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嗜酸性筋膜炎的简介

嗜酸性筋膜炎是指一种累及肢体皮肤深筋膜而有硬皮病样表现的结缔组织疾病,又称伴高γ球蛋白血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弥漫性筋膜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弥漫性筋膜炎、舒尔曼综合征等。本病可能为局限性硬皮病的皮下型。临床上较少见。主要表现为皮损突然发作,硬皮病样皮肤损害,末梢血嗜酸粒细胞显著增高。......阅读全文

嗜酸性筋膜炎的简介

  嗜酸性筋膜炎是指一种累及肢体皮肤深筋膜而有硬皮病样表现的结缔组织疾病,又称伴高γ球蛋白血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弥漫性筋膜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弥漫性筋膜炎、舒尔曼综合征等。本病可能为局限性硬皮病的皮下型。临床上较少见。主要表现为皮损突然发作,硬皮病样皮肤损害,末梢血嗜酸粒细胞显著增高。

嗜酸性筋膜炎的诊断

  根据患区特有的皮下深部组织硬肿及皮面有与浅静脉走向一致的线状凹陷,伴局部酸胀,结合发病前常有过度劳累、外伤、受寒等诱因,不难诊断,必要时作病损活组织检查协助诊断。  本病有时需与成人硬肿病相鉴别,后者常起病于颈项部,随后波及面、躯干,最后累及上、下肢;皮损呈弥漫 性非凹陷性肿胀、发硬;发病前常有

嗜酸性筋膜炎的治疗

  丹参注射液16~20ml(2ml含生药4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作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3~6个疗程常有较好效果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口服或静脉滴注对部分病例有效对早期病例采用糖皮质激素有一定效果常用泼尼松每日30~60mg连服1~3个月非甾类抗炎药对缓解关节肌肉酸痛有辅助作用其

嗜酸性筋膜炎的诊断及治疗

  诊断  根据患区特有的皮下深部组织硬肿及皮面有与浅静脉走向一致的线状凹陷,伴局部酸胀,结合发病前常有过度劳累、外伤、受寒等诱因,不难诊断,必要时作病损活组织检查协助诊断。  本病有时需与成人硬肿病相鉴别,后者常起病于颈项部,随后波及面、躯干,最后累及上、下肢;皮损呈弥漫 性非凹陷性肿胀、发硬;发

嗜酸性筋膜炎的临床表现

  以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久为2︰1。发病年龄30-60岁为多。发病前常有过度劳累史,剧烈运动、外伤、受寒及上呼吸道感染等亦可能诱发本病。  常以肢体皮肤肿胀、绷紧、发硬起病,或兼有皮脸红斑及关节活动受限。病变初发部位以下肢尤以小腿下部为多见,其次为前臂,少数从股部、腰腹部或足背等处起病。病程中累及四

嗜酸性筋膜炎的实验室检查

  血液红细胞计数轻度减少,白细胞计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血沉增快,丙种球蛋白增高,IgG和/或IgM增高,循环免疫复合物增高,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少数阳性。血清肌浆酶CPK和AST少数增高,24小时尿肌酸排出量少数可轻度升高。甲皱微循环检查显示管袢变短,畸形支增多,部位袢顶淤血,血流呈粒状

嗜酸性肉芽肿的简介

  嗜酸性肉芽肿(EG)是一种孤立性的组织细胞的非肿瘤性质的异常分化。嗜酸性肉芽肿是郎罕氏细胞增多症的一种表现,以前称为组织细胞增多症X。嗜酸性肉芽肿多发生于5-10岁的儿童,侵犯部位为骨骼和肺。这占郎罕氏细胞增多症病例的60-80%。黑人本症极少见。  嗜酸性肉芽肿可见于颅骨,下颔骨、脊柱和长管骨

嗜酸性筋膜炎有哪些并发症

  1、关节或肌肉酸痛、乏力、低热等;  2、关节挛缩和功能障碍;  3、纤维性外周性神经病变;  4、有报道肺、食管、肝、脾、甲状腺和骨髓也可受累,如心包积液,阻塞为主的混合性通气障碍等

嗜酸性筋膜炎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病因  嗜酸性筋膜炎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季节性抗原(某些变应原、病毒等)有关的一种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  以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久为2︰1。发病年龄30-60岁为多。发病前常有过度劳累史,剧烈运动、外伤、受寒及上呼吸道感染等亦可能诱发本病。  常以肢体皮肤肿胀、绷紧、发硬起病,或兼有皮脸红斑

嗜酸性粒细胞性肌膜炎的临床特征

中文名称嗜酸性粒细胞性肌膜炎英文名称eosinophilic myolemmitis定  义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特征为皮下筋膜层增厚变硬、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关节挛缩等。应用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免疫病理、临床免疫(二级学科),移植免疫及其他(三级学科)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简介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CEP)又称迁延型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肺炎(chroniceosinophilicpneumonia,CEP)。高峰年龄是30~40岁,妇女几乎是男性的2倍。大部分病例为高加索人,1/3~1/2的患者有过敏性鼻炎或鼻息肉等病史,另外有2/3的病人有成人发作性哮喘或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的简介

  嗜酸性粒细胞(eos)是白细胞中的一类细胞,仅占0.005—0.05,在某些皮肤病、寄生虫病、变态反应、血液病、伤寒、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可用于观察传染病预后、手术和烧伤病人的预后等,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检查临床上仍在广泛应用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简介

  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以骨骼病变为主或局限于骨的组织细胞增生症。病因不明。基本的病变为肉芽肿,色棕黄或灰黄,如有出血,则为暗红色,有韧性而不像坏死组织那样脆弱,边界清楚,穿破骨皮质后可侵入软组织,镜下见有大量良性的组织细胞和成熟的嗜酸粒细胞,间杂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坏死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简介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粒细胞一样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剌激因子(GM-CSF)、白介素3(IL-3)、白介素5(IL-5)等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成熟为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杀伤细菌、寄生虫的功能,也是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细胞

嗜酸性筋膜炎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液红细胞计数轻度减少,白细胞计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血沉增快,丙种球蛋白增高,IgG和/或IgM增高,循环免疫复合物增高,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少数阳性。血清肌浆酶CPK和AST少数增高,24小时尿肌酸排出量少数可轻度升高。甲皱微循环检查显示管袢变短,畸形支增多,部位袢顶

嗜酸性的概念

嗜酸性是生物化学中的一种界定,主要是针对细胞染色而言的,嗜酸性细胞多为紫红色。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简介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不适、厌食、体重减轻、阵发性干咳和哮喘或气喘,周围血嗜酸粒细胞数显著升高,几周后可自行缓解。  发病与丝虫感染引起的过敏反应相关,为Ⅰ型、Ⅲ型变态反应,也可能与Ⅳ型变态反应相关。任何年龄都可发病,25~40岁是好发年龄,多为青年女性。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简介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CEP)又称迁延型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肺炎。高峰年龄是30~40岁,妇女几乎是男性的2倍。大部分病例为高加索人,1/3~1/2的患者有过敏性鼻炎或鼻息肉等病史,另外有2/3的病人有成人发作性哮喘或有其他呼吸道症状。本病较单纯型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病程长,通常为2~6

关于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简介

  其为不明过敏原引起的超敏反应。主要病理改变为急性弥漫性肺泡损害。肺泡腔、间质和支气管壁可见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大部分病例可有透明膜形成,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后期可见间质水肿、炎症细胞大量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没有血管炎和肺外脏器受损表现。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发病没有性别和年龄差异,部

小儿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简介

  小儿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pediatric tropical eosinophilia)是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这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一些热带病,主要是寄生虫病和寄生虫感染有关,是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一种类型。

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症状简介

  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tropical eosinophilia一种表现为肺部变应性炎症反应的综合征。又称肺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一般认为是寄生于其他动物的丝虫偶尔感染人体时产生的过敏反应,因人体的免疫机制消灭微丝蚴释放出致敏物质所致,此过程主要发生于肺部,故本病实为潜隐性丝虫病。主要表现长期

关于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简介

  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pulmonary eosino-philia,PE),又称嗜伊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组以循环或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增高为特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急、乏力、低热、咳嗽和喘息等症状。X线检查肺部有斑片、云雾状的散在或游走性浸润灶;全身症状轻重不一,病程经过差异也很大

嗜酸性筋膜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临床表现  以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久为2︰1。发病年龄30-60岁为多。发病前常有过度劳累史,剧烈运动、外伤、受寒及上呼吸道感染等亦可能诱发本病。  常以肢体皮肤肿胀、绷紧、发硬起病,或兼有皮脸红斑及关节活动受限。病变初发部位以下肢尤以小腿下部为多见,其次为前臂,少数从股部、腰腹部或足背等处起病。

一种少见的疾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筋膜炎

嗜酸性粒细胞性筋膜炎(EF,也称为舒尔曼综合征)是一种不常见疾病,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EF的早期阶段是肢体或躯干红斑和水肿,后来是皮下筋膜的胶原增厚,疾病早期可以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病因 嗜酸性筋膜炎的病因(EF)是未知的。可能诱发因素包括:剧烈运动,血液透析,螺旋体感染,

什么是嗜酸性?

中文名嗜酸性外文名acidophilia嗜酸性生物化学中的一种界定主    要针对细胞染色而言的定义:组织细胞内碱性物质与酸性染料有亲和力 染色结果为红色。嗜酸性是生物化学中的一种界定,主要是针对细胞染色而言的,嗜酸性细胞多为紫红色。嗜酸性细胞多为紫红色。嗜酸性细胞多为紫红色,而嗜碱性细胞则被染成蓝

特发性高嗜酸性细胞综合征的简介

  特发性高嗜酸性细胞综合征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包括嗜酸粒细胞心内膜炎均属此组疾病。  病因迄今未明,有认为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病变组织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广泛浸润,约80%的患者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约50%的患者有个人或家庭变态反应史,故本病可能系对内、外源性过敏原

关于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简介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病程及肺部x线表现常较迁延,往往超过1月,患者女性多于男性,比例为2:l,以30—40岁中青年发病率高。寄生虫中以钩虫和蛔虫所致者多见,药物中以呋喃妥因多见,其他病因还有球孢子菌病,布鲁杆菌病等。肺泡和间质内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包括巨噬细胞、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近

关于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的简介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是一组嗜酸性粒细胞持续高度增生,并伴有多种器官损害疾病的统称,特征是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及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多数患者发病原因不清,称为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有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则由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如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或寄生虫感染等引

嗜酸性粒细胞的形态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描述:细胞呈圆形,直径13-15μm.胞质内充满粗大、整齐、均匀、紧密排列的砖红色或鲜红色嗜酸性颗粒,折光性强。细胞核的形状与嗜中性白细胞相似,通常有2-3叶,呈眼镜状,深紫色。嗜酸性粒细胞容易破碎,颗粒可分散于细胞周围。

嗜酸性粒细胞概述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白细胞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