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治疗皮肤病麻风病的相关介绍

1、化学药物。 (1)氨苯矾(DDS)为首选药物。 (2)氯苯吩嗪(B633)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100--200mg/日,口服。 (3)利福平对麻风杆菌有快速杀灭作用。 2、免疫疗法。正在研究的活卡介苗加死麻风菌的特异免疫治疗可与联合化疗同时进行。......阅读全文

治疗皮肤病麻风病的相关介绍

  1、化学药物。  (1)氨苯矾(DDS)为首选药物。  (2)氯苯吩嗪(B633)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100--200mg/日,口服。  (3)利福平对麻风杆菌有快速杀灭作用。  2、免疫疗法。正在研究的活卡介苗加死麻风菌的特异免疫治疗可与联合化疗同时进行。

关于皮肤病麻风病的介绍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本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甚广,据估计全世界现有麻风病人约一千万人左右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

关于皮肤病麻风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试验方法和结果判断在前臂屈侧皮内注射粗制麻风菌素0.1毫升,形成一个直径约6~8毫米的白色隆起,以后观察反应结果。早期反应:注射后48小时观察判断结果,注射处有浸润性红斑直径大于20毫米者为强阳性(+++),15~20毫米者为中等阳性(++),10~15毫米者为弱阳性(+),5~10毫米者为可疑

关于皮肤病麻风病的病因分析

  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粘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某些细胞内。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粘膜排出体外,其它在乳汁、泪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  症状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一般认为潜伏期平均为2~5年,短

麻风病检查神经时的相关介绍

  既要注意周围神经干的变化,又要注意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变化。周围神经干检查:一般注意耳大神经、尺神经和腓神经,其他如眶上神经、颈前神经、锁骨上神经、中神经、桡神经、腓浅神经、胫后神经和皮损周围及其下面的皮神经。检查时应注意其硬度、粗细、结节、有无脓疡以及压痛等。神经功能检查,是测定神经未稍受累的情况

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方法介绍

  寻找病因,避免诱发因素是防治的关键。避免用搔抓、摩擦及热水烫洗等方法止痒。生活应规律,衣着松软,不要沐浴过勤。避免饮酒、喝浓茶及食用辣椒、胡椒及芥末等辛辣刺激食品。精神紧张及情绪不安的患者应注意休息,适当改变不良的生活环境。  1.外用治疗  (1)低pH的清洁剂和润滑剂。  (2)冷却剂和局部

怎样治疗麻风病?

  需隔离,早期、及时、足量、足程、规则治疗,可使健康恢复较快,减少畸形残废及出现复发。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现在主张数种有效的抗麻风化学药物联合治疗。  1、化学药物  (1)氨苯矾(DDS)为首选药物。副作用有贫血、药疹、粒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障碍等。近年来,由于耐氨苯砜麻风菌株的出现,多主张采用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治疗方法介绍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抗过敏、防止继发感染、对症处理。  1.一般治疗  首先应去除发病因素,尽可能避免各种刺激因素,如搔抓、热水洗烫及使用不适当的外用药,避免精神紧张,勿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可选用局部冷湿敷缓解症状。  2.药物治疗  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减轻过敏反应,口服或外用糖皮

代谢性皮肤病的治疗

  代谢性皮肤病的治疗最重要的是纠正代谢紊乱,如通过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糖尿病,服用降血脂药物控制高脂蛋白血症等。对于皮肤损害及其他器官受累,则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麻风病的病因介绍

  病原菌是麻风杆菌。在光学显微镜下完整的杆菌为直棒状或稍有弯曲,无鞭毛、芽孢或荚膜。非完整者可见短棒状、双球状、念珠状、颗粒状等形状。数量较多时有聚簇的特点,可形成球团状或束刷状。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麻风杆菌新的结构。麻风杆菌抗酸染色为红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

麻风病的病因介绍

  病原菌是麻风杆菌。在光学显微镜下完整的杆菌为直棒状或稍有弯曲,无鞭毛、芽孢或荚膜。非完整者可见短棒状、双球状、念珠状、颗粒状等形状。数量较多时有聚簇的特点,可形成球团状或束刷状。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麻风杆菌新的结构。麻风杆菌抗酸染色为红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

麻风病的基本信息介绍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本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我国则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等省、自治区。建国后由于积极防治,本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

关于麻风病的基本检查介绍

  1、体格检查  要系统全面,在自然光线下检查全身皮肤、神经和淋巴结等。  2、运动功能障碍检查  检查时让病人抬额、皱眉、鼓腮、吹哨、露齿等动作,观察面部神经是否麻痹。让病人作屈伸手腕,内外展指、对指、握掌等动作,观察上肢的神经功能。让病人作足的背伸、跖屈、内翻、外翻等动作。观察腓神经是否麻痹。

治疗乳突炎的相关介绍

  应早期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注射,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为尽快控制病情,开始时即用青霉素及链霉素联合注射,同时取耳道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再换用敏感性药物。凡鼓膜穿孔小,排脓不畅,或鼓膜未穿孔,应行鼓膜切开术,以利引流。如耳后已经形成脓肿,可切开排脓。若引流不畅,感染未能控制,或出现可疑

治疗高脂血症的相关介绍

  1.控制理想体重  许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肥胖人群的平均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同龄的非肥胖者。除了体重指数(BMI)与血脂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外,身体脂肪的分布也与血浆脂蛋白水平关系密切。一般来说,中心型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高脂血症。肥胖者的体重减轻后,血脂紊乱亦可恢复正常。  2.运动锻炼 

治疗咽峡炎的相关介绍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注意保暖、保持心情舒畅、多喝水、吃稀软食物、禁烟酒、禁止辛辣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2.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者,可给予抗生素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首选青霉素类或头孢类,也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病毒感染者,可口服抗病毒冲击、阿昔洛韦、

代谢性皮肤病的介绍

  代谢性皮肤病是指由于机体新陈代谢紊乱引起的皮肤疾病。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内持续进行的一系列生化反应过程,其中任何环节异常导致的疾病均称为代谢紊乱性疾病,简称代谢病。此类疾病通常不仅有皮肤表现,而且有多系统受累,这是此类皮肤病的一个共性。

刘季和:为麻风病奉献一生

  留声机  没有低回的哀乐,也没有悲伤的告别。丙申深秋的清晨,刘季和先生离开了我们,匆忙而安然。  2016年10月26日上午,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代皮肤病理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病理研究室研究员刘季和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逝世,享年90岁。  踏出征程第一步  刘季和,祖籍江苏镇江,1

代谢性皮肤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鉴别诊断  代谢性皮肤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具有特征性的皮肤损害伴多系统受累,通过体格检查可见皮肤损害及其他系统受累,结合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组织检查即可同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代谢性皮肤病的治疗最重要的是纠正代谢紊乱,如通过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糖尿病,服用降血脂药物控制高脂蛋白血症等。对

我国科学家发现麻风病易感基因

对麻风病的发病机理、易感个体筛查和预防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科学家采用国际最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通过对11400名麻风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研究,发现了麻风病6个易感基因(RIPK2、NNFSF15、C13orf31、CCDC122、NOD2、LRRK2)和一个基因位点。这些易感基因不仅在汉族

麻风与其他疾病存在此消彼长关系 登记病例50万余例

  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张福仁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在对麻风遗传学研究中发现,感染麻风杆菌会增加麻风发病基因变异的几率,麻风患病风险与自体免疫性疾病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该研究成果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易感个体累及皮肤和外周神经、晚期可致残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的相关检测介绍

  1.化验检查:从第二周起白细胞计数增多,可高达(10.0~20.1)×109/L,嗜中性白细胞也明显增高,血沉快,亦可有一过性蛋白尿。  2.组织病理:真皮内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嗜中性白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并常见核固缩及核碎裂,而陈旧性皮损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相对增多。

怎样治疗大疱性皮肤病?

  首选氨苯砜。可用磺胺吡啶、小剂量强的松。避免含谷胶食品,避免含碘制剂。  1.支持疗法  2.皮质类固醇激素首选。激素的治疗原则激素副作用、激素导致败血症已经成为主要死亡原因  3.免疫抑制剂  目的是为减少激素的用量及所至副作用。注意监测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  4. 其他:血浆置换疗法、大剂量静

肝囊肿的治疗相关介绍

  1、囊肿较小而无症状,一般无需处理,定期随访即可。  2、囊肿较大压迫症状明显者,主要行囊肿开窗术治疗。  3、对于并发感染、囊内出血、囊液有胆汁者可行开窗术后置管引流。  4、若病情局限在肝一叶,可考虑做肝叶切除。  5、广泛的多囊肝可做肝移植。  6、年老体弱或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不宜手术。

治疗黄热病的相关介绍

  1.一般治疗  黄热病的治疗应卧床休息直至完全恢复,应住在无蚊虫的屋内,尤其在病儿发热期间有病毒血症应使用蚊帐。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频繁呕吐者可禁食、给予静脉补液,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对症治疗  高热时黄热病的治疗宜采用物理降温为主,禁用阿司匹林退热,因可诱发或加重出血。频繁呕吐

超声介入治疗的相关介绍

  超声介入治疗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兴的一种最新的疾病治疗方法。超声介入技术作为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分支,是1983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介入性超声学术会议上被正式确定的。它是在超声显像基础上为进一步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或引导下,完成各种穿刺

治疗脑震荡的相关介绍

  伤后在一定时间内可在急诊室观察,密切注意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和生命体征的变化,若一旦发现颅内继发性病变或其他并发症,可得到及时的诊治。脑震荡急性期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减少脑力活动,适当给予镇静及改善植物神经功能药物等治疗,并注意患者的心理调节和治疗。

治疗异位胰腺的相关介绍

  异位胰腺继发病理改变并引起明显症状时,应进行手术治疗。如胃次全切除术、肠切除术、憩室切除术等。病灶较小者可作部分胃壁或肠壁切除,再缝合胃壁或肠管。内镜下内膜剥离术ESD从胃、肠壁上单纯剥离异位胰腺组织不作为常规手术术式。如果在其他手术中偶尔发现异位胰腺,且患者在术前也无异位胰腺引起的症状,在不影

治疗急性鼻炎的相关介绍

  急性鼻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程为7~10日。目前尚没有可直接治愈的药物,主要以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并注意预防并发症。  1.全身治疗  大量饮水,饮食清淡,疏通大便,注意休息。  (1)早期用发汗疗法 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2)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3)中成药 疏

治疗慢性胃炎的相关介绍

  大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可逆转,少部分可转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胃炎随年龄逐渐加重,但轻症亦可逆转。因此,对慢性胃炎治疗应及早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开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应坚持治疗。  1.消除病因  祛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如避免进食对胃黏膜有强刺激的饮食及药品,戒烟忌酒。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