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开发出高性能锂氧气电池正极催化剂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包信和院士团队合作,在锂氧气电池正极高效双功能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出高活性(101)晶面占优的二维Mn3O4/石墨烯复合催化剂材料,构建出高容量、长寿命锂氧气电池。 锂氧气(Li-O2)电池具有超高理论能量密度(3500Wh/kg),被广泛认为是未来最有潜力的高比能电池之一。由于空气正极的催化活性较差,严重阻碍了其商业化发展。研究发现,设计具有特定形貌和高活性暴露晶面的双功能氧催化剂,能够有效调控固—液—气三相界面处的氧还原反应(ORR)和析氧反应(OER)。 本工作中,科研人员利用晶面工程,设计并研制出高活性(101)晶面占优且富含氧空位的石墨烯负载Mn3O4纳米片(Mn3O4 NS/G),并利用其作为正极双功能催化剂,构建出高容量、长寿命锂氧气电池,获得了0.86V的较低过电位,明显优于......阅读全文

苏州纳米所在高效冷凝传热纳米界面研究中取得进展

  冷凝微滴自驱离纳米仿生界面近年来已经引起科学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因为这种新型传热传质界面可用于设计开发高性能相变基热控器件以满足电子器件日益增长的散热需求、研制更节能环保的热泵/空调散热器以及开发其它新型的节能热控系统。众所周知,滴状冷凝相比膜状冷凝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能量输运方式,离散的冷凝液滴

纳米催化医学取得新进步

  “纳米催化医学”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施剑林团队提出的学术思想,旨在通过响应肿瘤部位的特异内场微环境或外源性激光、超声作用场,利用无毒/低毒纳米材料所引发的瘤内原位催化反应,高效实现肿瘤细胞的氧化损伤及细胞死亡。该催化肿瘤治疗方法不使用高毒性化疗药物,具有高效、特异性强

纳米活碳催化高效农业

  “中国60年化肥施用量增百倍,有毒物质危及食品安全”,“化肥的利用率仅40%左右,大部分都形成了污染”,“ 长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175种特有物种现在一半都不到”,“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何谈有机农业”。近段时间,媒体上有很多关于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的报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担忧。解决土壤污

调控原子界面催化过程可实现高效储钠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4978.shtm

调控原子界面催化过程可实现高效储钠

  在“双碳”目标下,可再生能源逐步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关键技术中,储能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德会团队与郑州大学教授张佳楠团队合作,在储能技术领域又有新突破。团队通过界面化学工程将二维2H-MoS2纳米

亚纳米催化材料精准合成及催化取得系列进展

亚纳米尺度(单原子和团簇)催化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极高的原子利用率,有望突破传统催化剂的限制,获得更高的催化效率和选择性。近年来,山西煤化所陈朝秋副研究员和覃勇研究员团队通过对原子层沉积过程动力学进行优化和调控,精确控制原子层沉积金属成核及生长行为,在亚纳米催化材料的精准设计合成和原子尺度揭

材料间纳米薄层可显著降低界面能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日前发现,材料间的纳米薄层具有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独特性质,可显著降低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界面能,从而使它们更稳固地结合在一起。  研究人员称,在材料间发现地这种纳米薄层非传统的物质状态,因为它既不是液体也不是固态,而是介于两者之间,这种特

ELSEVIER: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界面研究

  用纳米材料对聚合物进行改性以开发具有纳米功能特性的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是高分子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纳米材料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均匀分散以及无机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基体的优异的界面结合是实现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功能化与高性能化两大关键因素。复合材料界面是复合材料极为重要的微观结构,界面的性质

高效纳米催化材料项目通过验收

  日前,由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化石资源转化用新型高效纳米催化材料与结构研究”在福州通过了专家验收。   项目以合成气催化制乙二醇和石油化工选择性加氢反应中所涉及的高效纳米催化材料为中心,其研究成果为高稳定性纳米催化材料的结构设计奠定科学基础。所开发的新型纳米催化剂

纳米碳催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纳米碳催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据了解,我国是一个聚氯乙烯(PVC)生产和消耗大国,2013年生产1529.5万吨,其中75%是由煤经电石法制得的乙炔再在氯化汞(HgCl2)催化剂作用下经过氢氯化反应过程生产而来。这一过程造成了大量的汞(俗称“水银”)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联合国20

“纳米催化医学”肿瘤治疗新策略

  癌症是少数现代医学仍然无法攻克的疾病之一,癌细胞以其复杂多样的代谢方式和生态微环境给癌症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在目前癌症的治疗策略中,化疗仍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但常规的癌症化疗,在高毒性的药物作用于全身造成强烈毒副作用的同时,病灶的药效却随之大幅降低。事实上,强毒副作用与低化疗效果成为了癌症病人的

纳米催化剂让水“燃烧”

    研究人员使用新的纳米催化剂,利用阳光将水分子分解,最终制出氢气燃料  技术总是在寻找各种方法,使能源更容易地变“绿”。前不久,来自美国纽约州的研究人员制造出了一种新型长效催化剂,能够利用太阳光的能量,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产生氢气。氢气是一种无碳燃料。  《科学》杂志在线报道称

电子结构调谐表界面催化加氢领域获新成果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和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相继刊登了武汉大学教授肖湘衡团队关于电子结构调谐表界面催化加氢的最新研究成果。近年来,人们对电催化加氢的催化剂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效率也在不断的提升。然而,由于固液界面固有物理屏障

电子结构调谐表界面催化加氢领域获新成果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和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相继刊登了武汉大学教授肖湘衡团队关于电子结构调谐表界面催化加氢的最新研究成果。近年来,人们对电催化加氢的催化剂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效率也在不断的提升。然而,由于固液界面固有物理屏障

苏州纳米所冷凝微滴自驱离纳米仿生界面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高雪峰课题组在冷凝微滴自驱离纳米仿生界面的设计、制备、性能调控及潜在应用上取得研究进展。  受蝉翼及弹射孢子表面冷凝液滴融合自去除原理启发,高雪峰课题组首先仿制了聚合物纳米乳突及纳米锥阵列结构,冷凝动力学研究显示,聚合物纳米乳突顶部尖锐化是确保冷凝微滴融合自

纳米催化“高稳定性”新星诞生

   提到大型化工,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鳞次栉比的工业厂房。然而,在这些高耸入云的“钢铁森林”里面,决定化工过程效率却是众多的催化剂。这些催化剂通过调控反应途径和加速反应进程提高过程效率,其中在纳米乃至原子尺度上的活性位结构是催化作用的核心。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化所”

纳米催化“高稳定性”新星诞生

  提到大型化工,人们往往首先想到鳞次栉比的工业厂房。然而,在这些高耸入云的“钢铁森林”里面,决定化工过程效率的却是众多的催化剂。这些催化剂通过调控反应途径和加速反应进程提高效率,其中在纳米乃至原子尺度上的活性位结构更是催化作用的核心。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化所)催化基础

纳米催化医学开辟肿瘤治疗新路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021.shtm

大连化物所纳米金催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刘晓艳团队在金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采用锌铝水滑石负载的硫醇保护Au25原子团簇作为前驱体制得的纳米金催化剂,在含有其它不饱和取代基团的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加氢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

光参与的液固催化界面局域温度实现精准测量

暨南大学、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加拿大科学院相关团队合作,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光参与的液固催化界面的局域温度的精准测量。相关研究以《基于光纤原位监测光电催化反应中的纳米尺度的快速温度变化》为题发表于《光:科学与应用》(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 揭示催化物质在微观

我所通过调控原子界面催化过程实现高效储钠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509组)邓德会研究员团队与郑州大学张佳楠教授团队合作,通过界面化学工程将二维2H-MoS2纳米片组装在氮掺杂碳限域的铁原子催化剂(Fe(SA)-N-C)载体上,并将其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在Fe(SA)-N-C的催化作用下

新研究通过调控原子界面催化过程实现高效储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509组)邓德会研究员团队与郑州大学张佳楠教授团队合作,通过界面化学工程将二维2H-MoS2纳米片组装在氮掺杂碳限域的铁原子催化剂(Fe(SA)-N-C)载体上,并将其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在Fe(SA)-N-C

揭秘界面水分子结构调控电催化反应

界面水分子原位拉曼光谱和水分子解离过程 厦门大学供图  12月2日,《自然》刊发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李剑锋课题组题为《原位拉曼光谱揭示界面水分子结构和其解离过程》的研究论文。通过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潘锋课题组合作,他们揭示了钯单晶电极界面水分子构型及其在析氢反应中的核心机制,为提升电催化反

揭秘界面水分子结构调控电催化反应

12月2日,《自然》刊发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李剑锋课题组题为《原位拉曼光谱揭示界面水分子结构和其解离过程》的研究论文。通过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潘锋课题组合作,他们揭示了钯单晶电极界面水分子构型及其在析氢反应中的核心机制,为提升电催化反应速率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解开了界面水分子结构如何

大连化物所通过调控原子界面催化过程实现高效储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509组)邓德会研究员团队与郑州大学张佳楠教授团队合作,通过界面化学工程将二维2H-MoS2纳米片组装在氮掺杂碳限域的铁原子催化剂(Fe(SA)-N-C)载体上,并将其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在Fe(SA)-

苏州纳米所在冷凝微滴自驱离纳米仿生界面研究中取得进展

  冷凝微滴自驱离纳米仿生界面近年来已经引起科学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因为这种新型传热传质界面可用于设计开发高性能相变基热控器件以满足电子器件日益增长的散热需求、研制更节能环保的热泵/空调散热器以及开发其它新型的节能热控系统。不同于常规疏水表面的珠状冷凝液滴重力滑离模式,这种新型纳米仿生界面可实现小

苏州纳米所在冷凝微滴自驱离纳米仿生界面研究中取得进展

  冷凝微滴自驱离纳米仿生界面近年来已经引起科学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因为这种新型传热传质界面可用于设计开发高性能相变基热控器件以满足电子器件日益增长的散热需求、研制更节能环保的热泵/空调散热器以及开发其它新型的节能热控系统。不同于常规疏水表面的珠状冷凝液滴重力滑离模式,这种新型纳米仿生界面可实现小

纳米中心在纳米生物界面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由于纳米材料的独特理化性质,在生物组织工程材料、生物传感、药物载体、重大疾病诊疗等医学相关领域表现出强大临床应用前景,尤其对于肿瘤等高度异质性疾病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极具潜力。然而,高度异质性、非平衡的动态生理环境,使得纳米材料进入生物体系并未能如设计的那样完全靶向目标位点,将持续与生物体系内的分

论述冷凝微滴自驱离纳米仿生界面机理

  近年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高雪峰课题组对冷凝微滴自驱离纳米仿生界面的设计、制备、性能调控及潜在应用展开了一系列探索。日前,他们受邀对冷凝微滴自驱离纳米仿生界面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专题报道及评述,文章涉及功能界面的生物原型、机理及构筑原则、金属基功能界面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能源相关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还总

大连化物所纳米碳催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我国是一个聚氯乙烯(PVC)生产和消耗大国,2013年生产1529.5万吨,其中75%是由煤经电石法制得的乙炔再在氯化汞(HgCl2)催化剂作用下经过氢氯化反应过程生产而来。这一过程造成了大量的汞(俗称“水银”)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联合国2013年1月通过了旨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和减少汞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