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学生等讲述自己与未来科学大奖的渊源

文|李晨阳业已成名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企业家初露峥嵘的一线科研工作者刚出茅庐的博士生,博士后这样的8个人,促膝长谈从夕阳西下聊到星月在天会聊些什么? 在近日举行的2022未来科学大奖周上,特别策划的“仰望星空 对话未来”环节,令人印象深刻。在星空之下,这8位学者、学生、企业家,回顾了未来科学大奖7年来的成长历程,讲述了自己与这一奖项的渊源,也讨论了对人类科学事业的情感和期待。聆听这段对话的,除了直播屏幕前的所有观众,还有600多岁的慕田峪长城,200多岁的老栗子树,和亘古弥新的日月星辰。以下是对话视频及节选整理的精彩段落:第一篇章 仰望星空 理解未来王强,《“未来”科学家》丛书总策划,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捐赠人,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丁洪,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首任主席,未来科学大奖周Program Committee首任主席,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李政道讲席教授张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工业设计系主......阅读全文

科学的未来在中国

  来美国这几年,为了省钱的缘故,一直都是自己理发。往往会现在洗脸的池子里铺一张报纸,然后对着镜中理发。今天,又该理发了。于是随手拿起一张我的硕士学校寄给我的校友版的校报,铺到水池子里。突然发现报纸上我师兄A的照片。于是细细的读了起来,发现说的是:A师兄获得了今年学校博后里面最高奖,并且决定回国,去

首批“未来科学家”开启“科学之旅”

10月30日下午,“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启动仪式在沪举行。启动仪式现场,2013年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教授,1994年菲尔兹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埃菲·杰曼诺夫,中科院院士汪品先,中科院院士褚君浩,及多位青年科学家代表,亲眼见证了首批“未来科学家”进入为期一年的科学之旅。 在未来的一年

代谢科学驱动人类未来

  7月25日,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的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位专家学者,以“代谢科学驱动人类未来”为主题,以20多个精彩的战略报告结合4场圆桌会议讨论,充分展示了代谢科学的集聚式布局在未来生命科学中的理论创新和高端生物产业创新发展中所处的关键地位,增进了对代谢科学体系建设的深度

中兵未来科研中心落地北京未来科学城

4月17日,“中兵强国 智领未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兵未来科研中心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未来科学城举行,标志着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据了解,中兵未来科研中心位于未来科学城能源谷核心区,东侧紧邻航天科技、鞍钢集团,向南紧邻中国商飞,西侧与未来科创中心、未来科学城智慧城市运行服务中心相邻。中兵未来

“香港论坛·科学建未来”落幕,探讨前沿科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196.shtm 10月23日,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与香港科学院首度联合主办的科学会议“香港论坛·科学建未来”(下简称“论坛”),于香港科学园高锟会议中心结束。 现场嘉宾合影 主办方

聚焦“科学教育与人类未来”-促进公众科学素质

全球知识鸿沟和发展鸿沟仍然存在,放眼未来,深化务实合作,采取有力的行动,提升世界公众的科学素质是全球科技领域共同应对人类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重要举措。”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9月17日举行的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表示。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是衡量国家整体素质和人的全面发

2022未来科学大奖周圆满落幕

11月27日,为期4天的2022未来科学大奖周圆满落幕。期间,近百位全球著名科学家、专家学者共同聚焦世界前沿科学新知,共襄科学家盛宴。今年的未来科学大奖周推出了“特别策划:仰望星空 对话未来”,分为“仰望星空 理解未来”、“科学改变世界”、“科学照亮未来”三大篇章,邀请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科学家讲述未来科技趋势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中科院院士裴钢等著名科学家在由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科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的公益讲坛——“SELF格致论道”上,向上海公众讲述了未来科技的新趋势。  SELF是“科学、教育、生活、未来”的缩写,提倡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鼓励自由独

未来科学城营造“融通生态”

  用央企实验室资源、吃央企食堂、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政策信息……今年年初,云天翰科技公司把北京研发中心搬进了位于未来科学城“能源谷”的北京市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融通创新发展平台。背靠央企资源,这家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不断提速,计划三年内实现科创板上市。  像这样的融通平台正在未来科学城“能源谷”逐步建立。通

美国《探索》杂志:未来的科学何去何从

11位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预测  美国科普杂志《探索》为庆祝发行30周年,邀请11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了预测。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科学大师们到底怎样说。  1.肯·卡尔代拉(Ken Caldeira,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资深科学家,美国国

2022未来科学大奖周即将举行

一年一度的科学盛会——未来科学大奖周将于2022年11月24-27日举行,为期4天的大奖周将包含获奖者学术报告会、科学峰会、获奖者对话青少年、颁奖典礼等系列活动。打造世界级科学盛会,引领公众探寻科学前沿 未来科学大奖周特邀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Steering Committee负责指导议题方向,下

网友热议袁隆平获未来科学大奖

  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超级稻生产基地,袁隆平(左二)在查看超级水稻生长情况。   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河北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通过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203.36公斤。图为工作人员在收获超级杂交水稻。   11月18

科学家的忧思:地球的未来

  每到年底年初,几乎所有国家的媒体都在歌颂自己的国家或者世界在科学技术上的重大成就。但是,也有很多科学家在科学的赞歌中冷静地表述他们的担忧。前不久,在挪威举行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上,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Abolish Nuclear Weapo

饶毅:中国未来与科学的隐患

  人文社科、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智慧难以有共识、并且随时间变化可能判断上有较大差别。相对而言,自然科学的智慧不仅容易有共识,而且也有人们普遍认为具有永恒价值的智力成果。从这个意义自问,中华民族有多大智慧尚待证明。有自信的中国民众敢于直面我国科学传统缺乏,将可能刺激我们思考未来科学与中国发展的关系。这一

德国“科学船”起航展示未来科技

  德国2012年“科学船”活动5月30日在柏林正式启动。这艘载有丰富科技展品的游船将在5个月的行程中途经德国和奥地利的36座城市,为沿途民众展示未来科技。   “科学船”活动由德国教育和科研部发起,自2002年起,每年都会给观众带来不同主题的科技展示。今年的主题为“可持续发展研究”,整个展览围绕

未来科学城搭起金融服务平台

  瞄准“露营热”的便携移动电源,首创深度试驾营销模式的“超级电动”平台,集人身安全监控、作业辅导、风险预警等为一体的“云+端”智能可穿戴设备……这些可能成为创新创业“明日之星”的项目正在未来科学城加速成长。而为了助力这些新星闪耀,金融服务正成为未来科学城服务的重点。  在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

饶毅:中国未来与科学的隐患

   编者按  人文社科、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智慧难以有共识、并且随时间变化可能判断上有较大差别。相对而言,自然科学的智慧不仅容易有共识,而且也有人们普遍认为具有永恒价值的智力成果。从这个意义自问,中华民族有多大智慧尚待证明。有自信的中国民众敢于直面我国科学传统缺乏,将可能刺激我们思考未来科学与中国发展

3位学者获2022未来科学大奖

8月21日上午,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 李文辉获得“生命科学奖”;杨学明获得“物质科学奖”;莫毅明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单项奖金约675万元人民币(等值100万美元)。2022年“生命科学奖”获得者李文辉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 获奖评语:

卢柯院士获2020未来科学大奖

  9月6日,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柯荣获“物质科学奖”,以奖励他开创性地发现和利用纳米孪晶结构及梯度纳米结构以实现铜金属的高强度、高韧性和高导电性。 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一直是材料物理领域中最核心的科学问题之一

AlphaFold革新改变生命科学的未来

黑客攻击  当DeepMind刚公布AlphaFold的代码时,Ovchinnikov很想搞清楚它是如何进行预测的。于是,他和计算生物学的同事们,包括Steinegger在内,用了几天时间创建了一个名为ColabFold的网站。该网站能让所有人向AlphaFold或RoseTTAFold上传蛋白质序

“分析科学-创造未来”——聚焦·科学仪器盛会BCEIA2019

  2019年10月23-26日,第十八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19”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展出国内外500余家参展企业带来的数千项新的产品和技术,如仪器设备、试剂、软件和分析测试服务等;同时,作为BCEIA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术报告会将继续组织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参加大会

美英科学家预言未来十大科学突破

能够“自我疗伤”的建筑材料:英国牛津大学的亨利·史纳斯博士是这方面的研究先驱。 能理解手势语言的手机:你朝他挥挥手,它就能理解你的意思。 解开大脑密码,修补大脑损伤:图为科学家已经破解视网膜发向大脑的信息代码,能用人造“译码器”向大脑发送图像信息。 用3D生物打印机打印DNA:未来的3D打印机

“爱科学-向未来”——化物所公众科学日带来哪些新玩意?

  为了向社会全面展示我所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5月21日,大连化物所第23届公众科学日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同时也是中科院第18届公众科学日和大连市科技活动周活动的组成部分。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本次活动继续以“云上”直播的方式向公众开放。  今夜,我们关心科学 

共促科学素质建设-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9月17—19日在北京召开。大会聚焦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旨在以共商共建共享中深化交流合作,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重要促进作用。习近平主席专门为大会发来贺信,王沪宁同志出席大会并致辞,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来贺信,众多专家学

打造面向开放科学的“数据共享”新未来

“对于全球科技期刊来讲,开放科学带来了学术交流模式的变革,从原来传统的学术交流模式,转向新型的学术交流模式。”8月25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张智雄在第十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开放科学与科学数据共享下的我国科技期刊新格局、新业态”高峰论坛上表示。 我国科技期刊在开放科学与数

PNAS:未来科学家可为病人“订制”血管

  科学家们一直以来致力于在实验室中采用干细胞来建造血管,但目前面临的瓶颈是不能有效的产生足够多的血管来用于临床治疗。   日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成功地将干细胞诱导成为新血管网络,并将该血管移植到小鼠体内。该干细胞是由普通细胞重编程而来,所以该新技术有望为病人个性化制造血管,这样就没有了免

科学家提出探索太空的未来方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引力波探测“空间太极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吴岳良应邀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徐淑岩团队以及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同事联合在《自然》(Nature 562,185-187,2018)杂志上发表评论文章“Explore space using swarms of

2021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即将揭晓!

2021年9月12日(星期日)10:00,中国首个由科学家、企业家共同发起的民间公益组织颁发的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将正式揭晓2021年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名单!历届获奖人 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20位获奖者,获得了科学和社会领域的广泛认可。他们

钱煦院士:中国科学的未来不可低估

  “我们都是吴越钱家的后裔,钱学森先生是第三十四代,我是第三十六代。”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钱煦在谈起钱氏家族时,语气中难掩自豪之意。   同样让他感到自豪的,还有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他认为,在过去三十多年中,中国的科技发展一直在加速,如此发展下去,前面的风光将

“四院院士”钱煦:年轻科学家决定未来科学格局

  “一朝是中国人,永为中国人。”谈及对故土的思念,年过八旬的美籍华人科学家钱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  集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头衔于一身的钱煦近日现身成都,出席第九届世界生物材料大会。  时隔十年,钱煦再次来到成都,被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