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简介

左束支传导阻滞简称左束支阻滞,是指各种原因致左束支传导发生延迟或阻滞, 激动由右心室经室间隔传入左心室, 导致左心室激动明显延迟,包括左束支主干部阻滞及左前分支与左后分支双阻滞。其发病率与年龄相关,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阅读全文

关于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简介

  左束支传导阻滞简称左束支阻滞,是指各种原因致左束支传导发生延迟或阻滞, 激动由右心室经室间隔传入左心室, 导致左心室激动明显延迟,包括左束支主干部阻滞及左前分支与左后分支双阻滞。其发病率与年龄相关,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关于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病因分析

  左束支阻滞极少见于健康人,大多数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左心室肥厚缺血、左心室扩张牵拉使左束支损伤或断裂可导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病理意义相似,只是病变较轻,左束支受损较轻。

关于左束支传导阻滞的预防预后介绍

  一、预后  左束支阻滞的预后是与基础心脏病密切相关的。凡并发症多或并发症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上,尤其并发“恶性”心律失常者,预后差。  二、预防  1.积极治疗病因,如针对冠状动脉疾患、高血压、肺心病、心肌炎等进行治疗,可防止阻滞的发生和发展。  2.适当劳逸,饮食有节,按时起居,适当参加体

关于左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依据介绍

  1.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其诊断依据  (1)QRS波图形改变:  ①左侧导联(V5、V6、Ⅰ、aVL导联)出现宽大、顶端粗钝、有切迹的R波。除aVL导联外均无q波。  ②右胸V1、V2导联呈rs型(非常小的r波后继一深而宽的S波)。V1、V2导联偶呈QS型,V3导联罕见QS型。胸前导联顺时针转位

关于双侧束支传导阻滞的简介

  双侧束支传导阻滞(BBBB)简称双束支阻滞,是指左、右束支主干同时发生阻滞,左或右束支阻滞程度可呈一、二、三度阻滞。当左、右束支阻滞均呈三度时则称完全性双束支阻滞,其图形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相似,左右束支也可同时一度、二度阻滞,也可各自出现不同程度的阻滞,使双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复杂,称为不完全性

关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简介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束支传导阻滞中的一种类型。右束支传导阻滞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和冠心病等,有时也可见于正常人。

关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简介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是室内阻滞(即束支传导阻滞)的一种。某一束支传导阻滞时,心室的除极首先在正常束支分布的心肌进行,这个过程由于是通过浦肯野纤维进行,除极发生时不仅同步而且快速,在这之后,通过心室肌较缓慢的传导,最

怎样预防双侧束支传导阻滞?

  1.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控制、消除原因和诱因是预防发生本病的关键。  2.如对药物反应差,需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以防心脑综合征的发生。  3.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情志舒畅劳逸有度,避外邪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关于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简介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又称左前半阻滞。左前分支是左束支较细长的分支,在室间隔的位置表浅,易发生缺血性损伤。  左前分支阻滞男,女发病比约为4:1,男性较多见,发病年龄为15~88岁,男性发病年龄平均为61.41岁,女性为59.83岁,左前分支阻滞本身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如有则多为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

关于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简介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束支传导阻滞的一种类型,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心肌炎等,也可发生于健康人。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特点

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有以下几点:①QRS波群的时限≧0.12秒;②QRS波群的形态的改变:V5导联呈宽大、平顶或有切迹的R波。凡是在v5或v6导联R波之前出现q波,则应排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③V1、V2呈宽大、较深的S波,呈现QS或rS波。(Ⅱ、Ⅲ、aVF与V1相似)。④继发ST—T波

关于双侧束支传导阻滞的预后介绍

  许多资料证实,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于双侧束支主干阻滞所致而并非房室交接区或房室束损害所引起。它比房室交接区阻滞严重。此时心室率可在40次/分钟以下,QRS波宽大、畸形,容易发生晕厥、阿-斯综合征、猝死。

关于双侧束支传导阻滞的病因分析

  双侧束支传导阻滞的病因与左右束支阻滞或束支阻滞的病因相似,为严重的希氏束下束支器质性损害,反映了病变的范围广泛,涉及室间隔和两侧心室肌中的束支传导系统,容易发展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尤其是在高度双侧束支主干阻滞时更易发生。

概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特点

  QRS波前半部分形态和时间正常,后半部分时间延长、形态发生改变,而且QRS波后半部分的向量朝向发生束支传导阻滞分布心肌的区域。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心肌炎、心肌病等,极少见于健康人。  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有以下几点:  ①QRS波群的时限≧0.12

简述双侧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表现

  如束支阻滞程度较轻时,其本身无明显症状;当阻滞程度重可出现心律不齐,当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可很慢,容易发生心悸、胸闷、头晕、晕厥、阿-斯综合征等。

关于双侧束支传导阻滞的检查方式介绍

  实验室检查可出现原发疾病的相应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  心电图特点:  1.双束支阻滞的组合  (1)P-R间期延长,QRS波正常 当双侧束支同时发生一度或二度阻滞,并且两侧束支传导减慢的程度及房室比例相等时,QRS波可正常,但P-R间期延长;二度阻滞比一度阻滞时延长更明显。此型与一度房室传导阻

关于双侧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介绍

  1.完全性双侧束支主干阻滞  当有下列情况时应考虑此诊断。  (1)当心电图上呈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 而患者依据其他检查肯定有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表现为左心室硬化和心肌病时应考虑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为完全性双侧束支主干阻滞所引起。  (2)当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 其前后有各种不同的不完全性双侧束

心电图分析:除了左束支传导阻滞,还有何种异常?

请解析下面的心电图,除了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还有什么异常?A. 急性前外侧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B. 在存在LBBB的情况下不能判断为急性STEMI答案:A讨论图中可见LBBB特征,QRS波群增宽(125 msec)。I、aVL、V6导联ST段发生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如何治疗

这种病是什么原因造成?如何治疗?今年我到了省城大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教授级医师要求我做了心脏超声波检查,超声诊断为:左室顺应性降低、左室收缩功能在正常范围。据医师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一般采用放支架手术治疗,也有的采用药物治疗,但其效果不佳。当时我考虑自己年纪也只过是46岁,不想过早地做此类手术,就

简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相对类型

  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形成的原理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形成原理相同,二者心电图形相似,只是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间小于0.12秒。但要注意,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与左心室肥厚的图型相似,必须结合临床其他资料进行区别。

关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病因分析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常发生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大面积肺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等情况,亦可见于正常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意味着传到右心室的右束支出现问题,生物电信号不能直接传到右心室,尽管如此,电信号仍可以由左心室传导过去,仅是右心室收缩稍延迟而已。

关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检查介绍

  多有原发疾病的相应实验室检查改变。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  ①QRS波群时限≥0.12s;  ②V1或V2导联QRS呈rsR′型或M型,此为最具特征性的改变;Ⅰ、V5、V6导联S波增宽而有切迹,其时限≥0.04s;aVR导联呈QR型,其R波宽而有切迹;V1导联R峰时间>0.05s;V1、V2导联S

关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鉴别诊断介绍

  1.与正后壁心肌梗死的鉴别  正后壁心肌梗死时表现为V1导联的R波增高,但偶尔亦可表现为rSr型,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rsR波相比较,V1导联T波直立更为多见,T波倒置仅见于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早期,如同时存在Ⅱ、Ⅲ、aVF导联病理性Q波,也支持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  2.与直背综合征及漏斗

关于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检查介绍

  多有原发疾病的相应实验室检查改变。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  (1)QRS波群时限0.05s;  (3)ST-T改变: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I、V5、V6导联T波方向一般与S波相反,仍为直立。

治疗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相关介绍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及基础疾病的治疗。因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临床上常无症状,可不需特殊处理。应定期随访观察(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定期检查)。

关于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病因分析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可见于先天性心血管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后和肺梗死等。部分健康人(多为青年人)也可有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可能是由于右束支远端纤维受损所致,而室间隔及右心室的除极正常。

关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治疗和预后介绍

  1、治疗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及基础疾病的治疗。因为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临床上常无症状,可不需特殊处理。应定期随访观察(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定期检查)。  2、预后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于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人群,单独存在时预后良好。合并有明

关于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病因分析

  左前分支是左束支较细长的分支,在室间隔的位置表浅,易发生缺血性损伤,最常见于冠心病,约占75%。另外还可见于高血压病,心肌病,心肌炎,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瓣狭窄等),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淀粉样变性,心脏手术,硬皮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一氧化碳中毒,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大剂量应用利多卡因

关于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检查介绍

  心电图特点:  1.QRS电轴左偏达-45°~-90°。  2.ⅠavL导联呈qR型,但q波不超过0.02s,R波较高,RaVL>RⅠ、aVR通常Ⅰ导联无S波Ⅱ、Ⅲ、aVF导联呈rS型,S波较深,SⅢ>SⅡ。  3.QRS时间正常或稍延长,多在0.10~0.11s。  4.aVL导联的室壁激动时

关于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预后介绍

  通常认为左前分支阻滞时电轴左偏的程度愈大,则阻滞愈深。但是,两者并不是成正相关关系。对于电轴左偏在-30°~-44°时应结合临床注意电轴的动态变化,持慎重态度。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单纯左前分支阻滞患者,其临床经过平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并不比无左前分支阻滞者多。对近期预后无重要影响。左前分支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