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第五届海底观测科学大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

1月14日上午,以“携手共圆海洋梦”为主题的第五届海底观测科学大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珠海,围绕国内外海底科学观测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进行研讨。开幕式由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殷克东主持。据悉,大会主报告会议将于今年3月中旬在珠海线下召开。 中山大学副校长兰平发表视频致辞时指出,中山大学地处我国南海之滨,与辽阔海洋结缘已久,海洋科考自上世纪20年代就已开始。2015年以来中山大学用大学科思路推进海洋学科群建设,建设了多个整建制涉海学院,通过集群效应带来了海洋研究的跨越式发展。他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增进中山大学与涉海单位及企业的交流,共同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陈大可在致辞中介绍了海底观测科学大会的发起背景及历届大会的举办情况,并介绍了本届大会的基本情况。他希望全体参会人员在珠......阅读全文

深远海底观测技术大有可为

  近年来,在国家“863”计划资助下,我国先后研制了浅海海床基观测系统、4000米海底观测站、4000米深海海底边界层原位观测系统等实验样机,初步构建了海底多参数底基观测平台。   近日,记者就国际深远海资源勘探开发、科学研究前沿和趋势、我国应如何发展深远海移动式海底观测网技术、观测深远海海底成矿

我国将建设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

  我国海洋领域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已正式立项,建设周期5年,总投资逾21亿元。  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项目由同济大学牵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共建,将在我国东海和南海的海底,分别建立主要基于光电复合缆连接的海底科学观测网,实现从海底向海面的全方位、综合性、实时的高分辨率立

日本观测到附近海底地壳大变动

  日本海上保安厅4月6日说,东日本大地震震源地附近的海床随着地震向东南方向移动约24米,且隆起约3米。这是日本国内观测史上最大的海底地壳变动记录。   东日本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牡鹿半岛东南约130公里的海底。此前,日本国土地理院已宣布,牡鹿半岛向东南方向移动约5.3米,而海床移动距离是这

我国首套基于海洋观测站的海底有缆观测系统布放成功

  辽宁省海洋环境预报与防灾减灾中心近日在营口白沙湾海洋观测站和无人机基地附近海域布放了我国第一套基于海洋观测站的海底有缆观测系统,经过布放、安装和调试,目前系统稳定运行。  据了解,辽宁省所辖辽东湾海域冬季冰情严重,传统的海洋环境观测手段面临许多实际困难。海底有缆观测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岸基控制

海底实时观测网关键技术研发获新突破

  由上海市海洋局推荐、上海交通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海洋局2011年度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近岸及邻近海域海底实时长期观测网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关键技术(设备)研发取得突破,观测网实时系统示范应用稳定。   经过5年努力,项目组研发了海底接驳技术、布放维护技术等2项关键技术;研制了海底接驳盒

我首套海底环状生态监测观测网成功布放

  位于渤黄海分界线的蓬莱,海水颜色“泾渭分明”,水交换特征明显,我国首套海洋水下生态环境定量在线监测系统在此已运行3天。项目负责人、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研究员罗续业27日告诉记者,历时3年,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海底环状生态监测观测网成功布放,这也意味着我国海洋生态在线监测工作进入新阶段。  长期、持续的

记我国首个深海海底观测网基地创建始末

  中国科学院的水声学科研究起步于海南。上世纪50年代未,我国水声学海上考察的最早一支国家队组建于三亚,亦即日后的中科院声学所南海研究站。50多年来,南海站承担了几十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水声界的精英,有两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的研究生涯就始于南海站。南海站被誉为中国水声界名副其实的“黄

中国研制海底观测网核心部件首次深海试验成功

  科技部5月6日消息,中国自主研制的海底观测网组网核心部件,已于上月下旬顺利完成在美国蒙特利湾海底布放工作,正式与美国海底观测网络并网运行。   至此,由浙江大学研制的海底观测网络次级接驳盒及海底摄像系统、同济大学研制的海底原位化学分析系统、中国海洋大学研制的海底物理原位分析系统组成中国节点,正

第五届海底观测科学大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590.shtm 第五届海底观测科学大会现场。主办方 供图 中山大学副校长兰平发表视频致辞。主办方 供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陈大可致辞。

第五届海底观测科学大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

  1月14日上午,以“携手共圆海洋梦”为主题的第五届海底观测科学大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珠海,围绕国内外海底科学观测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进行研讨。开幕式由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殷克东主持。据悉,大会主报告会议将于今年3月

海底蛋白爱“吃光”

  组寻找“吃光”蛋白质的科学家,在加利利海海底偶然发现了50年来的第一个新品种。这种蛋白质可帮助植物和微生物从太阳中获取光的细胞成分。这一意想不到的发现可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微生物是如何感知光线的,并促进新型光学研究以及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   许多生物利用光敏蛋白质收集太阳的能量,并帮助其

海底蛋白爱“吃光”

图片来源:ALINA PUSHKAREV 一组寻找“吃光”蛋白质的科学家,在加利利海海底偶然发现了50年来的第一个新品种。这种蛋白质可帮助植物和微生物从太阳中获取光的细胞成分。这一意想不到的发现可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微生物是如何感知光线的,并促进新型光学研究以及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 许多生

《自然》:研究发现海底“异型”

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报道,当一条鱼被海鳝的主颌骨咬住后,其咽部的颌骨将向前滑动并咬住猎物,直至将其拉入喉咙。研究人员认为,这第二套系统将帮助海鳝弥补没有呼吸器官的缺陷,后者使得能够呼吸空气的生物可以啜食它们的猎物。研究人员在9月6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公布了相关的X射线图像。 这是一个“

ICP光谱观察方式比较:垂直观测、水平观测、双向观测

  在ICP光谱仪炬管组件中产生的ICP光源,其观察方式有3种,分别是:垂直观测(Radial)、水平观测(Axial)和双向观测(DUO),下面介绍他们的区别:ICP光谱仪垂直观测:又称为垂直观测或者测试观察,是采用垂直放置的ICP光谱仪炬管,“火焰”气流方向与采光光路方向垂直;从光谱仪能够接收整

土壤湿度观测的观测方法

  ①重量法。取土样烘干,称量其干土重和含水重加以计算。  ②电阻法。使用电阻式土壤湿度测定仪测定。根据土壤溶液的电导性与土壤水分含量的关系测定土壤湿度。  ③负压计法。使用负压计测定。当未饱和土壤吸水力与器内的负压力平衡时,压力表所示的负压力即为土壤吸水力,再据以求算土壤含水量。  ④中子法。使用

海洋观测技术(定义、分类、技术分析及实例介绍)

  海洋观测,是一切海洋活动的开始,是透明海洋、智慧海洋和海洋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海洋中从海面到海底,温度是如何分布的?长江口的近海海域的海底,溶解氧浓度有多高?印度洋的盐度和大西洋的盐度相比较,哪个更高?太平洋海底洋中脊周边生活着的虾类,它的生活规律是怎样的?这些问题的回答,就必须要通过海洋观测

ICP光谱仪垂直观测、水平观测与双向观测的区别

在ICP光谱仪炬管组件中产生的ICP光源,其观察方式有3种,分别是:垂直观察(Radial)、水平观察(Axial)和双向观察(DUO),下面就来分析一下。一、垂直观测  ICP光谱仪垂直观测:又称为径向观测或者测试观测,是采用垂直放置的ICP光谱仪炬管,“火焰”气流方向与采光光路方向垂直;从光谱仪

大洋海底首次发现古DNA

海底世界中,不仅有化石,还有微小生物的古DNA。图片来源: F. Lejzerowicz等,《生物学快报》   在广阔的南大西洋中,有一片海域几乎没有生命迹象:没有鸟类,极少的鱼类,甚至浮游生物也不多见。但是研究人员日前报道,他们发现了埋藏在海底的珍宝:海床之下淤泥中的古DNA。   古DNA来

气候变暖让海底生物迷路

海洋变暖导致洋流方向改变,蓝贻贝幼虫的散布方式也受到影响,该物种的生存范围已大大缩小。(图片来源:SCIENCE SOURCE) 全球变暖让许多生物不得不寻找新的栖息地,但对海蜗牛、海肠和贝类等底栖生物而言,找到新家并非易事。 9月7日,《自然-气候变化》上线的一篇文章指出,大西洋西北

汪品先:从海底看地球能看到什么

  “人类历来是在海洋之外看海洋,看到的只是一个单向运动的世界;而当人类潜入深海,立足海底向上看,才会看到更多的精彩,获得更多的发现。”  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国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情亦是节节高涨。近年来,如火如荼的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广袤的

icp垂直观测和水平观测的区别

ICP垂直观测检测的只是最佳分析区给出的发射信号,其特点就是干扰信号少,但分析元素的发射强度不如水平观测的效果好;水平观测检测的是整个分析通道的发射信号,其特点是分析元素的发射强度大,但缺点是干扰信号比较大。

海底捞也现食品安全问题?顾客曝在海底捞吃河豚中毒

  近日,四川成都一网友发文称在海底捞吃河豚中毒。  该网友称,4个人去海底捞新品品鉴吃河豚后出现神经中毒症状,感知觉异常,手脚麻木,头晕目眩。对此事件,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回应共富财经称,“食药所已经处理了,听说那些都是有资质的,是没有问题的。后期如果没有协商一致只能报警,我们该协商的

中国大洋观测网填补深海观测空白

  国家海洋局日前在杭州召开“中国Argo剖面浮标大洋观测网”建设运行技术评估会,旨在加快促进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推动正在运行的Argo大洋观测网纳入海洋观测预报体系。   据介绍,Argo是“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的英文缩写。10年来,由美国、澳大利亚等 30多个沿海国家布放的约8500个A

海底光纤:检测地震新方法

 美国Science杂志2018年6月15日 海底光纤:检测地震新方法 研究人员说,监测地震诱发的海底光纤电缆的变化代表了一种发现地震的新手段。他们的方法使在不安装新的海底设备的情况下感测地震成为可能,这种方法可在用其它方法难以监测地震的地区(包括俯冲带或缺乏地震仪的遥远海洋区域)发现

借水传信 海底捞针

编者按: 10909米!“奋斗者”号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万米载人深潜的国家。实际上,“奋斗者”号这个国之重器全身上下都是打破纪录的关键核心技术。这些技术背后有着怎样的科研故事?本报今起开设“万米载人深潜的背后”专栏,走进“奋斗者”号研制团队,讲述他们矢志创新的故

“蛟龙”号首潜海底热液区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3日在西南印度洋下潜,这是我国载人潜水器首次到海底热液区下潜作业。   海底热液区由海底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带喷出的高温液体形成,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其中的热液硫化物是目前日益受到国际关注的一种海底矿藏。海底热液区是“蛟龙”号从未去过的特殊海底地形,生物环境和地形比之前考察的多

海底光纤:检测地震新方法

  研究人员说,监测地震诱发的海底光纤电缆的变化代表了一种发现地震的新手段。他们的方法使在不安装新的海底设备的情况下感测地震成为可能,这种方法可在用其它方法难以监测地震的地区(包括俯冲带或缺乏地震仪的遥远海洋区域)发现地震。  尽管地球表面有70%为海水覆盖,但几乎所有的地震观测站都在陆地上。其结果

声学深拖:海底探测添“利器”

   近日,由中科院声学所承担的“6000米声学深拖系统适用性改造与维护”课题,通过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组织的验收。  这标志着我国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领域再添“利器”。  让海底探测不再“雾里看花”  在海洋中,光波和无线电波无法远程传播,声波便成为进行高效探测的主要手段。  多

汤加海底火山喷发影响几何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近日发生火山喷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多名专家分析认为,这可能是30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底火山喷发,它引发的海啸规模巨大,火山灰将对周边的大气、洋流、淡水、农业以及民众健康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研究高温地球化学的

海底垃圾引发海葵爆发改变海洋底栖生态系统

  近年来,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垃圾不仅会堵塞海洋生物肠道,缠绕生物,导致生物无法摄食和逃避,此外,还可以作为载体,通过洋流的作用,将附着生物输运到其他海域,甚至导致生物入侵。因此,垃圾污染对海洋环境和生物具有重要影响。而大部分的漂浮垃圾最终都会沉积于海底,使得海底成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