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揭示棉花异源四倍体重复基因组的进化分歧

棉田丰收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供图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方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研究单位在全基因组水平探讨了四倍体棉种的多倍化、适应性进化与驯化,揭示了棉花多倍化及人工驯化过程的遗传变异基础,为其他农作物多倍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棉花育种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种质资源。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多倍化是植物进化的重要机制,使得多倍体植物具有广泛适应能力。常见的多倍体植物有六倍体小麦、四倍体棉花和马铃薯等。异源四倍体棉花包括陆地棉、海岛棉、毛棉、黄褐棉、达尔文氏棉、艾克曼棉和斯蒂芬氏棉等7个棉种,其中前5个异源四倍体棉种的基因组序列已公布,而最新被发现命名的野生棉——艾克曼棉和斯蒂芬氏棉的基因组图谱尚未被报道。解析艾克曼棉和斯蒂芬氏棉的基因组信息,标志着异源四倍体棉花演化拼图的全部完成,对分析棉花多倍化及进化机制具有有重要......阅读全文

棉花塞制作实验

实验材料 棉花试剂、试剂盒 水仪器、耗材 试管实验步骤 加塞时,应使棉塞长度的1/3在试管口外, 2/3在试管口内,如图1所示,做塞的棉花要选纤维较长的,一般不用脱脂棉做棉塞。因为 它容易吸水变湿,造成污染,而且价格也贵,做棉塞过程如图2。此外在微生物实验和科研中,往往要用到通气塞,所谓通气塞,就是

棉花塞制作实验

实验材料棉花试剂、试剂盒水仪器、耗材试管实验步骤加塞时,应使棉塞长度的1/3在试管口外, 2/3在试管口内,如图1所示,做塞的棉花要选纤维较长的,一般不用脱脂棉做棉塞。因为 它容易吸水变湿,造成污染,而且价格也贵,做棉塞过程如图2。图1 棉塞 图2 棉塞制作过程 此外在微生物实验和科研中,往往要用到

中美首次联合开展棉花基因组测序

中美两国联合主持开展的陆地棉基因组测序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已从两条染色体上找到363个基因,这为棉花育种实现从传统育种向分子育种的跨越展示出光明前景。 这是记者今天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主办的国际棉花基因组大会了解到的信息,来自美国、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巴西、乌兹别克斯坦、法国、比利时等30多

农科院棉花所开放棉花资源和基因数据共享

  12月31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生物信息与分子设计中心构建的棉花资源和网络数据库网站正式上线。用户可在该网站上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可视化展示等,操作简单快捷,结果准确易懂。  该数据库网站(Gossypium Resource And Network Database,GRAND)目前主

棉花株型相关基因的发掘和调控机制实现棉花株型改良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纤维和油料作物。我国是世界棉花生产、消费和进口第一大国,棉花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株型是影响棉花机械化和产量的关键因素。棉花为多年生,无限生长,其侧枝较长,株型松散,不利于单产提高和机械化采摘。棉花株型相关基因的发掘和调控机制的解析是实现棉花株型改良的重要途径。  中国农业

“棉花”真能变“肉松”吗?

  民以食为天。这些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但一些似是而非的食品谣言仍在网上不断传播,影响消费信心。治理食品谣言,既要从源头上打击恶意造谣的不法分子,也要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人们增强识别谣言的能力,不信谣不传谣。从今天起,我们推出“揭穿食品谣言”专题,采访权威专家,对一些网上传播的食品谣言进

“深度”探寻棉花的秘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15.shtm   袁道军(左)与Jonathan F. Wendel(右)在实验室,画板展示了棉花多样性。   袁道军供图 棉花是非常重要的天然纺织纤维,但实际上现今看到的棉花已与其“

木棉花的作用

  1.杀菌:木棉富含有机酸,具有杀菌的作用,用木棉清洗伤口可以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2.利尿:木棉富含有矿物质,可以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辅助治疗腹水、水肿、排尿困难等症状。  另外,孕妇、花粉过敏的患者、脾胃功能特别差的患者、脾胃寒凉的患者,不能使用木棉花。

木棉花的介绍

  木棉花(拉丁学名:Bombax ceiba L.,别名:斑芝树),木棉科木棉属植物。  木棉花树皮灰白色,分枝平展,掌状复叶,喜生于海拔1400-1700米以下的干热河谷及稀树草原,也可生长在沟谷季雨林内,分布在海南、中国台湾、广西、云南和四川南部等地。

棉花根的简介

  棉花根(《上海常用中草药》)  【异名】 草棉根皮(《中国药植图鉴》),蜜根(《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 锦葵科植物草棉等的根或根皮。植物形态详"棉花"条。  【化学成分】草棉根皮中含 棉酚1.8%(干燥棉根)、 黄酮类、香荚兰乙酮、 酚酸、 水杨酸、无色 酚类物质、黄色酸类物质、 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