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胞外多糖的基本介绍

乳酸菌胞外多糖(Exopoly Saccharides,EPS)是乳酸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常渗于培养基的一类糖类化合物,有的依附于微生物细胞壁形成荚膜,称为荚膜多糖;有的进入培养基形成粘液,称为粘液多糖,它们都是微生物适应环境的产物。近几十年来,由于微生物胞外多糖在产品结构、性能及生产方面所具有的特别优势而得到大力研究和开发,新的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开发已成为工业微生物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乳酸菌是食品级工业生产菌,与其他菌相比安全性高,所以近年来对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研究逐渐增多。但产量低,菌株稳定性差,仍是制约其大规模生产的主导因素。各国科学家试图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构建高产菌株,但仍没成功。乳酸菌胞外多糖可赋予发酵乳制品特殊的质构和风味,起到安全的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它还有可能成为食品级多糖的一个良好来源而广泛用于各种食品的增稠、稳定、乳化、胶凝及持水。胞外多糖还具有生物活性如免疫活性、抗肿瘤和抗溃疡,可应用于医药领域。......阅读全文

关于胞外多糖的基本介绍

  乳酸菌胞外多糖(Exopoly Saccharides,EPS)是乳酸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常渗于培养基的一类糖类化合物,有的依附于微生物细胞壁形成荚膜,称为荚膜多糖;有的进入培养基形成粘液,称为粘液多糖,它们都是微生物适应环境的产物。近几十年来,由于微生物胞外多糖在产品结构、性能及生

关于胞外多糖的简介

  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 EPS):是一些特殊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易与菌体分离、分泌到环境中的水溶性多糖,属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对微生物的生长有重要意义。   主要分为两个类别:由一种单糖构成的同多糖和由两种以上的单糖构成的杂多糖。因为其安全无毒,

概述胞外多糖的特性和用途

  不同的微生物胞外多糖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自然界发现有100多种微生物产胞外多糖,主要是细菌,也有少数真菌。在细菌胞外多糖中,被研究得较多的是乳酸菌胞外多糖。  一、乳酸菌胞外多糖  1982年日本学者Shio mi等人报道乳酸菌胞外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乳酸菌胞外多糖抗肿瘤的机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茯苓多糖的基本介绍

  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药用部位是茯苓菌核,茯苓多糖是茯苓的主要有效成分。近代临床及药理研究表明茯苓多糖具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该糖具有增强巨嗜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还能增强细胞的免疫反应并激活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视系统,其机制与激活补体有关。

关于多糖疫苗的基本介绍

  细菌中存在多种糖类物质,它们在细菌的识别、信号传递、黏附、感染及防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与致病性相关的包括 CPS 及脂多糖LPS中 的 O 抗 原 多 糖O-PS等。由于多糖的免疫原性,可将特异性的多糖纯化后其制成的疫苗称为多糖疫苗。

关于脂多糖的基本介绍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英文简写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壁的组成成分,是由脂质和多糖构成的物质(糖脂质)。LPS的结构如右图: 左面为O抗原 ,中间为核心多糖,右面为类脂A.  脂多糖是一种内毒素(Endotoxin),当其作用于人类或动物等其他生物细胞时,就会表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英文名称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定  义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超家族中的一个家族,包含ERK1、2、4、5、7,具有相同的活化模体:Thr-Glu-Tyr。在其上游激酶(MAPKK)的催化下,活化模体中的Tyr和Thr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英文名称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定  义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超家族中的一个家族,包含ERK1、2、4、5、7,具有相同的活化模体:Thr-Glu-Tyr。在其上游激酶(MAPKK)的催化下,活化模体中的Tyr和Thr

关于黏多糖贮积症的基本介绍

  黏多糖贮积症是由于人体细胞的溶酶体内降解黏多糖的水解酶发生突变导致其活性丧失,黏多糖不能被降解代谢,最终贮积在体内而发生的疾病。该病是溶酶体贮积病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可分为Ⅰ,Ⅱ,Ⅲ,Ⅳ,Ⅵ,Ⅶ,Ⅸ型等7种型,其中Ⅲ又分为ⅢA,ⅢB,ⅢC,ⅢD四个亚型,Ⅳ型分为ⅣA和ⅣB亚型,虽然各型致病基因和临

关于氨基多糖病的基本介绍

  本病又称粘多糖病I型,是由酸性粘多糖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首由Hurler(1919)所描述,故又称Hurler综合征。由于患者面容丑陋,似古代建筑物上怪面兽身塑象—承,前曾称谓承病。病因迄今未明。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能与异常的遗传基因促发有关。

关于粘多糖病Ⅳ型的基本介绍

  尿粘多糖定性试验:收集晨尿,用吸液管将尿液0.1ml,一滴一滴地滴于滤纸上,使成6cm左右圆斑;(每滴一次尿后即用吹风机吹干)将已吹干的尿斑滤纸浸于0.2%甲苯胺蓝染液(甲苯胺蓝1g加蒸馏水100ml,再取该液5ml加丙酮20ml即成)染色45秒钟,取出使干,将上述已干的染色尿斑滤纸浸于10%醋

关于酵母多糖的基本信息介绍

  酵母多糖是一种吸附病原菌,抗肿瘤,抗病毒, 减轻辐射损伤,激发、增进免疫功能的高分子多糖物质。   就分子量而论,有从0.5万个分子组成的到超过106个的多糖。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至少要超过10个以上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才称为多糖。比10个少的短链的称为寡糖。不过,就糖链而论即使是寡糖,在寡糖上

关于粘多糖病Ⅵ型的基本介绍

  粘多糖病Ⅵ型又称Maroteaux-Lamy综合征。为N-乙酰半乳糖胺-4-硫酸酯酶缺乏,临床上分重型和轻型。本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在5号染色体长臂5q13.3区。酸性粘多糖以硫酸皮肤素(DS)沉积为主,约占尿排出酸性粘多糖的70%~95%,其余可能为硫酸软骨素和硫酸类肝素。  临床重型表

关于伤寒Vi多糖疫苗的基本介绍

  伤寒Vi多糖疫苗,适应症为适用于成年人和2岁以上的儿童预防伤寒。  每个免疫剂量含:  -纯化伤寒沙门氏菌Vi荚膜多糖……………………………0.025mg  -含有酚、氯化钠、磷酸氢钠与磷酸二氢钠和注射用水的缓冲液。  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

关于肠外瘘的基本介绍

  肠瘘穿破腹壁与外界相通称为肠外瘘,如小肠瘘、结肠瘘等。肠外瘘是腹部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1.先天性畸形,如卵黄管未闭形成脐肠瘘。  2.手术并发症,多见胃肠与胆道手术,肾、输尿管手术与妇科手术也可并发肠外瘘,多为误伤所致。  3.也可继发于炎症、感染等。

关于外源DNA的基本介绍

  外源DNA,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或病毒感染等途径引入靶细胞中的DNA序列。  对于一个细胞来说,内源DNA是其基因组的序列(本身生物就有的DNA),而外源的DNA是通过基因工程导入的其他物种或细胞的DNA,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一段DNA。

关于外源基因的基本介绍

  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过程称为转化。这可以自然发生,也可以人为发生。人工转化转染方法包括:(a)化学方法,有磷酸钙沉淀法、DEAE -葡聚糖络合和脂质介导的DNA转化法;(b)物理方法,包括电穿孔、微注射和基因枪法;(c)重组法,比如利用病毒作为载体。  细菌、植物和动物的基因转化具有重要的研究

关于阳性无芽胞的基本介绍

  (一)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为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具分叉末端,主要寄居于肠道及龈下菌斑。其致病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在正常情况下,双歧杆菌无致病作用,和人保持着和谐的共生关系,据研究报道它具有一系列生理作用,如合成维生素、与其他厌氧菌在粘膜表面形成生物屏障、防止外袭菌、

关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基本介绍

  因能产生绿色水溶性色素,感染创口时可形成绿色脓液而得名。又称绿脓假单胞菌,简称绿脓杆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分布广泛。本菌是条件性致病菌,一般为继发性感染,如大面积烧伤的创面感染、中耳炎、泌尿系统感染,甚至败血症。对动物能引起猪的坏死性肺炎和坏死性肠炎,水貂和真灰鼠的出血性肺炎和绵羊的“绿

关于假单胞菌属的基本介绍

  假单胞菌属,专性需氧的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有荚膜杆菌,呈杆状或略弯。菌体大小(0.5~1)×(1.5~4)微米。具端鞭毛,能运动。有些株产生荧光色素或(和) 红、蓝、黄、绿等水溶性色素,不发酵糖类。  大多数菌的适温为30℃。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58~70%。存在于土壤、淡水、海水中。

抗胞外菌免疫的相关介绍

  人类的多数病原菌是胞外菌,其中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奈瑟氏菌、志贺氏菌、霍乱弧菌、白喉棒状杆菌、破伤风梭菌等。  中性粒细胞  当胞外菌突破人体的皮肤和粘膜第一道防线后,在组织中首先遇到据守第二道防线的中性粒细胞对它们吞噬。若病菌毒力不强、数量不多,则会被消灭,不会形成感染。组织中的补体等体液

关于卡介苗多糖核酸的基本信息介绍

  卡介苗多糖核酸是采用卡介苗经热酚法提取的多糖核酸类物质,具有活化巨噬细胞、增强T细胞、B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使用BCG-PSN治疗后,CD4、CD4/CD8比值可明显升高〔5,6〕,BCG-PSN能有效地治疗由于MP感染后,引起的宿主细胞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BCG-PSN用药

关于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基本介绍

  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含有混合的高度提纯的23种最广泛流行、最具侵袭性的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它们至少代表了90%从血液中分离的肺炎球菌菌型和85%从一般无菌部位分离的肺炎球菌菌型。

关于粘多糖病的基本信息介绍

  一组少见的先天性遗传疾病主要因降解粘多糖(现称糖氨聚糖)所需的溶酶体水解酶的缺陷,致使组织内有大量粘多糖蓄积,造成骨骼发育障碍、肝脾肿大、智力迟钝和尿中粘多糖类排出增多。粘多糖病I(H)型患者面容丑陋,形似中国古建筑屋檐下天沟(承)上的怪物,故也有承病之称。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近亲结婚者的

关于硬脑膜外脓肿的基本介绍

  硬脑膜外脓肿指脓肿局限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临床上较少见。  硬脑膜外脓肿的致病菌与硬脑膜下脓肿相类似,常见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有时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途径主要有:  1.直接感染  如颅骨骨髓炎破坏颅骨内板,额窦炎破坏额窦的后壁,中耳炎和乳突炎破坏岩骨的鼓室盖,岩骨尖或乙状窦部的骨质等均可引起

关于外消旋体的基本介绍

  外消旋体是一种具有旋光性(见旋光异构)的手性分子(见手征性)与其对映体的等摩尔混合物。它由旋光方向相反、旋光能力相同的分子等量混合而成,其旋光性因这些分子间的作用而相互抵消,因而是不旋光的。并且,虽然对映体的物理性质一般相同,但外消旋体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溶解度等与对应的对映体性质常常是不相同的。

关于胞磷胆碱的基本信息介绍

  胞磷胆碱是一种价格较为低廉的普药,为脑代谢激活剂,能够促进脑细胞呼吸,改善脑功能,增强上行网状结构激活系统的功能,促进苏醒,降低脑血管阻力。  本品主要成份及其化学名称为:胞苷二磷酸胆碱  分子式:C14H26N4O11P2  分子量:488.32

关于荧光假单胞菌属的基本介绍

  荧光假单胞菌(P. fluorescens)属于假单胞菌属rRNA I群荧光DNA同源组,是植物根际最普遍的微生物类群,具有分布广、数量多、营养需要简单、繁殖快、竞争定殖力强的特点。世界许多国家均有人报道分离到抗植物病害的荧光假单胞菌,而且许多菌株能产生几种活性物质,抗多种植物病害。其作用机制包

关于气单胞菌属的基本介绍

  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0℃,但在0~45℃皆可生长。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35℃经24~48h形成1~3mm大小,微白色半透明的菌落。  气单胞菌属属于气单胞菌科,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从水源、土壤以及人的粪便中分离。本属细菌有的种可引起人类和动物肠炎、败血症等多种疾病。

关于胞液氧化的基本内容介绍

  糖代谢中的三羧酸循环和脂肪酸β-氧化是在线粒体内生成NADH(还原当量),可立即通过电子传递链进行氧化磷酸化。在细胞的胞浆中产生的NADH ,如糖酵解生成的NADH则要通过穿梭系统(shuttle system)使NADH的氢进入线粒体内膜氧化。  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这种作用主要存在于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