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2014亚太遥感国际会议在京开幕

2014亚太遥感国际会议(Asia-Pacific Remote Sensing,APRS)于10月13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国际光学与光子学会(SPIE)和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以“地球系统科学遥感与环境健康监测”为主题。来自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在10月13日上午召开的大会开幕式上,联合主席中科院遥感地球所施建成研究员、美国宇航局Langley研究中心Upendra Singh教授主持会议并致欢迎辞,介绍了APRS会议的历史及今年会议的日程及主要内容。 遥感地球所所长郭华东院士、美国宇航局地球科学技术办公室副主任George Komar、SPIE主席Phil Stahl博士、日本地球观测研究中心Hiroshi Murakami博士分别作大会主题报告。 George Komar作为NASA科学卫星计划(SMD......阅读全文

从抢蛋糕到做蛋糕 我国卫星遥感向商业化迈进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主任徐文日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40多年来,我国卫星遥感技术从跟跑到并跑,数据应用也从依赖进口到自力更生,进而出口至发达国家和地区。如今,中国遥感正在商业化市场中高歌猛进。  无论对国防安全还是经济社会发展,卫星遥感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2018年10月至11月,藏川

环境保护再添“天眼”

  我国最近发射的高分五号卫星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  中国航天近期又有一次引人瞩目的发射。5月9日2时2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这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也是我国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高分五

大地震中的遥感之憾 突发自然灾害考验中国遥感能力

中国的遥感专家们刚刚经过了另外一场“奥运会”,这个名为“第21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的会议在本月上旬结束。该会每四年一次,这是它第一次在中国举行。 会上,中国晋升为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的最高级别会员,另外的四个国家是美国、加拿大、德国和俄罗斯,进入这个行列需要会员国摄影

遥感实验室:机遇期瞄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通过专项科研业务经费的支持,实验室经过顶层设计,组织和实施了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地表过程的遥感综合观测与模拟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近日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施建成研究员介绍说。  对于已经取得的成果,施建成掩饰不住兴奋之情:“研究不仅初步构建了国际上第一个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兴伟:海洋卫星九天瞰海报佳音

  10月25日,我国海洋卫星家族又添一名新成员——海洋二号B卫星上天了。  目前,我国海洋卫星已经实现了从单一型号到多种型谱、从试验应用向业务服务的转变,向系列化、业务化的方向快速迈进。  在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我国海洋卫星还存在哪些不足?未来又将如何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

高分家族使我国遥感卫星数据自给率达80%

视觉中国供图  新疆的草业工作者为了看清一块草地的长势,再不必花上10天的时间,翻山越岭到天山的另一头。这一工作将由高分家族的遥感卫星代劳。  在宁夏,同样通过这些卫星,决策者足不出户便可以从宏观上看到贫瘠的土地,以及对抗贫困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有着太空“神探”之称的高分家族,仿若一只只“天空之眼

到2020年,我国将研制和发射3大类系列海洋卫星共十余颗

   10月25日6时57分,“海洋二号B”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这是继9月7日“海洋一号C”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后,中国在一个多月内发射的第二颗海洋卫星。  什么是海洋卫星?这种卫星携带哪些有效载荷?“海洋二号B”卫星和“海洋一号C”卫星各有什么特点?中国在海洋卫星领域发展

高分六号升空 我国“天眼”工程数据体系基本形成

  中国高分家族再添一名“天眼”神探。 6月2日,高分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一颗低轨光学遥感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实现精准农业观测的高分卫星。至此,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以下称“高分专项”),继高分一号到五号之后,迎来又一位步入太空的新成员。 高分

遥感科技:抗震救灾显身手

不是抗震一线,胜似抗震一线。自5月12日晚上以来,位于北京的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和遥感应用技术研究所的办公楼内一直灯火通明,上百名研究人员紧张而有序地日夜忙碌:全神贯注地接收、处理地震灾区的遥感数据,一丝不苟地解译、分析图像,马不停蹄地把一幅幅清晰的遥感影像送递给抗震救灾的有关部门和灾区

海南卫星星座计划:“罩”在南海上空的天网

①海南一号卫星项目整星方案评审会现场 ②杨天梁在接受采访 ③海南卫星星座构成示意图 ④海南卫星星座建设路线 在海南管辖的海域上,如果发生了海上事故,想要进行及时搜救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有什么快速准确的方法?答案是:依靠遥感卫星的实时观测数据进行追踪。

碳卫星利用高光谱进行全球“碳普查”

  我国首颗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即将发射升空,它将用慧眼一探全球二氧化碳变化的秘密。  “我国还没有这么复杂观测模式的民用卫星,它通过5种观测模式的组合,完成对全球二氧化碳的探测,卫星装载的高光谱二氧化碳探测仪有2000多个通道,光谱解析度极高,卫星研制难度极大。”碳卫星首席应用科学家卢乃锰告诉

空间海洋技术发展期待战略新突破

  今年6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要大力发展空间和海洋科学技术。要提高空间探测能力、对地观测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在空间科学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方面取得原创性重大突破,保证我国有效和平利用空间。要提高海洋探测及应用研究能力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使我国海洋科技水平进入

核动力破冰船已提上日程 我国极地科考还缺啥?

日前,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的一则招标公告透露了一个重磅信息:我国将建造首艘核动力破冰船。 与此同时,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长兴岛厂区坞内,中国新一代万吨级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正在建造中,预计于2019年交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

中国农业有了专属“天眼”

  精准掌握农作物面积、物种分类以及作物养分、水分、病虫害等状况的数据,是农业走向现代化、智慧化不可获取的环节,这离不开农业遥感卫星。前不久,由农业农村部作为牵头用户的高分六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农业有了专属的“天眼”。  值得一提的是,高分六号卫星打破了我国农业遥感中高分辨率数据长期依赖国外同

天上将有更多“中国星”

  7月11日,由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地球科学与遥感学会主办的第36届国际地球科学与遥感大会在北京开幕,这是自1981年该学术盛会发起以来首次在中国召开。本次大会以“促进对于我们地球家园的认识”为主题,为期一周,邀请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余位学者,讨论交流地球科学与遥感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家提出构建全球变化科学卫星观测系统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郭华东13日表示,中国空间对地观测技术近年来已有长足进步,在大力发展业务卫星的同时,建议以应对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全球变化问题为主要科学目标,构建中国的全球变化科学卫星观测系统。  2014亚太遥感国际会议当日在北京开幕,郭华东在作大会主题报告时有此表述。  根据国

中国农业有了专属“天眼”

精准掌握农作物面积、物种分类以及作物养分、水分、病虫害等状况的数据,是农业走向现代化、智慧化不可获取的环节,这离不开农业遥感卫星。前不久,由农业农村部作为牵头用户的高分六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农业有了专属的“天眼”。 值得一提的是,高分六号卫星打破了我国农业遥感中高分辨率数据长期依赖国

中国“高分”天基系统迈向收官战

高分卫星工作示意图。  近日,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高分五号和高分六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前者是中国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大气和陆地进行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后者是国内首颗精准农业观测的高分卫星。  专家表示,高分五号、六号投入使用,标志着“高分专项”打造的高空间分辨率、

中国科学家通过星地联合探测南极冰雪冻融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科学家已获得全南极的多源遥感影像图,测得了冰盖运动和表层冰雪的融化等数据。但由于缺乏地面验证,卫星遥感所获得的冰雪参数的可靠性不高。记者2月15日从我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了解到,“极端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观测平台”将给卫星遥感数据“挑刺”,通过星地联合探测南极冰雪冻融。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高分七号卫星数据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发布最新消息说,11月4日至6日,该院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在成功完成高分七号卫星首轨数据接收后,按计划又先后完成6轨高分七号卫星的数据接收任务,接收数据量总计616.6GB,实现中国最高数据码速率民用对地观测卫星数据接收。  中科院空天院介绍,高分七

陈良富:要控PM2.5 先调经济能源结构

  最近,我国多个省市遭遇十面“霾”伏。为何会突然间“蹿”出如此多的污染物颗粒?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雾霾的形成机理?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陈良富。   基于对遥感卫星统计数据的长期观测与分析,陈良富认为,除了排放源外,静稳天气、水汽、浮尘是

美国卫星发现:巨大冰山崩解,改变南极版图

   追踪南极半岛拉森C冰架上一条冰裂缝长达十几年的科学家,终于借助经过该冰架上空的两颗美国卫星,发现一座巨大冰山与该冰架脱离。  7月12日,英国斯旺森大学和英国南极调查局研究人员宣布,该冰山于7月10日至12日之间从拉森C冰架断裂。  这座可能被命名为A68的冰山之所以令人瞩目,不仅因为它的面积

遥感技术: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前不久,第三十五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遥感专家参加了会议。这也是该会议发起5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   “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说明我国的遥感技术与应用发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

高分1、2号卫星原始遥感影像数据

高分一号       高分一号卫高分一号卫星是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设计寿命5至8年。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

辽宁睁开监测雾霾的“天空之眼”

  近些年来,对雾霾的监测手段愈加丰富,除了常规的地面监测手段,卫星遥感这一新兴技术也应用到了监测之中。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合作,建立了辽宁省空气质量卫星遥感监测系统,为辽宁大气监测工作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撑。该系统获取卫星上的MODIS、AIIRS等传感器的观测数据,

我国高分六号卫星成功发射

  6月2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专项高分六号卫星。高分六号卫星是一颗低轨光学遥感卫星,也是我国首颗实现精准农业观测的高分卫星。它将与在轨的高分一号卫星组网运行,大幅提高对农业、林业、草原等资源的监测能力。新华社发(汪江波 摄)   6月2日12时13分

我国已成功发射16颗气象卫星

  作为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第四颗卫星,风云三号D星于上个月成功发射。  至此,我国已成功发射16颗气象卫星,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在轨气象卫星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国家之一。  作为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第四颗卫星,风云三号D星于上个月成功发射。经在轨测试后,该星将投入业务运行,成为我国低轨道下午观

陈良富研究员:要控PM2.5先调经济能源结构

  最近,我国多个省市遭遇十面“霾”伏。为何会突然间“蹿”出如此多的污染物颗粒?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雾霾的形成机理?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陈良富。  基于对遥感卫星统计数据的长期观测与分析,陈良富认为,除了排放源外,静稳天气、水汽、浮尘是造成雾霾来袭、能见度

大力发展空间辐射测量基准技术 研制自主卫星

  在7日召开的空间辐射测量基准技术高层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提出,在气候变化研究对卫星遥感的强烈需求背景下,大力发展空间辐射测量基准技术,研制我国自主的空间辐射测量基准卫星。  据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司长王劲松介绍,空间遥感载荷辐射定标是将遥感器以数字化方式记录的观测数据转换为地球目标的辐射量值,将没

高分四号发射等入选2015中国遥感领域十大事件

  为扩大遥感应用的社会影响力,促进遥感应用产业发展,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6日评选公布“2015年度中国遥感领域十大事件”,“高分四号”卫星成功发射、首个国家级遥感技术标准体系建成等成功入选。  长久以来,遥感作为一种远距离探测技术常令普通民众觉得“遥不可及”。“很多人认为遥感距离生活很遥远,其实它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