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海洋环境开放科学大会:中外专家共话海洋健康

“我们只有一个海洋,海洋健康正在恶化,需要国际社会共同行动来寻求解决方案。”1月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戴民汉在第六届厦门海洋环境开放科学大会上呼吁全球专家学者共同应对海洋现今面临的各种挑战,为海洋健康发展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当天,一场跨学科、跨领域的海洋学国际大会——第六届厦门海洋环境开放科学大会在厦门启幕。为期4天的大会以“多学科融合解决方案,服务海洋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共安排6个主旨报告和34个专题分会及研讨会,邀请到美国、英国、法国、南非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资深科学家、青年学者及一线科研工作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分享海洋环境科学前沿研究,共同探讨海洋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 “向海洋中施铁肥。”来自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肯·比塞勒在大会首场主旨报告中分享了关于解决气候问题的海洋方案。铁元素密切参与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过程,直接影响浮游植物对碳的固定效率,以肯·比塞勒为领衔的科学家们正......阅读全文

海洋环境开放科学大会:中外专家共话海洋健康

“我们只有一个海洋,海洋健康正在恶化,需要国际社会共同行动来寻求解决方案。”1月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戴民汉在第六届厦门海洋环境开放科学大会上呼吁全球专家学者共同应对海洋现今面临的各种挑战,为海洋健康发展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当天,一场跨学科、跨领域的海洋学国际大会——第六届厦门海洋环

海洋环境开放科学大会:中外专家共话海洋健康

“我们只有一个海洋,海洋健康正在恶化,需要国际社会共同行动来寻求解决方案。”1月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戴民汉在第六届厦门海洋环境开放科学大会上呼吁全球专家学者共同应对海洋现今面临的各种挑战,为海洋健康发展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当天,一场跨学科、跨领域的海洋学国际大会——第六届厦门海洋环

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开始申请

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海洋局开放性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4年,依托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近日发布开放研究基金2011年度项目指南(见附件)。有关事宜可查询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网站(网址:http://www.pric.gov.cn),申请截止时间为2011年9月1

美启动大型海洋观测项目 实时数据向全球科学家开放

  在历经10年、耗资3.86亿美元以及多少人花白了头发之后,一个雄心勃勃的海洋观测网络终于在美国建立并运行起来。  6月6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宣布,来自海洋观测计划(OOI,由7个仪器阵列组成的集合)的大部分数据如今都已形成实时流,从而使得科学家有机会测试这个在技术上复杂且在科学上前所

自然集团开放总监谈开放获取:让科学走向开放

   十一年前的这一周,几家科研机构和学术出版社共同在柏林提出了后来被称为“开放获取运动”的基本原则,并由此形成了《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开放获取的柏林宣言》(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 and Hu

2010年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开放共享航次再度起航

  7月9日,2010年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开放共享航次再度起航,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代亮和科研处、科考船队负责同志到码头送行。  本航次使用“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航期约10天,将开展多学科综合性海洋调查,深入认识黄海、东海和南海海洋物理、地质环境与资源变化规律与机制,围绕“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健康海洋”联合航次启航

  6月1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健康海洋”联合航次启动,“创新一”号、“创新二”号和“科学三号”、“实验2”号四艘海洋科考船分别从青岛、烟台与广州同时启航,对渤海、黄海、长江口及珠江口海域开展多学科综合性调查,为开展生态灾害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近海“健康海洋”示范工程

欧洲科学开放论坛在都柏林开幕

  当地时间7月11日下午,2012欧洲科学开放论坛(ESOF2012)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开幕。论坛将讨论能源、气候变化、生命科学等重要科学问题及欧洲科学的最新进展。   爱尔兰是一个以文学和诗歌著名的国家,而在迈克尔·希金斯当选爱尔兰总统的第一年,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便成为“科学之都”。开

首家社区科学实验室开放

  一周前,树人苑社区科学实验室建成并对外开放。该实验室专为青少年量身定做,让孩子们在社区就能自己动手做实验,了解科学、走近科学,这在市区还是首家。前天上午,树人苑社区特邀石塔菜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走进实验室,由辖区准高中生当实验老师,带着他们体验科学的神奇魅力。  互动体验式实验室  配有上百种器材

《科学》杂志跟上步伐 将拥抱开放存取

  与《自然》和Plos One不同,同是世界出版领域的大腕,《科学》杂志在当前开放获取的历史潮流面前似乎一直不为所动。不过,最近《科学》杂志终于按捺不住,已经准备 2015年启动自己的开放获取杂志。这个计划中的开放获取杂志名字Science Advances也非常响亮。这是《科学》后台

上海启动科学数据开源开放平台建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836.shtm

专访MDPI CEO:促进开放的科学交流

MDPI前身是1996年由林树坤博士在瑞士成立的国际分子多样性保护组织,起初主要工作为收集和交流稀有的化学样品,其目的是通过收集和储存可供科学界研究的样品来保护化合物的多样性。经过22年的发展,MDPI目前已成为拥有200多种同行评审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版公司,涵盖全部的科学、技术和医学领域。“我们的目

WHO加入科学数据开放共享“S计划”

  8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加入由欧盟牵头旨在免费获取由公共资金资助的科研论文“S计划”,成为“S联盟”(Coalition-S)的一员,要求在世卫组织资助下产生的科研论文自发表之日起实现免费在线阅读。  世卫组织是联合国系统中第一个加入“S联盟”的机构,是对“S计划”的强力支持。世卫

“科学”号海洋综合考察船下水

11月30日,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在武汉顺利下水,标志着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科学”号总吨位4864吨,总长99.6米,型宽17.8米,吃水5.6米;续航能力15000海里,自持力60天,最大航速15节,载员80人。船舶和船载探测与实

中德海洋科学中心在中国海洋大学成立

  2月24日上午,由中国教育部和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共同支持的中德海洋科学中心(Center for Sino-German Cooperation in Marine Sciences)揭牌仪式在中国海洋大学举行。海大校长吴德星、德国不莱梅大学校长Mueller、基尔大学校长Fouqu

科学家对开放获取存在矛盾心理

  科学家普遍支持使研究论文能够自由获取,但是却很少有人愿意把自己的论文刊登在所谓的开放获取期刊上。这些发表在开放获取刊物上的论文一经出版就能立刻免费获取。《科学》杂志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与传统期刊相比,一些科学家怀疑开放获取刊物的质量和影响力。   一般而言,传统期刊的收益主要依靠订阅,而开放获

打造面向开放科学的“数据共享”新未来

“对于全球科技期刊来讲,开放科学带来了学术交流模式的变革,从原来传统的学术交流模式,转向新型的学术交流模式。”8月25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张智雄在第十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开放科学与科学数据共享下的我国科技期刊新格局、新业态”高峰论坛上表示。 我国科技期刊在开放科学与数

用立法推进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今年带来的4个提案中,一个是关于“合理搭建信息平台,推进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的提案。3月2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蓝闽波表示:“大型仪器设备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其利用

开放日里探究食品里的科学奥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284.shtm为什么紫叶甘蓝汁分别加入白醋、水、小苏打会变成不同的颜色?平时绚丽多彩的花馍到底是怎么做成的呢?蛋白质到底是什么样子啊?在小朋友的脑海里,永远有“十万个为什么”。4月22日,在第五届“

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打破心中的“科研围墙”

   “单打独斗”式的科研既难以适应时代要求,也不利于科研人员自身成长,应当多一些合作共享的意识,形成开门搞科研的文化  最近,我国首次出台《科学数据管理办法》,意在大力推进科学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此举一出,得到科技界广泛好评。  之所以要在国家层面来推进“开放共享”,是因为长期以来一些科研院所、高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助推海洋科技发展

  【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助推海洋科技发展  黄海之滨——青岛,聚集了全国30%以上的海洋教学和科研机构、50%的涉海科研人员、70%涉海高级专家和院士。7月18日,“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网络主题活动暨“开启新时代 迈上新征程”全国网络媒体山东行的记者们来到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助推海洋科技发展

  黄海之滨——青岛,聚集了全国30%以上的海洋教学和科研机构、50%的涉海科研人员、70%涉海高级专家和院士。7月18日,“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网络主题活动暨“开启新时代 迈上新征程”全国网络媒体山东行的记者们来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集中采访。  

科学家警告海洋酸化危害大

  1990年,旅行者1号拍摄了一张著名的“淡蓝色圆点”照片。在照片中,地球显示为一个小圆点,在黑色的宇宙背景中微不足道。然而根据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委员会(IGBP)日前发布的报告,到本世纪末,“淡蓝色圆点”中的海洋将越来越不适宜珊瑚礁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   由于海水从大气中持续吸收二氧化碳,

科学家补齐海洋铅循环拼图

河流向海洋输运物质是海洋元素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以往的关注点主要是河流溶解态元素输运对海洋元素收支的影响,对绝大多数元素来说,陆源颗粒物的贡献目前尚缺乏理解和量化。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赵宁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多家机构科学家合作,揭示了陆源颗粒物与海水的物质交

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自然资源部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of Global Change and Marine-Atmospheric Chemistry,GCMAC,SOA)成立于2002年8月,隶属于国家自然资源部,依托单位为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从事海洋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科学资料共享研讨会在海洋所召开

  5月19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办的海洋科学资料共享研讨会在海洋研究所召开,就进一步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管理机制,探讨“共享航次”框架下有关海洋科学资料的开放共享途径进行了研讨。   会议由海洋所副所长王凡研究员主持。基金委地学部任建国处长、李

中国海洋科学考察船“科学”号交船

  由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9月29日上午在青岛交付,这标志着中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科学”号斥资5.5亿元,由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打造,核定总吨位4711吨,总长99.80米,型宽17.80米,型深8.90米,续航力15000海里,

泰州高校科学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

  海陵某企业在新一轮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用到色谱质谱联用仪来监测环保数据。这种仪器不便宜,购买一台要近60万元;更让企业为难的是,仪器只是暂时用一下,花大价钱买回来后,还得继续花钱维护,以确保下次使用时结果精准。巧的是,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环境检测中心有这样的设备,可解企业的燃眉之急。  

欧盟向科学界开放个人健康数据

  欧洲科学家在一场获取个人健康数据的重要战役中获胜。一个研究联盟曾担心,欧盟立法草案会严格限制对此类数据的科学使用。不过,对科学家友好的修正案日前从欧洲议会、欧洲理事会和欧洲委员会的磋商中产生。  “我们对这一结果感到高兴。”英国伦敦惠康基金会政策顾问Beth Thompson表示。她帮助组织了一

“科学三号”执行2010年秋季开放航次任务

  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驶离青岛前海海事局码头,赴黄海、东海海域执行2010年秋季开放航次任务。   海洋研究所刁新源担任本航次首席科学家,48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科考。本航次考察内容包括海洋水文观测、海流及气象观测、海洋生物与生态化学观测、海洋地质等。调查区域位于北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