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毛囊角化病的治疗

目前尚无满意疗法。应注意避免烈日暴晒。可试服维生素A,每天10~20万U,至少服2个月,如无效则停用,如疗效佳,则考虑减量维持。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维生素A过量,尤其是儿童。 还可试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光敏现象可试服氯喹。对增殖性有恶臭脓痂的皮疹,应予抗生素治疗。 皮损可外用角质溶解剂,如维A酸软膏、硫黄水杨酸软膏等,5-氟尿嘧啶软膏有一定帮助。对孤立性斑块损害,可行激光、冷冻、X线照射或外科手术切除。 中医疗法:宜健脾除湿润肤,可用健脾除湿汤、二妙丸、除湿胃苓汤加减。......阅读全文

毛囊角化病的治疗

  目前尚无满意疗法。应注意避免烈日暴晒。可试服维生素A,每天10~20万U,至少服2个月,如无效则停用,如疗效佳,则考虑减量维持。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维生素A过量,尤其是儿童。  还可试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光敏现象可试服氯喹。对增殖性有恶臭脓痂的皮疹,应予抗生素治疗。  皮损可外用角质溶解剂,如维A酸

毛囊角化病的症状体征

  一般在8~16岁发病,5岁以前少见,无明显种族及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病情可逐渐加重,特征性皮损为针尖至豌豆大的毛囊性坚硬丘疹,顶端覆以油腻性痂皮或糠状鳞屑,如将痂剥除,丘疹中央可见漏斗型小凹窝,初起丘疹呈皮肤色,渐增大融合成不规则疣状斑块,色棕黄,污黑或暗褐,常对称发生于面,胸,腹,四肢,骶部,

毛囊角化病的诊断要点

  1.多于青壮年发病,呈慢性经过,可有家族史。  2.好发于头皮、面、前胸后背等皮脂分泌较多的部位。  3.皮损为毛囊性角化性丘疹,密集融合成大斑片状,丘疹的顶端为角化物,中心为漏斗型的小凹陷,皮损表面有灰褐色鳞屑痂,随着病情发展可呈疣状。  4.组织病理示基底细胞层上裂隙,有角化不良细胞即圆体和

毛囊角化过度病的简介

  毛囊角化是一种角质化异常的疾病。最常发生于手臂和腿部之正面或外侧,常被误以为是粉刺、青春痘或是没洗干净。偶尔可见于臀部、背部及脸颊。  又名克尔里病、贯穿性角化过度病,真皮穿通性毛囊与毛囊旁角化过度症。罕见,1916年由Kyrle首先描述。  临床上,约40%至80%的青少年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毛

毛囊角化病的检查化验

  肺部损害,X线检查可见结节状阴影和弥漫性肺纤维化。本病病理变化并不限于毛囊,无毛部位如掌跖与口腔黏膜也被波及,故而本病并非只是毛囊的疾病,口腔黏膜损害的组织象与皮损类似,也有陷窝及角化不良,但一般无典型的圆体形成。  组织病理:基本变化为角化不良,特点有:  1.出现圆体,谷粒。  2.基层上方

关于毛囊角化病的简介

  又称假性毛囊角化不良病。1889年首先由Darier命名,故又称达里埃病。本病是一种少见的,以表皮细胞角化不良为基本病理变化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因皮损有融合、增殖的倾向,故又曾称为增殖性毛囊角化病和增殖性毛囊角化不良病。

毛囊角化病的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85%):  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完全外显率,但也有单个病例发生,可能为自发突变所致。根据部分病人血清中维生素A浓度低及应用维生素A治疗有效,认为本病与维生素A代谢障碍有关。  环境因素(15%):  因早期损害在日光暴露部位,皮损日晒后加重,有季节倾向性,夏季加重,冬季改善

关于毛囊角化病的病因分析

  1、病因  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引起的角化过程异常的遗传性皮肤病。有人认为维生素A代谢障碍及日光照射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2、检查  本病特征性病理改变为:特殊形态的角化不良,形成圆体和谷粒;基底层上棘层松解,形成基底层上裂隙和隐窝;被覆有单层基底细胞的乳头,向上不规则增生,进入隐窝和裂隙

分析毛囊角化过度病的病因

  不明,似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一)遗传倾向,患者偶有家族史,Cartel等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皮肤病;  (二)患者常伴有肾病史或糖尿病史。可因糖尿病引起肾功能改变,而肾病所致的肾-钙-维生素D-甲状旁腺链的异常造成角化蛋白的病理堆积而引起本病;  (三)患者血清维生素A醇及胡萝卜素处

泛发性毛囊角化病病例分析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25 岁,未婚。面、颈、四肢躯干部毛囊 性丘疹10 年。10 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前额部、鼻 翼两侧、颈部出现弥漫性针尖大小坚实的毛囊性丘 疹,表面覆有褐色油腻性痂皮,无自觉不适,夏重冬 轻,未予以重视。后皮损范围逐渐扩大,波及胸背 部、四肢等部位,且皮疹逐渐增大成疣状,以油脂

泛发型毛囊角化病病例分析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5 岁,反复面颈部丘疹伴瘙痒 30 + 年, 播散至全身 3 个月。患者于 30 + 年前无明显诱因面 颈部出现米粒大小散在红褐色丘疹,质硬,伴轻微瘙 痒。当地诊所考虑“痱”,予以外用药物( 具体不详) 治疗,效果不佳,冬季时皮疹自行好转。此后,夏季 皮疹反复出现,但冬天

皮肤穿入性毛囊和毛囊周角化病的简述

  皮肤穿入性毛囊和毛囊周角化病(keratosis follicularis et parafollicularis in cutem penetrans),又称真皮穿通性毛囊与毛囊周围角化过度病(hyperkeratosis follicularis et parafollicularis in

简述毛囊角化过度病的症状体征

  本病无性别或种族差异,多发生于成人,一般在30~60岁发病,初为细小的毛囊角栓性丘疹,针尖大、皮色或淡灰色,并逐渐增大,直径可达15mm或更大,色泽渐变黑、变暗,成棕红色,续以红晕,中央有角质栓塞,如用力将其移去则留下窝状凹陷。丘疹通常是孤立而分散的,但也可融合形成环状,或因同形反应而成斑块状或

简述毛囊角化过度病的治疗方案

  可试服维生素A 10万IU/d和维生素E400mg/d,一月后皮损可能改善。Cunningbam等报告一例服用阿维A酯治疗有效,但停药后迅速复发。   局部可外用0.1%维A酸霜或角质剥脱剂(如10%水杨酸软膏)可改善皮损症状;对巨大损害,可行手术切除或用电灼、激光、冷冻疗法除去之。   内

简述毛囊角化病的临床表现

  本病常开始于20~30岁。夏季加重,患者对热敏感。典型部位为皮脂溢出部位,如面部、前额头皮和胸背等出现细小、坚实、正常肤色的小丘疹,逐渐有油腻性、灰棕色、黑色的痂覆盖在丘疹顶端凹面,丘疹逐渐增大成疣状融合形成不规则斑块。屈侧腋下、臀沟及阴股部等多汗、摩擦出的损害增殖尤为显著,形成有恶臭的乳头瘤样

毛囊角化病的诊断要点及治疗

  诊断要点  1.多于青壮年发病,呈慢性经过,可有家族史。  2.好发于头皮、面、前胸后背等皮脂分泌较多的部位。  3.皮损为毛囊性角化性丘疹,密集融合成大斑片状,丘疹的顶端为角化物,中心为漏斗型的小凹陷,皮损表面有灰褐色鳞屑痂,随着病情发展可呈疣状。  4.组织病理示基底细胞层上裂隙,有角化不良

毛囊角化病伴抑郁障碍病例分析

1 临床资料患者女, 28 岁,头面角化性丘疹13 年,泛发全 身8 年。13 年前无明显诱因头皮出现散在分布的 针头大小毛囊性角化性丘疹,伴有油腻性结痂,逐渐 增多扩大,延及额部、耳后、口周,不痛不痒。8 年来 颈部、双腋下、胸部、腹部、腹股沟、双手足相继出现 类似针头至粟粒大小红褐色角化

皮肤穿入性毛囊和毛囊周角化病的症状体征

  发病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多见于20~60岁,皮损好发于四肢。基本损害为毛囊角化性丘疹,中心有角栓,除去角栓可见凹坑,损害呈肤色或浅褐色,周围有红晕。有时皮损可融合成疣状斑块。掌跖、黏膜一般不受累。本病常伴有糖尿病及肝肾疾患,如糖尿病及肝肾病得到控制,本病可减轻或自行消退。

皮肤穿入性毛囊和毛囊周角化病的疾病诊断

  1.穿通性毛囊炎 多见于青年,全部为毛囊性角性丘疹,不在毛囊旁,无融合现象。毛囊角栓内含有卷毛或毛囊残端,毛发刺入表皮引起穿通,穿通处可见嗜碱性碎片及炎细胞排入毛囊。  2.匐行性穿通性弹力纤维病 角化性丘疹较小,集簇排列成环状;好发于颈旁、额部、面部或上肢。组织病理主要为真皮浅层,尤其乳头内弹

关于毛囊角化过度病的病理生理介绍

  表皮下陷形成由高度角化过度和部分角化不全细胞组成的角栓,角栓可发生在毛囊或汗腺导管口,角栓内具有嗜碱性细胞物质碎片,角栓的角化物质至少在一个区域侵犯表皮全层而使角质细胞与真皮接触。如角栓贯穿真皮,则可致真皮炎症细胞和异物巨细胞组成的肉芽肿反应,胶原纤维轻度变性,而弹性纤维无改变,藉此可与匐行性穿

关于毛囊角化过度病的诊断检查介绍

  根据发生大而深的角栓,好发于四肢,大多在30~60岁发病,再结合组织病理可诊断之。有时需与肥大扁平苔藓、毛囊角化病、维生素A缺乏症、传染性毛囊角化病(Brooke)、多发性角化棘皮瘤、穿通性毛囊炎、匐行性穿通性弹性纤维病及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等相鉴别。

毛囊角化病的检查化验及诊断要点

  检查化验  肺部损害,X线检查可见结节状阴影和弥漫性肺纤维化。本病病理变化并不限于毛囊,无毛部位如掌跖与口腔黏膜也被波及,故而本病并非只是毛囊的疾病,口腔黏膜损害的组织象与皮损类似,也有陷窝及角化不良,但一般无典型的圆体形成。  组织病理:基本变化为角化不良,特点有:  1.出现圆体,谷粒。  

毛囊角化病的症状体征及检查化验

  症状体征  一般在8~16岁发病,5岁以前少见,无明显种族及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病情可逐渐加重,特征性皮损为针尖至豌豆大的毛囊性坚硬丘疹,顶端覆以油腻性痂皮或糠状鳞屑,如将痂剥除,丘疹中央可见漏斗型小凹窝,初起丘疹呈皮肤色,渐增大融合成不规则疣状斑块,色棕黄,污黑或暗褐,常对称发生于面,胸,腹,

用药治疗皮肤穿入性毛囊和毛囊周角化病的介绍

  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当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或肝病时,当合并症改善,本病亦随之改善。可用维生素A 10万U/d。维生素E 400mg/d,1月后皮损可减轻。试用阿维A,10mg,2次/d,有一定效果,但停药后易复发。局部用0.1%维A酸霜或角质溶解剂软膏可使皮损变平,使症状减轻。对巨大

关于皮肤穿入性毛囊和毛囊周角化病的检查方法介绍

  1、实验室检查:  有相关疾患的实验室指标异常如血糖、尿糖增高等。  2、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病变为一高度角化和部分角化不全的角质栓,嵌入表皮内,角栓内角化或不全角化物质向表皮内陷部位的表皮往下延伸压迫表皮,并从表皮断裂处侵入真皮上部。角质栓边缘有角化不全及嗜碱性碎片,下陷的表皮空泡变性

毛囊角化病的发病原因及症状体征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85%):  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完全外显率,但也有单个病例发生,可能为自发突变所致。根据部分病人血清中维生素A浓度低及应用维生素A治疗有效,认为本病与维生素A代谢障碍有关。  环境因素(15%):  因早期损害在日光暴露部位,皮损日晒后加重,有季节倾向性,夏季加

治疗毛囊角化病的相关内容介绍

  一、治疗原则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可通过口服或外用药物治疗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此外避免照射等生活管理也是重要的措施。轻症患者无须治疗,做好生活管理即可。  二、一般治疗  1、轻症患者无须治疗,可以局部使用润滑剂,注意个人卫生。  2、避免日光照射,保持局部清洁,减少局部

一例倒置性毛囊角化病病例分析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69 岁,左侧面部结节 2 年。患者于 2 年前无意中 发现左侧面部一绿豆大小暗红色结节,无明显疼痛及瘙痒,未 予诊治。此后皮损缓慢增大,近 1 周来自觉增大迅速,表面轻 度糜烂、结痂来本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局部有外伤史 及蚊虫叮咬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

沿 Blaschko 线分布的毛囊角化病病例分析

患者女,34 岁。因右侧颈部、胸腹部及右上肢红色 丘疹伴瘙痒 5 年余, 于 2017 年 9 月就诊于我科。患者 5 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右前臂出现散在的米粒大红褐色 丘疹, 不伴瘙痒,未予诊治。后就诊于多家医院,曾诊断 为皮脂腺增生、皮脂腺痣和带状疱疹等,予口服及外用 药等对症治疗(具体药物不详),

如何诊断汗腺毛囊角化症?

  1、诊断  汗腺毛囊角化症于女性多见,根据症状开始于女性青春期后,月经期加重,大汗腺分布区出现对称分布、典型剧痒、疏散排列的圆锥形坚实丘疹,可挤出混浊液体,与正常肤色相同及活检标本的组织病理检查能证实诊断。  2、鉴别诊断  汗腺毛囊角化症应与限局性神经性皮炎、扁平苔藓、汗管瘤等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