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优势地位下降导致抑郁的神经机制

抑郁症是影响人类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全球大约有超过3.5亿的人被抑郁症困扰,但它背后的发病机制人们还知之甚少。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胡海岚教授团队历经6年实验,建立了优势等级下降导致抑郁样行为的动物模型,并揭示了这一过程中的关键神经机制。相关成果于1月24日在《细胞》杂志发表。 论文审稿人认为,该项研究建立了更接近于人类社会情况的抑郁症小鼠模型,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实验与证据。 王者的“滑铁卢” 优势等级在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中普遍存在。为了在实验室的场景中测试动物的优势等级地位,胡海岚团队早在2011年在《科学》杂志首次引入并标准化了“钻管测试”的方法,通过在管中的输赢判断小鼠的优势等级:让两只小鼠在只容一只小鼠通过的管道中相遇,狭路相逢“优”者胜,等级高的小鼠会在30秒内将对方逼退。 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社会等级都对其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动物行为学家珍妮·古道尔通过对黑猩猩的细致观察,发现原本处于高等级......阅读全文

这项研究为青少年抑郁症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新见解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教授贾志云和磁共振研究中心教授龚启勇团队在《青少年健康杂志》发表了文章,首次揭示了重度抑郁症青少年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的拓扑组织模式,为青少年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好发于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抑郁症存在较高的自杀风险,但其神

Cell:大脑神经网络预测抑郁症风险

  根据最近由杜克大学研究者们做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大脑不同区域的电信号交流进行检测,或许能够预测以及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研究者们发现容易患抑郁症的小鼠大脑电信号网络与抵抗力较强的小鼠的大脑网络存在明显差异。如果这一发现能够在人体水平得到验证,那么将会更好地预测人们患精神类疾病,例如抑郁症的风险。

刺激耳部迷走神经能改善抑郁症状

  我国科学家经过10多年研究,利用自主研发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治疗抑郁症取得了良好临床疗效。这些科学家的论文不久前发表在国际情感障碍学会主办的《情感障碍》杂志上。  迷走神经是最长的脑神经,广泛分布于心肺胃肠及血管组织中。迷走神经刺激术是近10余年来国际上兴起的用于治疗某些顽固性疾病的有效物理治疗方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获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江宁研究组采用基因操作小鼠,结合行为学、脑片膜片钳、化学遗传学和在体光纤记录等技术研究发现:位于下丘脑室旁核的兴奋性突触后蛋白PSD-93在抑郁症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相关成果9月18日在线发表于神经病理学知名期刊《Acta 神经病理学》上。  抑郁症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疾

揭示!抑郁症与睡眠问题的脑调控机制

  罹患抑郁症何以通常伴有睡眠问题?由复旦大学科学家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在脑神经机制层面为这一问题给出答案。其研究结果显示,外侧眶额皮层,楔叶以及背侧前额叶皮层等脑区,共同构成抑郁问题与睡眠质量关系的脑神经环路基础。这一研究有望为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问题,甚至给治疗抑郁症带来革命性突破。  近日,该

抑郁症与睡眠的脑调控机制首获揭示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与英国华威大学、牛津大学等合作,首次发现了抑郁症与睡眠问题的共病病理机制,有望为改善大众尤其是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问题,甚至为治疗抑郁症带来革命性突破。7月26日凌晨,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卷》。  临床上,70%的抑郁症患者

《Nature》校正机制挽救神经退化

  科学家们知道,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症等神经系统疾病体现在有缺陷的蛋白质沉积。虽然这些蛋白质沉积的原因仍然不明,但大家知道,当细胞不能向蛋白质合成传递恰当遗传信息时就会导致蛋白异常聚集。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Susan Ackerman和她的同事们首次发现了一种危及生命的大脑疾病的起因,经鉴

影响食欲的神经反馈机制

  我们为何会对某些食物产生厌恶情绪?这是因为从肠道到大脑的信号导致了这种反感情绪的产生。  传统观点认为,大脑中存在一种抑制进食的回路-它来自胃部,如果过分激活它会使人们感到不适。  现在,一项细胞代谢研究在小鼠中发现了第二条回路。密歇根州营养肥胖症研究中心主任Randy Seeley博士以及研究

《神经科学杂志》:抑郁症相关化学物质被发现

  美国科学家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在大脑发育和焦虑症中起重要作用,相关研究发表在5月13日出版的《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对细胞机理在焦虑中作用的认识,有可能为焦虑症和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提供靶点。   美国密

我国科学家揭示抑郁症神经生物学亚型

  抑郁症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疾病负担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然而从儿童青少年到整个成年时期,抑郁症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为疾病诊治带来了巨大挑战。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基于抑郁症磁共振脑影像大数据和脑功能连接组学规范化模型,识别了抑郁症神经生物学亚型。该成果于近日发表在《Biological Psych

激活特定神经元能够缓解雄性小鼠的抑郁症状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作者发现:直接激活一种兴奋性神经元可能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状,至少对男性而言如此。  在这一研究中,作者通过观察前额叶皮层(这是一个涉及复杂行为的大脑区域,并且已知在重度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发现SIRT1基因在兴奋性神经元中失活,是造成症状的原因。相关结果发表在《Mol

研究发现脑发育神经环路机制

  5月2日,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该校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吴强在一项国际合作研究中,发现原钙粘蛋白基因簇表达的一个特定异构体决定5-羟色胺能神经环路的组装和轴突空间规则排列,相关研究成果日前以长篇研究论文形式发表于《科学》。  先前研究发现原钙粘蛋白基因簇编码的原钙粘蛋白质群在大脑神经细胞类型多样

简述神经型白塞病的发病机制

  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根据病理组织所见,主要为血管周围及脑膜细胞浸润及炎性水肿及弥漫性胶质细胞增生,病损以脑干多见(约占95%),主要侵犯脑桥、中脑、内囊等部位。

研究揭示神经细胞“交流”机制

研究人员揭示细胞“密语”机制。       图片来源:Michel Herde 如果你想在繁忙的环境中与朋友分享一个秘密,你可以试着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关上门不让别人偷听你的谈话。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也在“紧闭的门”后相互交流。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德国波恩大学等机构开展的一项国际研究表明,一

心理所研究深化对重度抑郁症患者奖赏加工的脑神经认识

  大脑奖赏系统的功能失常是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患者快感缺失等症状的潜在脑机制。近年来,关于MDD患者奖赏加工的大量脑成像研究已产生丰富的成果,然而由于研究范式的多样性以及研究手段和样本的差异,很难对各种实验结果形成清晰的认识。   为了解

“所思同步”或是灵长类神经机制的关键

  英国《自然》杂志旗下《科学报告》近日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称,美国科学家首次同时测量了两只猴子的脑活动,发现社交可导致猴子的大脑活动同步,而这种“所思同步”或是灵长类动物社交联系和社交学习背后的神经机制的一个关键部分。   脑活动是人类积极探索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大多数脑研究,主要方法都是探

“所思同步”或是灵长类神经机制的关键

  科技日报北京4月1日电 英国《自然》杂志旗下《科学报告》近日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称,美国科学家首次同时测量了两只猴子的脑活动,发现社交可导致猴子的大脑活动同步,而这种“所思同步”或是灵长类动物社交联系和社交学习背后的神经机制的一个关键部分。   脑活动是人类积极探索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大多数

研究揭示动物社交欲望的神经机制

  10月22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岩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Social attraction in Drosophila is regulated by the mushroom body and serotonergic system的研究论文,研究

神经源性关节病的发病机制

  由于 神经功能障碍,深感觉和痛觉缺失,不能自觉地调整体位,关节反复受到机械性损伤,加之局部神经-血管营养障碍和代谢不良,共同引起关节和软组织退行性破坏。NA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既往较普遍认为是由于神经病变而引起关节损伤。但自从Charcot描述本病以来,已经支持神经血管性机制,亦即神经性营养

研究发现光偏好行为神经环路机制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杜久林研究组发现,通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隆凸丘脑组成的非对称性视觉通路,左边背侧缰核介导了斑马鱼的光偏好行为。该研究揭示了缰核介导光偏好行为的新功能,并首次在脊椎动物中发现了光偏好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相关成果2月9日在线发表于《神经元》。  杜久林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光偏

叶酸缺乏神经病的发病机制

  叶酸缺乏并发神经损害的发病原理,目前认为在神经元的代谢中,叶酸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叶酸是核蛋白DNA和RNA合成所必需的辅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叶酸缺乏或其代谢发生紊乱都可使RNA合成障碍,而RNA对蛋白合成具有重要作用,中枢神经系统蛋白合成速度快,由于神经元需要丰富的能量以及递质,致使神经元

神经根激惹症状的发病机制

  1.主要病因:众所周知,腰椎间盘在脊柱的负荷与运动中承受强大的压应力。大约在20岁以后,椎间盘开始退变,并构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因。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下列因素有关:  (1)外伤:对临床病例的观察表明:外伤是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儿童与青少年的发病,与之密切相关。在脊柱轻度负荷和快

神经胶质细胞的参与机制相关介绍

  胶质细胞表面有细菌和病毒受体,以及大量神经递质和调质,肾上腺素、肽类、嘌呤等受体的表达。鞘内注入细菌、病毒、神经递质和调质可以致痛。在疼痛刺激条件下,脊髓水平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GFAP和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CR3的表达水平大大增加。表明脊髓水平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可被痛刺激所激

Glia:神经干细胞再生的机制

  “与哺乳动物不同,斑马鱼拥有超强的神经元再生功能,因此在大脑受到损伤后能够快速激发脑组织再生过程。然而,它们的基因与人以及小鼠却无太大差异”。该研究的作者,来自Waseda大学分子神经学系的教授Toshio Ohshima说道:“此前有研究表明斑马鱼的神经元再生功能能够应用于小鼠,因此或许人类也

揭示睡眠稳态调控的神经环路机制

睡眠是动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人类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睡眠,但当前研究仍不清楚睡眠是如何被调节的。经典的睡眠调控模型认为,睡眠的调节分为昼夜节律和睡眠稳态两个方面。昼夜节律通过内在的生物钟控制一天中睡眠觉醒的时间;睡眠稳态主要由睡眠压力进行调控,控制机体获得一定的睡眠量。随着清醒时间的延长,睡眠压

Science:奇妙的神经元补偿机制

  科学家们知道,大脑奖赏回路(reward circuit)中的神经元电活性失衡,会使小鼠更容易出现抑郁症行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尝试了多种干预方式,不过现在出现一个新的转机。   西奈山Icahn医学院的研究团队没有像通常那样抑制异常神经元的活性,反而进一步增强它们的活性。这一措施最终

神经干细胞再生机制揭示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一个研究小组最新研究发现,哺乳动物的大脑在形成时,神经干细胞可以灵活地再生“形状”。这一机制的发现,揭示了细胞不为人知的行为。  动物大脑发育过程中,产生神经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神经干细胞称为“放射状胶质”。放射状胶质是一种细长柱状的细胞,有两个从细胞核上下延伸的突起,具有

浙大李晓明教授《Nature-Medicine》揭示大麻治疗抑郁症新机制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多伦多大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医学联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条参与抑郁症发病的新神经环路并揭示了大麻治疗抑郁症的新机制。  抑郁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我们对抑郁症的病理机制仍然知之甚少。临床上对于抑郁症的诊断

Nature-专家点评丨李晓明团队揭示大麻治疗抑郁症新机制

  北京时间1月15日凌晨,李晓明教授团队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annabinoid CB1 receptors in the amygdalar cholecystokinin glutamatergic afferents to nucleus accumbens m

兴奋性突触后蛋白PSD93在抑郁症发病中具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江宁研究组采用基因操作小鼠,结合行为学、脑片膜片钳、化学遗传学和在体光纤记录等技术研究发现:位于下丘脑室旁核的兴奋性突触后蛋白PSD-93在抑郁症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神经病理学知名期刊《Acta 神经病理学》。  抑郁症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疾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