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前沿学术论坛线上召开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LMB实验室)举办的2022年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前沿学术论坛以线上的形式召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李超伦、副所长张长生等出席论坛。 开幕致辞上,李超伦介绍了LMB实验室的研究特色和论坛宗旨,希望通过两天的会议,增进学科间的相互学习,激发创新意识,提高科研水平,推动LMB学科建设和发展。 论坛上,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张玉忠等16位专家围绕“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主题作特邀报告,他们介绍了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分享了精彩的研究案例,并与参会人员共同探讨和交流了海洋生物研究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线上师生积极提问,讨论气氛热烈。 张长生指出,本次论坛的报告精彩纷呈,充分反映了近年来生物领域和海洋领域的新进展、新高度、新成果,期待未来南海海洋所与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在海洋生物领域获得更加蓬勃的发展,共同服务国家“十四五”海洋发展战略。......阅读全文

远古海洋生物身份敲定

    最新的化石研究表明,在十多年前曾被描述的一个神秘的海底居民不但穿着“铠甲”,而且比它们现代的亲属更为庞大。石莲桦属分枝花柱(Cotyledion tylodes)拥有高脚杯状的外形,杯体外环绕着U型消化道(图左化石的黑色特征,箭头表示流动的食物),这种动物往往将自己锚定在

墨西哥海洋生物恢复迅速

在卡波费国家公园,一群大眼金枪鱼正在产卵回游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科利普斯海洋学研究所日前表示,经过十年努力,墨西哥卡波费国家公园的海洋生物数量增幅为460%,成为世界上最繁盛的海洋野生动物保护区。  该研究所从1999年至2009年对公园进行跟踪调研。当地居民曾

什么是海洋微生物?

定义1:分布在海洋中的个体微小、形态结构简单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所属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水产基础科学(二级学科)定义2:海洋中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噬菌体和微型藻及微型原生动物等。所属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海洋资源学(二

欧盟拟采取海洋生物毒素生物检测法

  欧盟已确认,从2010年夏季开始,目前的海洋生物毒素生物检测法将被一套更为可靠的化学方法取代,即使用化学检测法取代小鼠生物检测法(MBA)来检测双壳贝类(如蚌类、海扇、牡蛎或扇贝)是否存在腹泻性贝类海洋毒素。  新检测机制预计于2011年7月实施。该提案已得到了欧盟食品链和动物卫生常设

海洋DNA有助生物学研究

   近日,在美国洛克菲勒大学举行的海洋环境DNA(eDNA)会议的组织者说,美国政府机构监控渔业、濒危物种和环境影响时,应该利用每一滴海水中存在的DNA。研究人员在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基于eDNA的生物调查是可靠的,可以节省成本和时间。  该报告呼吁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和其他调

窥探海洋微生物的世界

   “大多数浮游生物种群沿纬度呈多样性梯度分布,最靠近两极的生物多样性最低。”  “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基因表达在海洋微生物群落对不同地理环境变化的响应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近日,发表在《细胞》上的两篇论文利用塔拉海洋考察期间收集的样本和数据,分析了目前地球上的海洋生命多样性,为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

火山喷发阻碍海洋生物生长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科技新闻共享平台EurekAlert!近日报道,科学家已发出警告,即便是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工业化前水平的西北太平洋海域,也面临着因火山爆发导致的排放浓度加剧、热浪和海洋酸化等重重危机,本被寄予希望向北增长的珊瑚礁和海藻森林,命运堪忧。  日本式根岛火山地处于温带和热

海洋所海洋微生物抗感染药物的生物合成研究获新进展

  替达霉素(Tirandamycins)含有2,4-吡咯烷二酮和双环缩酮两个特征结构单元,能够跟细菌RNA聚合酶结合,从而抑制细菌转录过程中链的起始和延伸,产生抗菌活性(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也有抑制作用);替达霉素还选择性地抑制马来布鲁线虫天冬氨酰-tRNA合成酶的活力,杀虫

模拟海洋微生物生态系统创建仿生海洋电池

  生物光伏是一种绿色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合成微生物组正逐渐成为生物光伏新的发展形式。具有光电转化功能的海洋微生物生态系统,可以视为一个由太阳能充电的“海洋电池”。位于水柱层透光区的光合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固定二氧化碳,把电子存储到有机质中;位于沉积层的两类异养微生物(初级分解者和终端消费者

探秘海洋生物 赋能蓝色产业

  谈到我国海洋生物学的发展,不能不提位于青岛黄海之畔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所)。它是发源于70年前新中国第一个海洋生物研究机构。  今天,海洋所已为我国海洋生物研究练就一支生力军,培育了一个完整的链条。从探秘生命奥秘到建设“蓝色粮仓”,从发展海洋生物高技术到开发利用蓝色基因资源,从这

海洋生物研究佐证气候变化

  海洋状态国际项目日前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再次为联合国气候变暖研究提供了论据。25名科学家们经过为期3天的讨论认为,不远的将来海洋生物将面临着大面积灭绝的危险。   全球气温升高、海水酸性化以及过度捕捞这三个原因会导致海洋中大型动物的食物减少,意味着生物将会因缺乏食物而大面积死亡。   目前,

海洋生物酶研究取得突破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孙谧主持的2011年度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海洋酶可逆抑制剂分子库构建及酶稳定化技术联合研发项目,日前在海洋生物酶稳定化和抑制剂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项目组初步获得了液体酶的稳定剂,其稳定性在5个月后仍保留92%的活性,并研发了

福建海洋生物加工专项验收

  日前,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海洋生物综合利用及活性物质提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该专项由福建农林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州大学、国家海洋三所及四家企业共同承担,是福建首个立项的海洋生物加工技术领域的重大专项。项目组以海藻为原料,研发出高纯度的天然藻红素食品添加剂,开发并生产了5

海洋生物多糖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医用材料工程组在海洋生物多糖材料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科研人员在对海洋多糖材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发现了海藻酸钠形成的聚合物具有抑制胰蛋白酶酶解这一新的生物学特性。  据介绍,以海藻酸钠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多糖材料来源广泛、生物安全性高、可降解,并且具有抗

中科院:海洋生物cDNA分析

  造礁石珊瑚为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框架生物, 研究其重要功能基因对于理解造礁石珊瑚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有重要指示意义,近期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取了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的总RNA, 通过RT-RCR得到 cDNA, 并以 cDNA为模板设计引物进行 test

海洋微生物的主要特征

嗜盐性海洋微生物最普遍的特点。真正的海洋微生物的生长必需海水。海水中富含各种无机盐类和微量元素。钠为海洋微生物生长与代谢所必需此外,钾、镁、钙、磷、硫或其他微量元素也是某些海洋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 嗜冷性大约90%海洋环境的温度都在5℃以下,绝大多数海洋微生物的生长要求较低的温度,一般温度超过37℃

深海生物DNA价值突显 共享海洋生物遗传资源

水母是DNA已被申请ZL的上百种海洋生物之一。图片来源:PASQUALE VASSALLO/GETTY IMAGES 生物遗传资源被认为是继石油之后又一战略资源。占世界海洋面积2/3的公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寻找有价值基因的公司。 一家跨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拥有13000

海洋所在利用海洋生物多糖改造传统农药方面获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制品研究团队在改造有机铜农药方面取得新突破,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且具有显著活性的新型大分子铜制剂——壳聚糖席夫碱铜复合物,部分样品在低浓度下(200ppm)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抑制率可达100%,远高于市售产品噻菌铜等铜制剂

用海洋微生物种植新鲜蔬菜

  7月12日,“向阳红03”船奔赴太平洋执行中国大洋45航次科考任务。长时间出海,能否吃到足够的新鲜蔬菜对人的健康十分重要。令科考队员们欣喜的是,在本航次中,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最新的“基于海洋微生物特殊功能的新型栽培基质的研究”,或许能为船员们带来口福。   远洋航行期待“一抹绿”   

海洋生物晶须让受损肌肉再生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一种5亿年高龄的海洋生物拥有的纳米晶须能修复人类受损肌肉组织。科学家表示,这一消息或许是身体遭受重创或终身残疾患者的福音。     生物材料专家斯蒂芬·爱松、朱莉·高夫以及詹姆士·杜根采用化学方法提取出了被囊动物海鞘的纳

塑料垃圾严重威胁澳洲海洋生物

3/4的海洋垃圾来自陆地,而非轮船所致 据《卫报》报道,最新研究显示,澳大利亚沿海岸堆积的塑料垃圾日益增多,许多野生动物因吞咽或陷入这些垃圾而丧命。 科学家们走访了澳大利亚海岸170多个站点,发现大约3/4的垃圾来自陆地,而非海洋上的轮船,同时垃圾大都集中在城市附近。塑料的密

海洋生物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伪装

  栖息在中层水域的甲壳类动物有自己的伪装策略。近日,一项新研究发现,栖息在中层水域的端足纲亚目生物腿部和躯干上有抗反射涂层,可以抑制光线反射250倍,避免光线反射进入饥饿灯笼鱼的视线范围。  生活在海洋中的甲壳类动物无处躲藏以避开捕食者。因此,许多生活在阳光无法企及的深海中的生物,进化出透明的身体

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之困

  今年3月,在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中,海洋生物医药业以20.7%的增长率成为突出亮点。近10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然而有关专家坦言,我国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起步较晚,技术与品种积累相对薄弱,海洋药物产业目前仍处于孕育期。一面是不断增长的数字,一面是数字背后

我国海洋生物毒素检测技术获突破

  近日,由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担的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海洋生物毒素的生物芯片检测、芯片研制及其监控防范研究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对含有海洋生物毒素的样品进行毒素成分的提取分离,采用基因工程单链抗体、噬菌体展示以及

快速检测海洋微生物有新招

近日,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万逸带领的海洋微生物传感团队,在海洋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化学综述》上。 该团队设计研发的FORBID荧光光电微生物检测仪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结合实验室优化的检测方法,以海洋病原微生物为靶标,通过实现海洋微

研究发现海洋变暖压缩了海洋生物的三维栖息地

  近日,巴利阿里群岛大学——西班牙科学研究理事会等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发表了题为“Ocean warming compresses the three-dimensional habitat of marine life”的文章,发现海洋变暖压

海洋所孙超岷团队:发现可以“吃”塑料的海洋微生物

孙超岷团队成员正在研究“吃”碎片的海洋微生物。海洋微生物对聚酯型聚氨酯的降解图示。  仅仅一年时间,深耕海洋微生物研究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超岷课题组就接连获得两项重大科研进展。“2021年,我们首次发现能有效降解塑料垃圾的海洋微生物菌群。今年,我们再次发现并培养出‘升级版’海洋微生物,不仅能有效

南海海洋所在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海洋生态系统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海洋微生物形成了适应严酷生存环境的独特机制,进化出基因型、代谢途径和生理生态功能的多样性,蕴藏着大量新颖的次级代谢产物。近十年来,海洋微生物逐渐成为药物研发的新源泉。   2009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工业生物技术领域重要方向项目“南海海洋工业微生物的资源开

海洋微生物氧杂蒽酮生物合成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海洋微生物代谢工程与生物合成研究团队在海洋微生物氧杂蒽酮生物合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9月1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杨春芳副研究员和张丽萍副研究员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张长生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包含氧杂蒽酮骨架的天然产物

海洋所等在海洋生物对逆境适应进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9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华大基因、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等多家单位完成的牡蛎对潮间带逆境适应机制的研究成果,由《自然》(Nature)杂志以长篇论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  该研究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和全新的组装策略,构建了牡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证实了牡蛎基因组序列具有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