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简述一氧化碳的中毒机理

法国生理学家克劳德·伯纳德指出:一氧化碳中毒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Hb)可逆性结合引起缺氧所致。一般认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30~270倍,能把血液内氧合血红蛋白(HbO2)中的氧排挤出来,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又由于碳氧血红蛋白的离解比氧合血红蛋白慢3600倍,故碳氧血红蛋白较之氧合血红蛋白更为稳定。 而碳氧血红蛋白不仅本身无携带氧的功能,它的存在还影响氧合血红蛋白的离解。研究表明,随着碳氧血红蛋白含量的逐渐增加,氧合血红蛋白中氧的解离和组织内二氧化碳的输出受到阻碍,最终导致组织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产生中毒症状。......阅读全文

简述一氧化碳的中毒机理

  法国生理学家克劳德·伯纳德指出:一氧化碳中毒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Hb)可逆性结合引起缺氧所致。一般认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30~270倍,能把血液内氧合血红蛋白(HbO2)中的氧排挤出来,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又由于碳氧血红蛋白的离解比氧合血红蛋白慢3600倍,故

简述慢性酒精中毒的发病机理

  酒精为亲神经物质,长期饮用可产生慢性中毒,造成神经系统难以逆转的损害,大脑皮层接通功能减弱,灵活性减低,是慢性酒中毒主要发病机理,其病理改变是神经细胞的炎性改变及变性改变,严重者出现脑萎缩,脑的体积减少,除中枢神经外,周围神经同样受累,并可导致其它脏器的病理改变,而产生临床症状。

氰化物与一氧化碳中毒的机理是什么

氰化物与一氧化碳中毒的机理是什么?如何救治?1.氰化物的中毒机理和救治方法:氰化物进入机体后分解出具有毒性的氰离子,氰离子能抑制组织细胞内42种酶的活性,其中,细胞色素氧化酶对氰化物最为敏感。氰离子能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结合,阻止其还原成二价铁,使传递电子的氧化过程中断,组织细胞不能

氨的中毒机理介绍

氨中毒机理氨在人体组织内遇水生成氨水,可以溶解组织蛋白质,与脂肪起皂化作用。氨水能破坏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影响组织代谢。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刺激作用。1.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高浓度氨,氨中毒主要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正常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能够抑制外周的低级中枢,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使得其对外周

概述一氧化碳的代谢机理

  1、生物降解  一氧化碳随空气吸入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血液外的其他某些含铁蛋白质(如肌红蛋白、二价铁的细胞色素等)形成可逆性的结合。其中90%以上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约7%的一氧化碳与肌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肌红蛋白,仅少量与细胞色素结合。实验表明,一氧化碳

关于碳酰氯的中毒机理 介绍

  光气吸入中毒后的主要病变是中毒性肺水肿。肺水肿是肺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强的结果。对于肺水肿产生的原因,学说颇多,诸如酰化作用、直接作用、盐酸作用、神经反射作用、肺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等,各有实验依据。但任何一种假说都不能完满地解释肺水肿发生与发展过程  一般认为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与光气的酰化作用(a

关于肉毒毒素的中毒机理介绍

  业已阐明,在体内肉毒毒素特异性的与胆碱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的表面受体相结合,然后由于吸附性胞饮而内转进入细胞内称为毒素的内转(internalization),使囊泡不能再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有效地阻抑了胆碱能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与此同时,毒素与突触前膜结合,还阻塞了神经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

简述奎宁中毒的措施

  1、心电图出现异常或出现金鸡纳综合征者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2、黑蒙的早期除停药外,可应用星状神经封闭治疗。  3、发生血管内溶血,黑尿热者,立即停药。绝对卧床休息,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和低分子聚糖以改善微循环;5%碳酸氢钠250~500ml静脉滴注以防肾小管堵塞;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

简述靶细胞的机理

  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破解了一些病毒具有的一种叉状蛋白的结构,这些病毒正是通过这种结构进入细胞,继而诱发感染。这种蛋白被称为融合蛋白,即F蛋白,首先发现于副流感病毒5的外表面,在感染细胞前通过F蛋白可以将病毒的衣壳与宿主细胞膜融合。随后,病毒核心内的遗传基因便可以进入宿主细胞,进行自身的复制增殖

简述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1)通过抗氧化剂的还原反应,降低食品内部及其周围的氧含量,有些抗氧化剂如抗坏血酸与异抗坏血酸本身极易被氧化,能使食品中的氧首先与其反应,从而避免了油脂的氧化。  (2)抗氧化剂释放出氢原子与油脂自动氧化反应产生的过氧化物结合,中断链锁反应,从而阻止氧化过程继续进行。  (3)通过破坏、减弱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