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锂电导电添加剂材料穴状化合物的举例及命名介绍

如18-冠醚-6,“18”表示环原子总数,“6”表示能和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配位化合物的氧原子数。在碱金属离子中,铷太大,锂太小,它只能选择性地和钾离子结合,因而能从混合物中单一地萃取钾。由于形成的配位化合物外观似皇冠,故名“冠醚”。环聚醚的氧原子可为氮或硫原子等取代。这些穴合剂和金属离子结合时,选择性极高,形成的穴合物稳定性差别极大,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如作为选择性极高的催化剂或从海水中单一地提取铀或金等贵金属。......阅读全文

关于锂电导电添加剂材料穴状化合物的举例及命名介绍

  如18-冠醚-6,“18”表示环原子总数,“6”表示能和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配位化合物的氧原子数。在碱金属离子中,铷太大,锂太小,它只能选择性地和钾离子结合,因而能从混合物中单一地萃取钾。由于形成的配位化合物外观似皇冠,故名“冠醚”。环聚醚的氧原子可为氮或硫原子等取代。这些穴合剂和金属离子结合时,选

关于锂电导电添加剂材料穴状化合物的举例及命名介绍

  穴状化合物(CryPtate)是巨多环的络合物,这方面的研究在70年代有了迅速的发展。巨多环作为配体有特别高的选择性,与金属形成的络合物特别稳定.最简单的是单环,较复杂的为双环、三环和四环。它们的形状可以是柱状,也可以是球状等。最初研究的是聚醚。双环聚醚与碱金属离子形成穴合物都比较稳定。但对各个

关于锂电导电添加剂材料穴状化合物介绍

  穴状化合物,简称穴合物。聚多环配体有针对性地和某些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  含有氮或硫原子的大环化合物具有与冠醚相似的性质,含有多于一种杂原子的大环化合物也如此。像这样的双环分子能从三维立体角度将相应的离子包裹,它与离子的结合比单环冠醚更紧。双环或更多环的化合物称为穴状配体(cryptand

关于锂电导电添加剂材料穴状化合物的配合物介绍

  三环穴状配体具有10个结合位点和球形的空腔。另一个具有球形空腔的分子(但是它不是一个穴状配体),能与Li+和Na+复合(更易与Na+复合),但不与K+、Mg2+或Ca2+结合。像这些分子,它们的空腔只能被球形的实体占据,被称为球形配体(spherand)。其它的类型还有杯芳烃(calixaren

锂电导电添加剂材料冠醚的介绍

  冠醚,是分子中含有多个-氧-亚甲基-结构单元的大环多醚。常见的冠醚有15-冠-5、18-冠-6,冠醚的空穴结构对离子有选择作用,在有机反应中可作催化剂。冠醚有一定的毒性,必须避免吸入其蒸气或与皮肤接触。

锂电导电添加剂材料冠醚的历史发展介绍

  20世纪6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的C.J.Pedersen在研究烯烃聚合催化剂时首次发现。之后美国化学家C.J.Cram和法国化学家J.M.Lehn从各个角度对冠醚进行了研究,J.M.Lehn首次合成了穴醚。为此,1987年C.J.Pedersen、C.J.Cram和J.M.Lehn共同获得了诺贝

锂电导电添加剂材料冠醚的制取方法介绍

  冠醚通常采用威廉逊合成法制取,即用醇盐(常为二甘醇或三甘醇)与卤代烷反应生成。 以18—冠(醚)—6为例其反应为二氯三亚乙基二醚与三甘醇羟发生反应形成冠醚。实质为:二氯三亚乙基二醚脱掉氯原子三甘醇羟基脱去氢原子形成大环化合物。

关于锂电池材料铝箔的导电涂层的介绍

  利用功能涂层对电池导电基材进行表面处理是一项突破性的技术创新,覆碳铝箔/铜箔就是将分散好的纳米导电石墨和碳包覆粒,均匀、细腻地涂覆在铝箔/铜箔上。它能提供极佳的静态导电性能,收集活性物质的微电流,从而可以大幅度降低正/负极材料和集流之间的接触电阻,并能提高两者之间的附着能力,可减少粘结剂的使用量

简述锂电导电添加剂材料冠醚的用途

  冠醚最大的特点就是能与正离子,尤其是与碱金属离子络合,并且随环的大小不同而与不同的金属离子络合。  例如,12-冠-4与锂离子络合而不与钠、钾离子络合;18-冠-6不仅与钾离子络合,还可与重氮盐络合,但不与锂或钠离子络合。(此处附注:其实18-冠-6是可以与钠离子络合的,只是其作用力不如钾离子那

关于锂电材料添加剂钴的储存运输介绍

  应按照(GB13690-1992)易燃易爆危险品规定办理,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阳光曝晒,搬运中不得过度撞击、震荡、不得与固化剂同车运输。储存过程中必须干燥、通风、隔热、无阳光直射、温度应在25℃以下。产品包装桶堆放最好不多于两层,盖紧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