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王建宇团队在遥感成像探测技术获重要突破

记者今日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王建宇领衔完成的“多维精细超光谱遥感成像探测技术”将应用在探月工程嫦娥三号月球车上,这表明我国遥感成像探测技术获重要突破。 据介绍,该成果已先后应用在载人航天目标飞行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和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基础建设中,引领了我国航空遥感系统多传感器集成技术的发展。 光学遥感成像是当前航空航天遥感和测绘领域最主要的技术手段,超光谱成像和三维成像技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王建宇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多维精细超光谱遥感成像探测技术及系列解决方法,发明了以“主被动同步采集+多维度信息融合+时空维信号增强+多手段精细分光”为特色的多维精细超光谱遥感成像探测技术,在各项指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的前提下,解决了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辐射灵敏度和宽视场遥感信息同时获取的世界难题;将高分辨率超光谱遥感成像和三维激光测高有机结合,实现被测目标光谱和三维空间信息准确匹配,同时......阅读全文

第十五届中国环境遥感应用技术论坛在江西南昌召开

  3月30日至4月2日,第15届中国环境遥感应用技术论坛在江西南昌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环境遥感分会、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办,区域遥感应用技术论坛组委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遥感与GIS实验室、江西省遥感信息技术应用协会承办。  论坛以“加速推进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第八届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在沪召开

  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八届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交叉学科论坛”5月18日在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主办单位为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和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

第二届全国定量遥感学术论坛在北京召开

  3月4日至6日,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主办,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定量遥感学术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副主任宋长青、地学一部处长冷疏影、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景贵飞、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

让测量蓝天碧水的“标尺”更加精准 记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

  有这样一支队伍,负责制定全省环境监测发展规划和计划编制,组织和协调全省环境监测工作和专项调查,及时向社会公布全省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动态。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脚步、眼光、智慧和汗水丈量着全省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无畏风沙和严寒,用实际行动呵护着蓝天、土地和每一汪碧水……他们是青海省环境监测中

微波遥感监测土壤湿度的原理和方法选取

土壤湿度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和作物产量预报的重要参数。同时,它也是水文学、气象学等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环境因子和过程参数,因此对于土壤湿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众多的遥感土壤湿度监测方法中,除了应用已经比较成熟的土壤温湿度记录仪等检测仪器外,利用微波监测土壤湿度是研究的重点。因为微波对云层有

海南卫星星座计划:“罩”在南海上空的天网

①海南一号卫星项目整星方案评审会现场 ②杨天梁在接受采访 ③海南卫星星座构成示意图 ④海南卫星星座建设路线 在海南管辖的海域上,如果发生了海上事故,想要进行及时搜救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有什么快速准确的方法?答案是:依靠遥感卫星的实时观测数据进行追踪。

遥感技术为环境污染监测保驾护航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对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以卫星或飞机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遥感监测技术应用广泛  遥感监测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的技术方法,在环境监测中的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利用遥感技术监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正式揭牌

  4月2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遥感地球所,RADI)在京举行组建工作报告会,正式揭牌。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王钦敏,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出席报告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孙鸿烈、曾庆存、欧阳自远、李德仁、童庆禧、薛永祺、姚檀栋等院士,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

顾行发:回国是想干番事业

   顾行发的名字出现时,常和遥感密不可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顾行发竟是个“半路出家”的科学家。他与遥感的缘分,源于少年时代单纯的兴趣;而真正撬动他实现遥感梦的,却是中科院20年前推出的一项人才支持计划。  “到老都要搞遥感”  生活在湖北乡镇的顾行发从小就喜欢仰望天空,尤其是看到飞机在蓝天划线

高分六号升空 我国“天眼”工程数据体系基本形成

  中国高分家族再添一名“天眼”神探。 6月2日,高分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一颗低轨光学遥感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实现精准农业观测的高分卫星。至此,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以下称“高分专项”),继高分一号到五号之后,迎来又一位步入太空的新成员。 高分

“天眼”观测,遥感地球

  2012年9月,为加强对地观测领域的综合优势,中国科学院正式组建成立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迄今,遥感地球所已成立满五年。  溯其前身,遥感应用研究所和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前者成立于1979年,开拓了我国遥感事业;后者组建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三期工程的宏伟蓝图下,

863计划成果在震灾监测中大显神威

  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在“十一五”期间针对重大自然灾害监测,在新型传感器研制、航空遥感平台建设、遥感数据共享平台和遥感数据处理技术方面布置了一系列课题进行攻关,以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遥感灾害监测系统。尤其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针对地震灾情遥感监测需求,安排了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

高光谱遥感特点有哪些?

  高光谱遥感(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highspectral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的简称,是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光谱连续影像数据的技术。   高光谱遥感源于2

2010三维空间信息平台技术自主创新论坛召开

航空遥感产业进入低碳时代长期以来,我国航空遥感产业一直为企业规模小,研发、生产、销售严重脱节等问题所困扰,使得其潜在产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在近日召开的2010三维空间信息平台技术自主创新论坛上,记者了解到,在三维空间信息获取方面,我国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上获得重大突破——在科技部航空

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技术实现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

图片来源于网络  问:高分五号卫星有哪些技术特点?在生态环境领域中如何应用?  答:高分五号卫星又称高光谱观测卫星,其优势是搭载了系列环境应用特色高光谱载荷,包括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全谱段光谱成像探测仪、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探测仪、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大气环境红外甚高

梁顺林:为国家的遥感事业做点事情

  2009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地理系教授凭借自己在遥感领域的杰出贡献成功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并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对梁顺林来说,入选“千人计划”不仅是对自身成就的肯定,更意味着来自祖国的激励与鞭策,意味着一种使命、一份责任。科学无国界  梁顺林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三批大学生,1979年,

扬州造无人机"火眼金睛" PM2.5、病虫害等均能监测

  在即将举办的2014第二届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扬州赛区报名企业中,扬州一家企业研发的国内首台高光谱遥感成像无人机项目颇为引人注目。目前该款无人机已进入调制阶段,预计将在两年内形成产业化生产。   记者昨天从市科技局了解到,未来想要知道空气达不达标,只需要无人机转一圈,PM2.5超标的区域就会在电脑上

2014亚太遥感国际会议在京开幕

  2014亚太遥感国际会议(Asia-Pacific Remote Sensing,APRS)于10月13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国际光学与光子学会(SPIE)和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以“地球系统科学遥感与环境健康监测”为主题。

环境监测“利剑”——遥感技术强势崛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对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以卫星或飞机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遥感监测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的技术方法,在环境监测中的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利用遥感技术监测雾霾、监测汽车尾气、监测沙

遥感技术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8527.shtm  王大成(左一)在第二届“T100”颁奖典礼现场。■本报见习记者 高雅丽 当记者走进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会议室,一场

环保部推尾气遥感检测 重点筛查高排放车

  环保部近日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遥感检测法)》(征求意见稿),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遥感检测。  据该标准的编制说明,汽车尾气排出后,会迅速扩散形成“烟羽”。尾气遥感检测利用原子或分子吸收光谱法,测量烟羽中的CO2、CO、NO、HC污染物浓度;利用光通过烟羽前后的强度

全球水遥感技术与应用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

  全球和区域水循环研究和水资源管理中涉及水文气象的所有要素,遥感技术在获取时空上复杂多变的水的要素信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国内外气象卫星、海洋卫星以及专题遥感卫星,如TRMM、全球水循环遥感卫星的发展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遥感科学大数据。为了深入推进遥感技术在水循环研究和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促进

科技,让环保更精准

  核心阅读  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有一些技术成为人类的“千里眼”“顺风耳”,大大增强了我们的环保执法、灾害监测等能力。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情况、违法企业的偷排行为、高寒缺氧地区的水文资料……有了科技的帮助,获取这些以往看来难以掌握的数据成为可能。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十年了,那片曾经饱受创伤的土地现在

卫星遥感监测等科技让环保更精准

   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有一些技术成为人类的“千里眼”“顺风耳”,大大增强了我们的环保执法、灾害监测等能力。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情况、违法企业的偷排行为、高寒缺氧地区的水文资料……有了科技的帮助,获取这些以往看来难以掌握的数据成为可能。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十年了,那片曾经饱受创伤的土地现在怎么样了?

摸清生态十年变化 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012年1月,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历时三年完成,近期发布《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调查评估报告》。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项目组有关专家,请专家对调查评估报告进行解读,详解调查评估项目的意义和作用。  

遥感所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签署仪式  12月1日,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签署仪式暨“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海洋遥感部”挂牌仪式在遥感所举行。遥感所所长顾行发和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玉银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  遥感所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在前期共同承担

“灾害遥感应急监测与灾情信息快速提取技术”通过验收

  6月30日,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目标导向课题“灾害遥感应急监测与灾情信息快速提取技术”的专家验收会。验收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的验收报告,观看了成果演示,经过质询和讨论,一致同意该课题通过验收。  自然灾害遥感应急响应是当今的一个

遥感地球所发布全球农情遥感评估报告

  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数字农业研究室研究员吴炳方所带领的科研团队首次面向全球发布《全球农情遥感速报(中英双语版)》。该报告评估了全球粮食主产区和主要产粮国2012-2013年小麦、玉米、大豆与水稻的产量,并对粮食主产区与主产国的环境和生产要素进

“珠海一号”数据首发 专家呼吁用好卫星大数据

   “天上好用、地上用好。”我国火箭和卫星总体技术专家、中科院院士孙家栋曾多次提到我国卫星事业的发展目标。  12月17日,在由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商业航天高光谱卫星数据首发会”上,出席会议专家指出,与我国卫星平台、载荷研发水平相比,我国卫星数据应用能力和水平严重不足。  专

我国构建全新大宗作物监测体系 满足粮食安全战略

  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承担的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星机地综合定量遥感系统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全球大宗作物遥感定量监测关键技术”课题已完成95%的专用信息产品反演方法及产品生产,构建了全新的全球大宗作物遥感定量监测体系,并首次面向全球发布中英文双语《全球农情遥感速报》,为国际社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