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立克次体病原体特征

呈球状、椭球状、哑铃形、马蹄形以及不规则形态等,大小约在0.2~0.7μm之间。RLO具有完整、清晰的细胞膜,但结构略有差异。一些细胞的细胞膜呈现夹膜样的蓬松结构;另外一些细胞的拟核内充满了均匀的、电子密度较高的物质;少数拟核内含1~2个电子密度较高的球形小颗粒。......阅读全文

类立克次体的检测方法

  (1)贝类类立克次体多形成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嗜碱性包涵体,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可准确的观察原核生物的细微结构,对病原的确认分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PCR方法

类立克次体病原体特征

  呈球状、椭球状、哑铃形、马蹄形以及不规则形态等,大小约在0.2~0.7μm之间。RLO具有完整、清晰的细胞膜,但结构略有差异。一些细胞的细胞膜呈现夹膜样的蓬松结构;另外一些细胞的拟核内充满了均匀的、电子密度较高的物质;少数拟核内含1~2个电子密度较高的球形小颗粒。

立克次体特点

①需在活细胞内生长,在代谢衰退的细胞内生长旺盛;②具典型的细胞壁、有DNA和RNA,呈短小、多形性球杆状,染色后光学显微镜可以查见。③除Q热、战壕热及立克次体痘症的立克次体外,均与某些变形杆菌(OX19、OX2、OXK株)有共同抗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故可进行外斐反应(变形杆菌凝集反应)以协助诊断

立克次体简介

1909年,美国病理学家霍华德·泰勒·立克次(Howard Taylor Ricketts)(1871-1910年)首次发现洛基山斑疹伤寒的独特病原体并被它夺取生命,故名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具有以下特点:  ①需在活细胞内生长,在代谢衰退的细胞内生长旺盛

立克次体的简介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为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生物,没有核仁及核膜。一般呈球状或杆状,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有的会通过蚤、虱、蜱、螨传入人体、引起斑疹伤寒、战壕热等疾病。[1]  立克次体在1906年由青年医

立克次体的分类

  立克次氏体目分为立克次体科和无形体科以及全孢菌科。立克次体科分为立克次体属和东方体属,前者主要有普氏立克次体和立氏立克次体,后者主要有恙虫病立克次体。无形体科包括无形体属、埃立克体属、埃及小体属、考德里体属、新立克次体属、沃尔巴克体属。无形体科主要有边缘无形体,中央无形体,鼠埃立克体等。全孢菌科

立克次体的特点

立克次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具有以下特点:①需在活细胞内生长,在代谢衰退的细胞内生长旺盛;②具典型的细胞壁、有DNA和RNA,呈短小、多形性球杆状,染色后光学显微镜可以查见。③除Q热、战壕热及立克次体痘症的立克次体外,均与某些变形杆菌(OX19、OX2、OXK株)有共同抗原,故可进行外斐反

立克次体痘的症状

  螨叮因无痛楚,故未注意。但在此后1周至10天中,该处将有局限性炎症反应。此时由水肿和反应的细胞成分将形成一缓渐增大而质硬的潮红丘疹,直径可达1~1.5cm。受累皮肤逐渐分离形成水泡,最后破溃而为溃疡。溃疡基底常发黑,周边皮肤发红。此过程约历3~7天,终而发热骤起,并有发冷、出汗、头痛、背痛、违和

立克次体痘的检查

  取痘疱浆液涂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可作出快速诊断。外-斐反应为阴性。白细胞计数常常减少。  病理改变的认识还只限于皮肤,因为它不是致死性的感染。焦痂(螨叮咬处)组织学检查可见剧烈炎症和坏死。其他改变与RMSF相似,如血栓形成、毛细管坏死、水肿、单核细胞性管周浸润等。

立克次体病的简介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是介于最小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独特的微生物,它们的特点之一是多形性,可以是球杆状或杆状,还有时出现长丝状体。立克次体长0.3微米~0.8微米,宽0.3微米~0.5微米,丝状体长可达2微米。一般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ELISA法检测立克次体

ELISA法检测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一类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微生物,具有细胞壁,含有RNA和DNA,以二分裂繁殖。需在细胞内繁殖,不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它是属于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有普氏立克次体、莫氏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和Q热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痘的鉴别

  立克次体病乃立克次体目中某些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多种急性感染的统称,呈世界性或地方性流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1.立克次氏立克次体,是落基山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最初发现于美国的落基山地区的蒙培拉州的山谷。疾病流行时,病人的死亡率高达90%,立克次氏立克次体在自然界中寄生于蜱和蜱所寄居的动物体内,人

关于立克次体的简介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为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生物,没有核仁及核膜。一般呈球状或杆状,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有的会通过蚤、虱、蜱、螨传入人体、引起斑疹伤寒、战壕热等疾病。 [1]  立克次体在1906年由青年

立克次体痘的发病机制

  本病由血红异皮螨叮咬后,病菌侵入人体,先在局部淋巴结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繁殖,然后形成小蛛立克次体血症,造成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损害。

鲍立克次体病的诊断

  1.初步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态和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进行实验室诊断。  2.样品采集常规检测可用随机采样法,样本数量随鲍群养殖数量和检测期望值而异。针对性检测应采集厌食、虚弱消瘦、腹足萎缩等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病鲍。检测最佳组织为后咽,其次为消化腺/肠复合物。  3.实验室检测

治疗立克次体病的简介

  1.药物治疗  多西环素、四环素、氯霉素等对各种立克次体病均有相当疗效。  2.支持疗法  对于确诊的危重患者,对症支持疗法非常重要,重症患者出现呼吸窘迫时可考虑呼吸机辅助呼吸,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可考虑透析治疗,同时还要注意纠正贫血与凝血功能障碍。

关于-立克次体痘的简介

  立克次体痘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媒介为一种小的无色螨,血异皮螨,分布广泛。它感染家鼠和某些种类的野鼠,并可由卵传播小珠立克次体。人被螨幼虫或成虫叮咬而被感染。  病因:其病原体为螨立克次体,寄生于家鼠的螨内,当螨咬人时而传播于人。  临床表现:  潜伏期7~14天,初在螨叮咬处出现一小的坚实丘疹

立克次体病的治疗原则

  可见,不同的立克次体能引起不同的疾病。但由于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性,所以,治疗方法也有一些共性,如一般的输液,良好的护理、隔离等。用药上也有些相似,通常情况下,治疗立克次体病可使用广谱抗生素,有较高疗效。用氯霉素治疗恙虫病时,必须连续用药4周,否则容易复发。四环素药品也同样有效,同时还可以用来治疗

立克次体病的常见种类

  下面介绍4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立克次氏体。  1.普氏立克次氏体,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和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它为短杆状,0.8微米~2微米×0.3微米~0.6微米,也可长达4微米,单个存在或呈短链状。当人受到感染后,经10天~14天的潜伏期,骤然发病,有剧烈头痛、周身痛和高热,4天~7天后出现皮疹,严重

立克次体的致病性

  感染方式:立克次体主要是通过人虱,鼠蚤,蜱等节肢动物叮咬而感染人体。[1]  致病物质:立克次氏体是革兰阴性菌,其致病物质主要为内毒素和磷酸酶。磷酸酶能溶解表面黏液层及微荚膜结构利于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和抗吞噬作用。[1]  致病机制:立克次氏体侵入机体后,先在局部小血管内皮细胞中增殖,导致局部炎

关于立克次体的分类介绍

  立克次氏体目分为立克次体科和无形体科以及全孢菌科。立克次体科分为立克次体属和东方体属,前者主要有普氏立克次体和立氏立克次体,后者主要有恙虫病立克次体。无形体科包括无形体属、埃立克体属、埃及小体属、考德里体属、新立克次体属、沃尔巴克体属。无形体科主要有边缘无形体,中央无形体,鼠埃立克体等。全孢菌科

立克次体痘的发病原因

  小株立克次体属于斑点热立克次体群,其形态与其他斑点热立克次体相同,培养特性亦颇相似。此种病原体能使雄豚鼠产生睾丸鞘膜炎致阴囊红肿。小株立克次体有特异的颗粒性补体结合原。其可溶性抗原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抗体有部分交叉反应。

立克次体心肌炎的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有无被宠物抓伤咬伤、到丛林游玩或被节肢动物叮咬,如果有可疑病史,结合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皮疹等临床表现应怀疑此病。进行相应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如果血清学抗体效价比正常升高4倍,或血液中分离出立克次体可诊断,结合影像学、心电图等辅助检查可确诊。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简介

  斑疹伤寒分为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前者系由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人虱传播,并发支气管肺炎,仅次于Q热肺炎;后者也称鼠型斑疹伤寒是由莫氏立克次体经鼠蚤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但病情较轻,并发肺炎者较少。

立克次体痘的并发症

  患者可因抓挠皮肤造成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2]

立克次体心肌炎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常升高。  (2)血清学检查:外斐反应阳性,抗体效价>1∶160。  (3)病原体分离:发热期患者的血标本可分离出病原体。  2.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室收缩功能下降。  (2)心电图:最多的表现是一过性ST段的改变和T波地平或倒置,也可

立克次体痘的症状及检查

  症状  螨叮因无痛楚,故未注意。但在此后1周至10天中,该处将有局限性炎症反应。此时由水肿和反应的细胞成分将形成一缓渐增大而质硬的潮红丘疹,直径可达1~1.5cm。受累皮肤逐渐分离形成水泡,最后破溃而为溃疡。溃疡基底常发黑,周边皮肤发红。此过程约历3~7天,终而发热骤起,并有发冷、出汗、头痛、背

立克次体痘的检查及鉴别

  检查  取痘疱浆液涂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可作出快速诊断。外-斐反应为阴性。白细胞计数常常减少。  病理改变的认识还只限于皮肤,因为它不是致死性的感染。焦痂(螨叮咬处)组织学检查可见剧烈炎症和坏死。其他改变与RMSF相似,如血栓形成、毛细管坏死、水肿、单核细胞性管周浸润等。  鉴别  立克次体病

立克次体病的习性与繁殖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它的许多生物学性状接近细菌,比如:有与细菌相似的细胞壁结构,也是一个分成两个,两个分成4个的二分裂方式繁殖,它有比较复杂的酶系统,对多种抗生素敏感,等等。它能引起人类患病,如引起斑疹伤寒、斑点热、恙虫病等;它与一些昆虫关系密切,如森林蜱、体虱

简述立克次体病的防治原则

  治疗:立克次氏体病的治疗原则主要为早期的对症治疗及抗生素的选用。患者应卧床休息, 保证热量和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DIC等多种并发症,早应用抗生素治疗继发感染,注意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慎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多西环素为首选抗生素。 [5]   预防:立克次氏体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