病人白血病发病率增高,Down综合征儿童发生白血病的危险高于正常人群10~30倍,并且更容易有B细胞前体ALL,范可尼(Fanconi)贫血的病人白血病发生率也增高。 同一家庭中发生2个或3个白血病的病例比较少见,提示遗传因素在ALL发病中可能只起很小的作用,但当一个孪生兄弟发生白血病时,另一个1年内有20%几率罹患白血病,如果白血病是在1岁之内发生,另一个几乎无法避免也会发生白血病,比较典型的是在几个月内发生,非同卵双胎之一如发生白血病其同胞发生白血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群的2~4倍,染色体异常合并白血病的机制尚不清楚,原因可能为受累基因所编码蛋白影响了基......阅读全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原因

  白血病细胞的发生和发展起源于不同造血祖细胞或干细胞的恶性变,特定的ALL亚型可能具有特定阶段的标志,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与下列危险因素有关:  1.遗传及家族因素:许多事实证明遗传因素是白血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5%ALL病例与遗传因素有关,一些具有遗传倾向综合征的病人白血病发病率增高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白血病发生通常有两种机制,一种依赖于原癌基因或者具有原癌基因特性的混合基因的激活,由此产生的蛋白产物影响细胞功能,另一个机制是一种或多种抑癌基因的失活,如p53和INK4a,编码p16和p19ARF,p53作为一种抑癌基因,使DNA受损后无法修复的细胞走向凋亡,MDM-2原癌基因是p63基因的拮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原因

  1.化学物质 长期密切接触有机溶剂者,发生AML的危险升高,中国一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生产苯工厂的职工发生白血病的危险是普通人群的5~6倍,自接触至发病,即潜伏期,平均为11.4年。连续吸入高浓度苯的实验小鼠,80天后11%的雌鼠及19%的雄鼠发生AML。  吸烟者患白血病的危险是普通人群的2~

小儿急性髓样白血病的发病原因

  可能的发病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可能导致发生儿童白血病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病毒感染、免疫缺陷因素,但对每一个白血病患儿来说常不能确定其个体的致病原因。  (1)环境因素:  辐射因素:接受X线诊断与治疗、32P治疗、原子弹爆炸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发生原子弹爆炸后,当地白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外周血象,骨髓形态学检查以及细胞化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即可诊断,ALL的形态学分型诊断标准如下:  1.国内诊断标准 1980年9月在江苏苏州市召开的全国白血病分类分型经验交流讨论会,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分型标准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

  1.最多见的是ALL和AML的鉴别 除了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外,对于诊断困难的病例还可以利用免疫分型,检测T细胞表面抗原及基因分子生物学检查进行鉴别,一些非随机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也是ALL特征,而对于起源不同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毛细胞白血病,其鉴别主要依赖不同的临床特点和细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约占小儿急性白血病的25%左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年龄的发病高峰,男女之间无差异。 分 型   1.形态学分型1986年天津召开的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将ANLL分为七型,诊断标准如下: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

治疗1.一般治疗(1)纠正贫血多数病例在发病时有中等度贫血或重度贫血,贫血的彻底纠正有待白血病的缓解,但在疾病尚未取得缓解而又有重度贫血者,组织缺氧症状明显者,又因在化疗过程中可能加重贫血症状,因此需作适当补充治疗以纠正贫血。一般宜使血红蛋白维持在50g/L以上,以免产生明显的组织缺氧及有关脏器(如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1.染色体异常 AML的染色体异常,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样,可分为2大类:①染色体结构异常,如染色体结构中某一部分缺失(del)、重复(dup)、倒位(inv),或两个染色体中的某一结构(基因)断裂,相互易位(t),形成融合基因;②染色体数量的改变,如某一染色体的长臂或短臂缺失(-p,-q),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细胞遗传学, 约60%的患者有14 q+ 异常,12号染色体三体异常发现率低于CLL患者(有该异常的患者可能由CLL发展而来)6q-和累及1、12号染色体的重排偶尔可见;t(6:12)(q15;q14)异常亦见报道t(2;13)(q35;q14)是一种儿童横纹肌肉瘤较常见的染色体改变在B-P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