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在地面探索宇宙的青年:牵引“星星”,逐梦九天

宇宙,广袤而深邃;星空,悠远而神秘。几千年来,人类对飞天的向往,对探索的渴望从未停止。从托举神舟、遥控嫦娥到牵引“玉兔”、驾驶“祝融”,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青年科技人才群体精测妙控、逐梦九天,一次又一次见证和创造着中国人筑梦太空的新纪录。 这群在地面不断探索宇宙的年轻人,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行星探测工程飞行控制和航天器长期管理任务中,担负着指挥调度、轨道设计、空间操控等至关重要的职能。 一屏数据、一支话筒、一个操作台,是“北京明白”的标配。 灯火通明、通宵达旦的飞控大楼,和星光点缀、银杏摇曳的航天城大道,也始终陪伴着他们。 一名合格的“北京明白”需要具备哪些素质?高健牢记着组长杨彦波强调的“四商”:一是体商,二是情商,三是智商,四是逆商。“体商”,是指身体素质一定要好,才能扛住高密度、高风险、高频率、高标准、高关注、高压力的工作节奏;“情商”,是指需要掌握高超的沟通技巧和协调方法,才能......阅读全文

除了探索宇宙 航天力量还这样造福人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报告中提到,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航天领域的一次次突破都引发全国人民的关注。而除了向浩瀚宇宙进发,航天力量还在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相关专家围绕如何服务百姓生活、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等话题带来了“航天声音”。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中国空

核废料助航天器探索宇宙更深处

  英国《自然》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当地时间11月22日至23日在巴黎召开的欧洲空间局(ESA)理事会会议上,ESA同意资助名为“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能源的欧洲设备”(ENDURE)的计划。该计划旨在开发由放射性同位素镅-241提供电能的装置,以替代现有的钚-238电池,助力欧盟探索月球及更遥远的地

在地面探索宇宙的青年:牵引“星星”,逐梦九天

  宇宙,广袤而深邃;星空,悠远而神秘。几千年来,人类对飞天的向往,对探索的渴望从未停止。从托举神舟、遥控嫦娥到牵引“玉兔”、驾驶“祝融”,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青年科技人才群体精测妙控、逐梦九天,一次又一次见证和创造着中国人筑梦太空的新纪录。  这群在地面不断探索宇宙的年轻人,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航天器“体检”进入“快”时代

  随着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踏上地月转移的征途,一组组反映其各系统运行状态的“生理参数”,汇集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这里,遥测岗位的科技人员正用一套自行研发的软件系统破译、输出、监控这些参数,为飞行试验器做着“体检”。该中心专家介绍,该软件系统包含遥测快速处理、信息快速监控和故障快速诊断

航天探索: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最近,中国航天很火。通过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我们发现了月球上的新矿物“嫦娥石”。借助天问一号和“祝融号”火星车,我们发现火星上真的有水。有了中国空间站,我们的航天员不仅完成了多次出舱活动,还在太空进行“种菜”等科学实验……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党的十八大以

NASA撤销火星探索任务 火星生命发现或推迟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2013年预算将面临严峻的形势,行星科学部的经费下降直接导致了已取得巨大成功的火星科学任务被削减一半的科研经费。首当其冲的是两项与欧洲空间局合作的2016年“痕量气体轨道探测器”与2018年“火星生命探索者”(火星车),它们都属于“火星天体生物探索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

逐梦科学世界 探索浩瀚宇宙

“确切说,我们是在本宇宙室女座超本星系团本星系团猎户座悬臂太阳系第三环。”配合着地球逐渐隐匿在璀璨银河的画面,《梦幻西游》主角逍遥生“现身”科普动画《梦幻书院》,正在与小伙伴剑侠客、骨精灵讨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究竟需要出动多少只喜鹊,才能帮助“牛郎”与“织女”搭通跨越银河系的“鹊桥”。为了进一步激

我国已具备探测火星条件 可发射探测器落到火

  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探索月球,我国已经具备开展火星探测的条件。   叶培建表示,深空探测,必须要走到比月球更远的地方,我国航天人在嫦娥一号完成后就设想探测火星。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已比较成体系。尤其是探月工程二期后,我国建

探索火星——“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研制团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408.shtm 一系列探火成绩取得的背后,离不开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中国航天人。 在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设计师正在对火星环绕器的状态进行验证。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总体

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工作者坚守一线、潜心科研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很多科技工作者在各自岗位上度过。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任务大厅到地下700米的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站,从之江实验室的模拟火星试验场到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技工作者坚守一线、潜心科研,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持续奋斗着。   航天

2023:宇宙探索向更远深空迈进

  2022年无疑是太空年,世人惊叹于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拍摄到的奇妙图像,看到了银河系的黑洞,也见证了中国天宫空间站主要配置组装完成。  展望2023年,科学家们将探索更加遥远的深空,揭示更多宇宙的奥秘。  木星冰月探测器升空  2023年4月,欧洲航天局将发射“木星冰月探测器”,这将是欧洲首个

2023:宇宙探索向更远深空迈进

2022年无疑是太空年,世人惊叹于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拍摄到的奇妙图像,看到了银河系的黑洞,也见证了中国天宫空间站主要配置组装完成。 展望2023年,科学家们将探索更加遥远的深空,揭示更多宇宙的奥秘。木星冰月探测器升空 2023年4月,欧洲航天局将发射“木星冰月探测器”,这将是欧洲首个旨在

探索元宇宙中的“牛顿定律”

随着元宇宙概念升温,人们对元宇宙塑造的数字世界充满想象。正如真实世界依照物理规律运行一样,“真实”元宇宙数字世界的构建离不开现代物理仿真技术的支撑。5月24日下午,复旦大学庆祝建校118周年相辉校庆系列学术报告中,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立华教授回顾了物理仿真技术的发展、物理引擎的基本计

人类何时登陆火星?专家称未来15-20年或有可能

人类离真正登陆火星还有多远  ――访“火星-500”试验中方项目负责人陈善广  陈善广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我国载人航天领域航天医学工程学科带头人。  2月14日,有中国志愿者王跃参加的人类首次全面模拟载人火星探测试验

中国科技馆“航天点亮梦想” 未来科学节开启“火星嘉年华”

    《航天里的“元宇宙”》科普讲座。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2022年4月24日的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到来前夕,中国科技馆23日联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共同开展以“航天点亮梦想”为主题的“中国航天日”科普教育活动,中国科技馆“未来

巡天遥望那颗星 人类探索火星之旅

   火星,在英语中被称为玛尔斯(Mars,意为战神),古汉语中则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时常变动让人无法捉摸而称之为“荧惑”。火星的火红色,自古就吸引着人们。除了绚丽的外表,火星因其“类地”的内在,更吸引着现代科学家。  浩渺星空,拥有无数反射着太阳光的星体,其中有一颗,人类倾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落户北京飞控中心

  记者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获悉,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近日落户该中心。实验室的设立将有力推动我国航天飞行动力学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应用,为我国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当前和未来重大航天工程实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据介绍,实验室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为主要依托单位,联合西

火星微生物或隐藏地下与地球生命有相似DNA

  据国外媒体报道,自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海盗系列探测器发送回关于火星生命的不确定结果后,此后超过三十年的时间内没有人发现火星上存在生命的迹象。基因研究所的克雷格・文特尔(Craig Venter)博士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在上周位于纽约举行的在线会议上,文特尔博士提出了通过向火星发送DNA程序装置

深空探测重要科学问题全球征集活动开展

  11月24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在联合国/中国空间探索与创新全球伙伴关系大会期间,举办月球与深空探测特别会议,发布深空探测重要科学问题全球征集活动。  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人类对月球、行星及行星系、小行星、太阳及日球层及其以远的宇宙空间开展深空探测任务近300次,取得了大量科学发现和技术成果,

人类实现登月48周年:探索太空,惊喜不止于此

  “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1969年7月20日,即48年前的今天,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用这样一句而今听来依然掷地有声的话语,道出了人类首次完成登月壮举时的激动与豪迈之情。  面对充满着无限未知的浩渺太空,人类探索与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止。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次登月、第一座国际空间站、

代表委员谈太空探索: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献智慧

  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里有不少科学家,在他们看来,中国可以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去月球背面:  为深空探测打下基础  “太空探索无止境,地球可能不会去‘流浪’,但人类一定会走向深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杨孟

香港科研人员研制太空仪器远征火星

  由香港科研人员研制的精密太空仪器“行星表土准备系统”将于11月8日随俄罗斯太空船升空,展开为期一年的太空探索之旅,其间将登陆火星卫星进行土壤分析,尝试揭开火星及宇宙形成之谜。  此次太空任务名为“火卫一土壤”,是中国与俄罗斯首次合作的策略性太空计划,也是人类史上首次登陆火星最大的卫星“

欧洲航天局首次在火星上“直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198.shtm

追寻太空探索梦想 成就航天强国伟业

  2月20日,我有幸作为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代表中的一员,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梦想、创新、实干”这6个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公元前13世纪甚至更

王亚平:探索浩瀚宇宙 播种科学梦想

“大家好,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主讲……”声音从远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传回地面课堂,屏幕前的学生凝神屏息,看着由神舟十号乘组航天员进行的现场直播! 2013年6月20日,中国人第一次把课堂搬到了太空。之后,2021年12月9日、2022年3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

NASA资助12家公司研制深空探测技术 到达火星只需39天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选择了12家不同的公司,资助他们研制和推动先进的深空探索技术,包括动力更强劲的新型离子发动机、更好的载人航天器以及小型卫星等。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NASA的这一项目名为“合作伙伴关系下的下一步空间探索技术”,包括12家公司,其中的艾德·阿斯特拉火箭公司

“天问”携“祝融”成功落火 国际媒体纷纷点赞

   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的遥测信号确认,北京时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对此,国际媒体纷纷发文点赞。 《自然》杂志在报道文章中称:“‘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是迄今为止中国深空探测能力的最大考验。”报道援引

美投资二维宇宙飞船清理太空垃圾 助力未来太空探索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投资研发二维宇宙飞船,这种航天器使用特殊的二维薄膜材料制成,可以包裹住太空垃圾并使其离开轨道。  二维宇宙飞船的推进剂以液体形式储存在两片薄膜之间宽度为10微米的缝隙中。一个大小为1平方米的二维宇宙飞船重量约为35克,因此这种宇宙飞船将大大降低太空发射的

国际太空站实验出结果 宇宙实际辐射量或被高估

  载人太空探索任务危机四伏,尤其被认为致癌的宇宙辐射,大幅限制了航天员在太空舱外安全逗留的时间。不过国际太空站一项实验结果显示,人们可能高估了宇宙辐射的剂量,它对航天员的威胁或不如之前想象中危险,未来航天员在舱外逗留的时间可能增加,有助加强探索效率。  据香港《文汇报》1月5日报道,宇宙辐射是来自

“羲和号”屡创佳绩 我国正式步入自主探日时代

昨天(30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的成果,创下五个国际“首次”,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自主“探日”时代。 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再到天问探火,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从未停止。现在,随着羲和号公布的这份成绩单,让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