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的鉴别

1、良性皮下脂膜炎症 临床上也表现为相似的深部皮下结节,组织学上皮下组织也被致密的淋巴细胞浸润,可伴有脂肪坏死。但临床进展缓慢,有自发消退倾向,一般不发展为淋巴瘤和全身侵犯。组织学上浸润细胞有典型性表现和围绕单个脂肪细胞花边样排列的现象,这两点可将大多数病例与本病鉴别。但在淋巴瘤的早期阶段,肿瘤细胞的不典型性不明显,此时可借助免疫表型来区分这两种疾病。良性皮下脂膜炎症的细胞群主要为B细胞和非单一形态的浆细胞,T细胞散在其中,常以CD4 细胞占多数或CD4 和CD8 细胞两者比例相近,只有少数细胞内细胞毒颗粒蛋白染色阳性。而皮下脂膜炎性淋巴瘤以CD8 细胞为主,细胞毒颗粒蛋白TIA-1和穿孔蛋白普遍强阳性。良性皮下脂膜炎症无TCR基因的克隆性重排,这一点对两者的鉴别也很有帮助。 2、其他T细胞淋巴瘤 如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large cell anaplastic lymphoma,ALCL)、鼻型T/NK细胞淋巴瘤,非特殊......阅读全文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的鉴别

  1、良性皮下脂膜炎症 临床上也表现为相似的深部皮下结节,组织学上皮下组织也被致密的淋巴细胞浸润,可伴有脂肪坏死。但临床进展缓慢,有自发消退倾向,一般不发展为淋巴瘤和全身侵犯。组织学上浸润细胞有典型性表现和围绕单个脂肪细胞花边样排列的现象,这两点可将大多数病例与本病鉴别。但在淋巴瘤的早期阶段,肿瘤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的检查

  早期活检病理往往诊断为非特异性脂膜炎症。部分病人有肝功能异常。  1、外周血 贫血、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可降至1×109/L,血小板低至20×109/L。  2、组织活检 早期可表现为非特异性脂膜炎,其后出现淋巴样肿瘤细胞浸润。  根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可做相关的检查。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的症状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此瘤局限于皮下组织,甚似脂膜炎,为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本病主要见于成人,患者平均年龄为47岁。皮肤损害好发于肢体,其次为躯干,也可累及面、颈、踝、腋窝、腹股沟和臀部,大多为多发,黄褐至红色,皮下结节或斑块,直径为0.5~13 cm,无压痛。至少在早期无明显淋巴结受累。噬红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

  此瘤的诊断主要靠活组织病理检查。最有助于诊断的特点为:结合细胞不典型和病变的结构方式。常需数次活组织检查,在随后标本中瘤细胞不典型性变得较明显时即可确诊。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①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1980年首先报告,现多认为与此瘤为同一疾病;  ②良性反应性脂膜炎(包括结节性红斑、硬红斑):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点

  皮下脂肪被弥漫性致密的淋巴样肿瘤细胞浸润,脂肪间隔带和脂肪小叶均受侵,肿瘤细胞围绕单个脂肪细胞呈花边状排列是本病特征性的浸润方式,瘤细胞大小不一,小细胞的特点为核显著不规则,染色质深染,核仁不明显,胞质稀疏淡染,大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为细胞核大而圆,染色质散在,核仁明显,胞质丰富,透明至双嗜色性,肿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诊疗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简称SPTCL)是一种原发于皮肤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以下。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位数39岁,70%的患者在18到60岁,男女比例相近(1:1.1),中位生存时间27个月。SPTCL最常发生于四肢和躯干,主要表现:无明显不适感觉的单个或多个深在的红色至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简介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是指主要累及皮下脂肪组织且与脂膜炎相似的一种原发于皮肤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近年来才确定的一种皮肤原发淋巴瘤的新亚型。预后:Marzano等指出皮下组织T细胞淋巴瘤可区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有无发生噬血细胞综合征、肿瘤的亚型以及免疫表型等与预后有关。

简述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症状体征

  本病主要见于成人,患者平均年龄为47岁。皮肤损害好发于肢体,其次为躯干,也可累及面、颈、踝、腋窝、腹股沟和臀部,大多为多发,黄褐至红色,皮下结节或斑块,直径为0.5~13 cm,无压痛。至少在早期无明显淋巴结受累。噬红细胞综合征不出现时无系统性症状,但可在1/3病例初诊时和绝大多数病例的病程中发

关于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生理介绍

  此瘤的特点为,细胞浸润局限于皮下组织而极少侵犯真皮深部。低倍镜下,瘤细胞浸润于脂肪细胞之间,呈花边样方式,常见脂肪坏死和核碎裂而更加类似脂膜炎。瘤细胞多形,核大,形态不规则,染色质致密。在较大损害中,脂肪坏死可广泛。脂肪坏死常导致组织细胞反应,包括多核巨细胞或肉芽肿。更常见者,巨噬细胞单个散布于

关于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检查介绍

  此瘤的特点为,细胞浸润局限于皮下组织而极少侵犯真皮深部。低倍镜下,瘤细胞浸润于脂肪细胞之间,呈花边样方式,常见脂肪坏死和核碎裂而更加类似脂膜炎。瘤细胞多形,核大,形态不规则,染色质致密。在较大损害中,脂肪坏死可广泛。脂肪坏死常导致组织细胞反应,包括多核巨细胞或肉芽肿。更常见者,巨噬细胞单个散布于

关于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 诊断检查介绍

  此瘤的诊断主要靠活组织病理检查。最有助于诊断的特点为:结合细胞不典型和病变的结构方式。常需数次活组织检查,在随后标本中瘤细胞不典型性变得较明显时即可确诊。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①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1980年首先报告,现多认为与此瘤为同一疾病;  ②良性反应性脂膜炎(包括结节性红斑、硬红斑):

结节性脂膜炎的鉴别

  ( 1 )结节性红斑:亦可发生对称性分布的皮下结节,但结节多局限于小腿伸侧,不破溃, 3~4 周后自行消退,愈后无萎缩性疤痕。全身症状轻微,无内脏损害。继发于其它系统性疾病(如白塞病等)者,则伴有相关疾病的症状。病理表现为间隔性脂膜炎伴有血管炎。  ( 2 )硬红斑:主要发生在小腿屈侧中下部,疼

结节性脂膜炎的鉴别诊断

  1.结节性红斑:春秋季好发。结节多数局限于小腿伸侧,对称分布,不破溃,经3—4周后自行消退,消退处局部我凹陷萎缩。无内脏损害,全身症状轻微。  2.硬红斑:结节暗红色,位于小腿屈侧中下部,破溃后形成穿凿性溃疡。组织病理系结核性内芽肿。  3.皮下脂质肉芽肿病:本病结节消退后无萎缩性凹陷遗留。无全

NK/T细胞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介绍

  结内NK/T细胞淋巴瘤需与伴淋巴结肿大的疾病相鉴别,常见的有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结节病等。发生在结外的病变,临床表现多样,需与相应部位的疾病相鉴别。

结节性脂膜炎的鉴别诊断及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1.结节性红斑:春秋季好发。结节多数局限于小腿伸侧,对称分布,不破溃,经3—4周后自行消退,消退处局部我凹陷萎缩。无内脏损害,全身症状轻微。  2.硬红斑:结节暗红色,位于小腿屈侧中下部,破溃后形成穿凿性溃疡。组织病理系结核性内芽肿。  3.皮下脂质肉芽肿病:本病结节消退后无萎缩性凹

系统型脂膜炎的鉴别诊断

  1.结节性红斑:皮损累及真皮和皮下组织,是由皮肤坏死性血管炎所引起,好发于双侧小腿。红斑消退后仅留有轻度色素沉着,不留有局部凹陷,皮损的组织学改变为血管炎。而不是脂肪组织炎症改变。  2.硬红斑:皮损好发于双侧小腿屈侧,无发热等全身症状,组织病理为结核样改变,抗结核治疗有效。  3.皮肤型:恶性

系统型脂膜炎的鉴别诊断

  1.结节性红斑:皮损累及真皮和皮下组织,是由皮肤坏死性血管炎所引起,好发于双侧小腿。红斑消退后仅留有轻度色素沉着,不留有局部凹陷,皮损的组织学改变为血管炎。而不是脂肪组织炎症改变。  2.硬红斑:皮损好发于双侧小腿屈侧,无发热等全身症状,组织病理为结核样改变,抗结核治疗有效。  3.皮肤型:恶性

狼疮性脂膜炎的简介

  深部红斑狼疮又称狼疮性脂膜炎,同样是中间类型的红斑狼疮。皮肤损害为结节或斑块,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脂肪组织,其大小、数目不定,表面肤色正常或淡红色,质地坚实,无移动性。  深度红斑狼疮皮肤损害为结节或斑块,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脂肪组织,其大小、数目不定,表面肤色正常或淡红色,质地坚实,无移动性。损害

结节性脂膜炎的诊断

  本病特征为成批反复发生的皮下结节。结节有疼痛感和显著触痛,大多数发作时伴发热,结合第二期组织病理学可以确诊。

结节性脂膜炎的概述

  本病又称特发性小叶性脂膜炎、Weber-Christian综合征或回归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于1882年由Pfeifer首次报道,继而由Weber描述了本病具复发性和非化脓性的特征,1928年Christia又强调了它的发热性。但至今已报道了不少并无发热的病便。

关于周围T细胞淋巴瘤的基本信息介绍

  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病约占所有淋巴瘤的%由于地域的差异其发病率为%(香港)到%(温哥华英国加拿大哥伦比亚)这部分反映了致病因素如HTLV-和EB病毒在亚洲国家多见用免疫的方法测定细胞表型表现为T细胞免疫表面标记。   T细胞淋巴瘤常以结外病变居多并且在活检组织中常见坏死/凋亡使反应

概述脂膜炎的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  ( 1 )好发于青壮年女性;  ( 2 )以反复发作与成批出现的皮下结节为特征,结节消退后局部皮肤出现程度不等的凹陷和色素沉着;  ( 3 ) 常伴发热、关节痛与肌痛等全身症状;  ( 4 ) 当病变侵犯内脏脂肪组织,视受累部位不同,出现不同症状。内脏广泛受累者,可出现多脏器功

周围T细胞淋巴瘤的简介

  周围T细胞淋巴瘤: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主要侵犯副皮质区,常有血管增生。瘤细胞由大小不等的多形性细胞组成,伴有众多的非肿瘤反应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等。病人常为成人,全身淋巴结肿大,临床进展快,具有高度侵袭性。  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病约占所有淋巴瘤的%由于地域的差异其

狼疮性脂膜炎的患病部位介绍

  皮损常见于面部、头颈部、肩部、上肢、胸部、背部、臀部及大腿,分布不对称,为一种皮肤结节性病变,结节位于皮下、真皮中部和深部。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深部皮下的结节或斑块,坚实、可移动,通常有压痛,皮损中央多凹陷并伴有瘢痕形成。

结节性脂膜炎的辅助检查

  血沉显著增高,白细胞轻度增生。如肝肾受累,可有肝肾功能异常,出现血尿和蛋白尿。有的病例可有免疫学上的异常如补体降低、免疫球蛋白增高和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骨髓受累可出现贫血、白细胞下降和血小板低下。

结节性脂膜炎的临床特征

  ( 1 )好发于青壮年女性;  ( 2 )以反复发作与成批出现的皮下结节为特征,结节消退后局部皮肤出现程度不等的凹陷和色素沉着;  ( 3 ) 常伴发热、关节痛与肌痛等全身症状;  ( 4 ) 当病变侵犯内脏脂肪组织,视受累部位不同,出现不同症状。内脏广泛受累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大出血或并

关于狼疮性脂膜炎的疾病介绍

  深度红斑狼疮,属红斑狼疮的中间类型,女性患病较多,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损害为结节或斑块,损害部位在真皮深层和皮下脂肪组织。可先于或后于狼疮出现也可与狼疮同时出现,深度红斑狼疮不稳定,可以转化为系统性或盘状红斑狼疮。  深部狼疮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罕见的临床表现,据报告,2%~3%SLE患

结节性脂膜炎的病理改变

  脂肪细胞的坏死和变性为特征。病理变化可分3期:第一期为急性炎症期,此期较短,有脂肪细胞变性伴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嗜中性粒细胞可以很多但不形成脓肿。第二期为巨噬细胞期,除少数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外,不少组织细胞吞噬了溶解的脂肪滴而成为泡沫细胞和噬脂性巨细胞。此时嗜中性粒细胞减少以至消

结节性脂膜炎的概述及诊断

  概述  本病又称特发性小叶性脂膜炎、Weber-Christian综合征或回归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于1882年由Pfeifer首次报道,继而由Weber描述了本病具复发性和非化脓性的特征,1928年Christia又强调了它的发热性。但至今已报道了不少并无发热的病便。  诊断  本病特征为成

结节性脂膜炎的病因学

  1.免疫反应异常:异常的免疫反应可由多种抗原的刺激所引起,如细菌感染、食物和药物等。已有报告有的病例于发病前有反复发作的扁桃腺炎。亦有报告本病发生于空回肠分流术后,其盲曲内有细菌大量增殖。此外,卤素化合物如碘、溴等药物、磺胺、奎宁和锑剂等均可能诱发本病。  2.脂肪代谢障碍:有报告显示,本病与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