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肥厚性心肌病的病因分析

1.遗传 一个家族中可有多人发病,提示与遗传有关。 2.内分泌紊乱 嗜铬细胞瘤患者并存肥厚型心肌病者较多,人类静脉滴注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可致心肌坏死。动物实验,静脉滴注儿茶酚胺可致心肌肥厚。因而有人认为肥厚型心肌病是内分泌紊乱所致。......阅读全文

关于肥厚性心肌病的病因分析

  1.遗传  一个家族中可有多人发病,提示与遗传有关。  2.内分泌紊乱  嗜铬细胞瘤患者并存肥厚型心肌病者较多,人类静脉滴注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可致心肌坏死。动物实验,静脉滴注儿茶酚胺可致心肌肥厚。因而有人认为肥厚型心肌病是内分泌紊乱所致。

关于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病因分析

  1.遗传因素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可呈家族性发病,也可有散发性发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散发者占2/3,有家族史者占1/3,家族性发病的患者中有50%的HCM病因不明确,50%的家族中发现有基因突变,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为常见,约占76%。  2.钙调节紊乱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有钙调节

关于肥厚性咽炎的病因分析

  肥厚性咽炎,又名增生性咽炎或粒型咽炎,是慢性咽炎的一种重要类型。该病症很常见,多见于成年人。  常为慢性单纯性咽炎的继发病,多为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或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或患鼻炎、鼻窦炎,流浓涕后刺激咽部等引起本病。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等的刺激以及职业因素均为病因。

关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病因分析

  迄今尚未阐明。Perloff认为,肥厚型心肌病是由于胎儿发育中的心肌对循环中儿茶酚胺反应异常,或胎儿期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受体相互作用的位置不当,造成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和不对称性肥厚。也有人认为与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或心脏对儿茶酚胺过度敏感有关。业已证实,肥厚型心肌病有家族发病倾向,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肥厚型心肌病的病因分析

  肥厚型心肌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60%~70%为家族性,30%~40%为散发性,家族性病例和散发病例、儿童病例和成年病例具有同样的致病基因突变。目前已证实,至少14个基因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病有关,其中有10种是编码肌小节结构蛋白的基因,绝大部分突变位于这些基因。

关于先天性肥厚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病因分析

  病因至今尚无定论。   1.遗传因素   在病因学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发病有明显的家族性。经过研究指出幽门狭窄的遗传机制是多基因性,是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性修饰多因子构成的定向遗传基因。这种遗传倾向受一定的环境因素而起作用,如社会阶层、饮食种类、各种季节等,发病以春秋季为高,但其相关因素不明

关于肥厚性心肌病的基本介绍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肥厚为特征。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致主动脉瓣下狭窄者称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

关于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病因假设分析

  尽管肥厚性幽门狭窄原因不明,还是提出了一些假设。1960年Lynn怀疑经过狭窄幽门管的奶酪产生导致完全性梗阻的水肿和肿胀。如果这个假设正确的话,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新生儿都患病呢?这样家族性或遗传学的倾向肯定存在。对先天性幽门括约肌延迟开放的反应,出生后的幽门肥厚提示为一种可能的致病机制。近来,研究

关于成人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病因分析

  成人肥厚性幽门狭窄病因不十分清楚,一般分为两类,即原发性与继发性。20 世纪上半叶大多数报道的病例是继发性的,主要伴有胃溃疡、十二指肠壶腹溃疡、癌症史或术后粘连以及胃结石,与局部炎症、溃疡等使幽门括约肌长期处于痉挛状态有关。有人认为本病是婴儿肥厚性狭窄的延续,有出生后呕吐及手术史的占20%。原发

关于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治疗介绍

  一、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二、治疗  肥厚型心肌病发展缓慢,预后较好,但由于心律失常,可致猝死,生活上应注意避免过劳,防止过度精神紧张,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可降低心肌收缩力,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改善左心室壁顺应性及左心室充盈,也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外科手术治

关于扩张性心肌病的病因分析

  1.感染  动物实验中病毒不仅可以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且可以引起类似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变,近年来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本病患者的心肌活检标本中发现有肠道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的RNA,说明本病与病毒性心肌炎关系密切。  2.基因及自身免疫  过去认为大多数DCM病例是散发或特发的,但现在发现家族性的至少占40

慢性肥厚性咽炎的病因分析

  常为慢性单纯性咽炎的继发病,多为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或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刺激所致。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等的刺激及喜食刺激性食物等,均可引起慢性咽炎。全身因素如贫血、消化不良、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病,肝肾疾病等也可引发此病。

关于梗阻性肥大性心肌病的病因分析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可在任何年龄呈现症状,最多见的发病年龄为20岁前后。经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的病例,在10岁以下仅10%呈现严重症状,50岁以上则增加到70%。有的病例病情可多年稳定或持续发展日趋严重。发生心房颤动后常呈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体循环栓塞。呈现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未经手术治疗的病例中,约1

简述肥厚性心肌病的检查方式

  1.X线检查  心脏大小正常或增大,心脏大小与心脏及左心室流出道之间的压力阶差呈正比,压力阶差越大,心脏亦越大。心脏左心室肥厚为主,主动脉不增宽,肺动脉段多无明显突出,肺淤血大多较轻,常见二尖瓣钙化。  2.心电图  由于心脏缺血,心肌复极异常,ST-T改变常见,左心室肥厚及左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

肥厚性心肌病的非药物治疗

  肥厚性心肌病(HCM)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室壁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特征的一种遗传性疾病,肥厚的室间隔突向左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前叶向肥厚间隔移位,引起左室流出道(1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LVOT)狭窄、梗阻和二尖瓣反流,临床表

关于肥厚型心肌病的简介

  常见体征有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见抬举性冲动或心尖双搏动;胸骨左缘下段心尖内侧可听到收缩中期或晚期喷射性杂音,向心尖部传播,可伴有收缩期震颤,见于有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凡增加心肌收缩力或减轻心脏负荷的措施(如给予洋地黄类、异丙肾上腺素,亚硝酸异戊酯、硝酸甘油、做Valsal

一例心尖部肥厚性心肌病心电图分析

患者女性,26岁。本院护士,两个月前爬山时感胸骨后胸闷、憋气,无放射性疼痛,休息几分钟后缓解。无心悸、气促、黑矇和晕厥,未予诊治。1周前因夜班时抢救患者,再发胸骨后胸闷,憋气。急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符合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表现。其中V4、V5呈巨大倒置T波,TV4(1.5mV)>TV5(1.1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临床路径

  一、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ICD-10:I42.101)。    行经皮腔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ICD-9-CM-3:37.34)。    (二)诊断依据。    根据《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华医学会心血

简述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

  本病男女间有显著差异,大多在30~40岁出现症状,随着年龄增长,症状更加明显,主要症状有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呈端坐呼吸或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心绞痛;常有典型心绞痛,劳力后发作。胸痛持续时间较长,用硝酸甘油含化不但无效且可加重。晕厥与头晕;多在劳累时发生。血压下降所致,发生过速或过缓型心

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因子被发现

  肥厚型心肌病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日本庆应义塾大学12日发表公报称,研究小组找到了导致病情恶化的物质。  肥厚型心肌病是因心肌变厚,导致其难以向全身输送血液而发病的,有时会导致心力衰竭,是运动性猝死的原因之一。肥厚型心肌病通常有家族遗传倾向,目前尚无有效疗法。  庆应义塾大学研究人员

关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介绍

  有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因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极为重要的无创性诊断方法,无论对梗阻性与非梗阻性的患者都有帮助,室间隔厚度≥18mm并有二尖瓣收缩期前移,足以区分梗阻性与非梗阻性病例。心导管检查显示左心室流出道压力差可以确立诊断。心室造影对诊断也有价值。临床上在胸骨下段

关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病因分析

  1、病因  本病可因各种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与心房扑动等所诱发,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2、鉴别诊断  注意与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其他原因的扩张型心肌病等进行鉴别。  3、并发症  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

关于原发性心肌病的病因分析

  1.扩张型心肌病 (1)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学说:认为心肌病是在病毒感染后发生的免疫性心肌损害所造成,是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发病学说。  (2)心肌内小冠状动脉分支的病变,引起痉挛和阻塞所致。  (3)有些病例有心肌代谢过程中某些酶的缺乏也可能是其机理之一。  (4)部分病例与营养障碍有关,如食物中缺

关于继发性心肌病的病因分析

  根据原发病的性质,继发性心肌病可见于下列各类疾病:  (1) 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口-眼-生殖器综合征和干燥综合征等。  (2) 神经肌肉疾病:遗传性共济失调、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uchenne肌营养不良、面-肩胛-肱肌营养不良、肢带肌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简介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特征为心室肌肥厚,典型者在左心室,以室间隔为甚,偶尔可呈同心性肥厚。左心室腔容积正常或减小。偶尔病变发生于右心室。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本病的病因不是很明确,可能因素有:  1.遗传  一个家族中可有多人发病,提示与遗传有关。Matsumori发现本病HLADRW4检出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的病因分析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自身免疫损伤、遗传易感性和精神刺激等因素可诱发或导致本病。  (1)甲状腺激素兴奋腺苷酸环化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与儿茶酚胺相同,可兴奋腺苷酸环化酶,使心肌收缩力增强。甲状腺激素可直接作用于心肌,T3能增加心肌细胞膜上β受体的数目,促进肾上腺素刺激心肌细胞内cAMP的生

关于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基本介绍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心室肥厚,心腔无扩大,HCM又称特发性主动脉瓣下狭窄(ISS)和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ASH),临床表现多样化,是较大儿童及青少年猝死原因之一,小儿肥厚型心肌病包括一组不同病因的疾病,其特征是具有异常的不能解释的心室肥厚而心腔不扩大,以左心受累为主,

关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简介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首先由日本学者Yamaguchi等于1976年报告。它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和压力阶差。肥厚的心肌主要位于前侧壁心尖处,而室间隔基底部却多无肥厚。近年来由于超声心动图尤其是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广泛应用,

关于肥厚型心肌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超声心动图  对HCM诊断有重要意义:①室间隔肥厚与左室游离壁厚度之比>1.5cm;②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向前移动及主动脉收缩中期关闭现象;③心室腔小;④左室流出道狭窄30mmHg,则认为存在左室流出道梗阻。对称性左室肥厚时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一致。  2、心电图  左心室或双室肥厚及ST-T改变

关于缺血性心肌病的病因分析

  该病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动力性和(或)阻力性因素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心脏不同于人体内其他器官,它在基础状态下氧的摄取率大约已占冠状动脉血流输送量的75%,当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就只能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来满足氧耗需求,当各种原因导致冠状动脉管腔出现长期的严重狭窄引起局部血流明显减少时就会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