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简称东北地理所)获悉,该所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自2016年以来,中国滨海养殖池减少了1140平方公里。这表明,中国滨海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成效显著。 据了解,滨海养殖池的扩张,与滨海天然湿地损失和退化、水鸟自然栖息地大量丧失、沿海区域的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等生态问题密切相关。中国作为拥有世界最大规模滨海养殖面积的国家,此前对滨海养殖池空间分布逐年动态数据的收集比较缺乏,特别是在滨海湿地保护与恢复背景下,缺少对2015年以来滨海养殖池的时空变化的评估。 针对这一问题,东北地理所地理景观遥感学科组研究人员在遥感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的支持下,研发了一套面向大尺度的滨海养殖池快速制图与变化监测的方法,构建了符合中国国家尺度、10米空间分辨率、逐年的滨海养殖池数据集,其平均精度达90%以上。 研究结果表明,自2016年以来,中国滨海养殖池减少了1140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面积为8629......阅读全文

我国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简称东北地理所)获悉,该所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自2016年以来,中国滨海养殖池减少了1140平方公里。这表明,中国滨海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成效显著。  据了解,滨海养殖池的扩张,与滨海天然湿地损失和退化、水鸟自然栖息地大量丧失、沿海区域的水体污染及富营养

我国将建十八个国字滨海湿地保护项目

   记者今天从国家海洋局获悉,《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出台。《规划》计划实施18个国家级滨海类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对7个重点滨海湿地进行恢复与综合治理,设立1个滨海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项目和1个滨海湿地能力建设项目,共27个项目。

天津滨海新区将投2000余万元保护湿地生态

  为进一步加强新区湿地与野生动物保护,滨海新区日前出台《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与野生动物保护工程实施方案》,计划投资2000余万元,在3到5年内基本形成科学规范的湿地和野保监测预警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湿地资源保护恢复体系和湿地管理政策法规体系。  进入深秋,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北大港湿地迎来栖息的

国务院要求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重点明确了四个方面的政策要求:  一是严控新增围填海造地。完善围填海总量管控,严格审批程序。取消围填海地方年度计划指标,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涉及围填海的按程序报批外,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审批。  二是加

滨海湿地“不惧”海平面上升

  近日,英国研究人员表示,在特定条件下,尽管接下来的1个世纪海平面会持续上升,但全球滨海湿地总面积也会继续增加,且最多会扩大60%。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自然》。  滨海湿地(如沼泽和红树林)是提供自然海岸带保护的重要生态系统。虽然很多研究曾预测海平面上升会导致大面积的湿地丧失,但一些评估认为这一威

首批滨海湿地监测结果拉响升温“警报”

  “从去年5月到现在,我们的4个站累计获得约7600万组数据,总数据量超过30G,大部分数据可以实时在线观测,初步掌握了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产力的影响情况。”9月23日,中国地调局滨海湿地生物地质重点实验室主任叶思源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日,“滨海湿地保护

下世纪,海平面将上升滨海湿地会扩大

  北京9月17日电,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环境科学研究,英国科学家团队通过评估及模型分析后认为,在特定条件下,接下来一个世纪海平面会持续上升,但全球滨海湿地总面积也会继续增加,且最多会扩大60%。   滨海湿地(如沼泽和红树林)是提供自然海岸带保护的重要生态系统。虽然很多研究曾预测,

吉林多项措施保护湿地

  记者从吉林省政府了解到,吉林将在今年开展多项活动促进湿地保护。  据记者了解,今年吉林将成立湿地专家委员会,研究讨论“吉林省湿地保护‘十二五’规划”。同时,将召开湿地保护管理会议,与国家科研及高校部门签署“省院共建”“省校共建”湿地保护协议,建立湿地保护的科研支撑体系。还将开展湿地科学研究与技术

保护湿地需重点推进

  广西壮族自治区近日公布《广西壮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向群众征求意见。意见稿明确提出,要对湿地实行分级分类保护,建立湿地执法协作机制,在受保护湿地内禁止擅自开垦、填埋以及捡拾、破坏鸟蛋等。   湿地不仅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还起着调节气候、控制污

滨海湿地碳汇功能等研究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滨海湿地具有高初级生产力、低有机质降解速率以及高碳沉积埋藏速率,是全球“蓝碳”资源重要贡献者,在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4次缔约方大会把“蓝碳”碳汇列为应对气候变化六大措施。同时,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在推动“蓝碳”纳入气候变化谈判和本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