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人每食用10条鲫鱼,有7条出自他的团队

他是鱼类遗传育种学家,40年专注研究“一条鱼”,让味美价廉的鲫鱼跃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他是享誉国际的“鱼院士”,和同行科学家一道鼓与呼,改变社会偏见,促进世界推广中国的“蓝色转型”经验。 他是科普达人,在他的倡导和带动下,一批各领域科学家热情参与科普,拉近了自然科学和大众的距离。 春节期间,《中国科学报》记者走进了武汉东湖畔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桂建芳院士的办公室。室外虽是寒风瑟瑟,室内却是一派生机勃勃:门口一个硕大的玻璃缸里,一群银鲫正在追逐嬉戏;办公沙发旁另一个略小的鱼缸里,几对光灿灿的金鱼正在撒欢儿。 “金色的叫‘金兔’,白色的叫‘玉兔’,色彩非常纯正。”67岁的桂建芳说起鱼就来了兴致。他向记者介绍,不久前,他的团队成员把龙睛性状和白化性状精准转移到当下流行的适合侧视观赏的百褶裙狮子头金鱼中,三者相互结合,研发出了十多个金鱼新品系,让金鱼更具观赏性和市场价值。 桂建芳说,他做科普也是从自......阅读全文

中国人每食用10条鲫鱼,有7条出自他的团队

  他是鱼类遗传育种学家,40年专注研究“一条鱼”,让味美价廉的鲫鱼跃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他是享誉国际的“鱼院士”,和同行科学家一道鼓与呼,改变社会偏见,促进世界推广中国的“蓝色转型”经验。  他是科普达人,在他的倡导和带动下,一批各领域科学家热情参与科普,拉近了自然科学和大众的距离。  春节期间

桂建芳院士团队研究成果为金鱼从头驯化奠定基础

桂建芳院士团队研究成果被选作《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封面文章。受访者供图基于精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创建的金鱼新品系。受访者供图《中国科学报》记者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悉,历经五年持续研究,该所桂建芳院士团队鉴定出金鱼龙睛和白化性状的因果基因并建立精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日前该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

中科院培育出高产异育银鲫新品种“中科5号”

“中科五号”鱼苗: 刚出膜的“中科五号”幼鱼 “白水塘边白鹭飞,龙湫山下鲫鱼肥。”中国人对鲫鱼的热爱古已有之,这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因其适应性强、肉质细嫩鲜美,而备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欢迎。 为了让中国人吃上、养上更好的鲫鱼,中国科学院的一支科研团队在鲫鱼品种培育领域深耕了数十年。记者

水生所中俄鲫鱼资源遗传评价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被认为起源于欧亚大陆东部的鲫鱼复合种由二倍体鲫和三倍体银鲫组成,其二倍体鲫行有性生殖,而三倍体银鲫已通过人工繁育试验证实具有有性生殖和单性雌核生殖的双重生殖方式,这些特殊性已使鲫成为研究脊椎动物进化问题的一个独特物种。最近, 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主持的中俄鲫鱼资源遗传

中科院水生所获三项湖北省科技大奖

   8月4日,2015年度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武汉召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院士桂建芳荣获湖北省最高科技奖项突出贡献奖,省委书记李鸿忠为其颁奖。除此之外,水生所研究员解绶启、吴振斌分别主持的“鲫鱼的营养学及饲料技术研究与应用”、“水污染治理与水体修复生态工程关键技术研

鲫鱼血型鉴定试验

实验概要利用血型鉴定原理,鉴别鱼类血型鉴定方法。实验原理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存在的凝集原决定的。存在A凝集原的称为A血型,存在B凝集原的称为B血型。而血清中还存在凝集素。当A凝集原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B凝集原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一般A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B型标准血清中含有

何川、贾桂芳Nature子刊发布表观遗传学新成果

  来自芝加哥大学、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拟南芥m6A甲基化组(methylome)的独特特征。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11月28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芝加哥大学的何川(Chuan He)教授、Joy Bergelson教授以及北京大学

水生所科研人员到江苏淮安指导“中科3号”繁育技术

  3月31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淮安研究中心主任谢松光研究员、淮安市天参农牧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亚清一行到淮安天参农牧水产科技园区考察异育银鲫“中科3号”亲本成熟情况。  桂建芳实地考察了科技园区繁育基地现场,详细了解了今年“中科3号”繁育规划及前期准备工作,并

何川、贾桂芳研究组发文:植物mRNA化学修饰m6A去甲基酶

  近期,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何川、贾桂芳课题组在在高等植物N6-甲基腺嘌呤(m6A)动态可逆调控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工作以“ALKBH10B is An RNA N6-Methyladenosine Demethylase Affecting Arabidopsis Floral Transi

潘建伟吴季王贻芳畅谈未来颠覆性科技是什么

  3月8日,央视新闻《两会夜话》节目邀请全国政协委员潘建伟、全国政协委员吴季、全国人大代表王贻芳,谈论量子信息、高能物理、空间科学等前沿领域的热点话题。 主持人提问,除了你所在的科学领域,你心目中未来颠覆性的科技是什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表示,

首个水产类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宁德揭牌成立

  1月27日,由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宁德举行。据悉,这是目前为止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唯一一家水产类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林浩然,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及全国、省市相关人员参加了揭牌仪式。  据悉,2015年9月30日,科技部批准海鸥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建

“淡水生物学前沿科学问题”香山科学会议召开

  为凝练淡水生物学领域前沿科学问题,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启迪创新思路,5月20日至22日,第529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  本次会议主题是“淡水生物学的前沿科学问题”,包含“鱼类遗传与发育”、“鱼类分子免疫学”、“湖泊生态风险”、“淡水藻类生物学”等四个中心议题,由赵进东、朱作言、孟安明

用于测试鲫鱼鱼鳞的接触角值

测试像鲫鱼鱼鳞这样的表面,由于其表面平整度非常差,测试起来会非常困难。因而,必须采用一个专门的水平调整机构(这是我们独家提供专利技术)才能实现较好的水平调整。同时,对于鱼鳞反面由于其背景与液滴较难分辨出来,所以,全自动测试就不能完成。此时,对于国外其他仪器厂商就不能完成测试了,因为他们只有自动功能,

水生所在鱼类先天性免疫基因的功能研究取得两项新进展

几年来,由于水产动物重大病害频频发生以及病急乱用药、滥用药引起的水产品食品安全等隐患,国际上已形成了进行鱼类等水产动物免疫学研究的交叉学科,且尤为重视先天性免疫机制研究。近年来,水生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的支持下,已在渔业生物技术研究方向滋生出新的进行鱼类先天

湖北举行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

湖北省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现场。(湖北省科协供图) 为引导湖北广大高校师生和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10月27日,2022年湖北省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首场活动在武汉举行。 会上,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以《弘扬科研精神,坚持守正创新》为题,介绍了中科院水

“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 武汉分会场活动开幕

  近日,2022年“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武汉分会场)活动在汉举行。活动由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主办,华中师范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承办,湖北教育厅支持,华师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在汉各单位协办。  7月20日,开幕式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郝芳华

水生所揭示卵母细胞特异的H2A变体的生物学作用

  卵母细胞特异的组蛋白变体虽已被建议在早期胚胎发育中行使了重要功能,但其确切的证据及其生物学作用目前还不清楚。   最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研究员学科组在2009年从鱼类中鉴定出一个新的卵母细胞特异的H2A组蛋白变体(Biology of Reproduction, 81:

水生所在鱼类干扰素反应的调控机制研究上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研究员领导的鱼类发育遗传学与细胞工程学科组在脊椎动物干扰素反应的调控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脊椎动物应对病毒感染首先启动的是干扰素反应。在哺乳类动物中,干扰素反应的启动主要受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的调控。水生所研究发现,与哺乳

2022年长江经济带青年科学家论坛在武汉举办

2022年长江经济带青年科学家论坛在武汉举办。中科院武汉分院供图11月24日,2022年长江经济带青年科学家论坛在中科院武汉分院举办,中科院成都分院、上海分院、南京分院、昆明分院共设4个视频分会场。中科院院士、水生所研究员桂建芳,武汉分院副院长、分党组成员关武祥,成都生物所副所长李家堂出席论坛,10

水生所揭示银鲫单性和有性多重生殖方式的细胞和发育机制

  单性多倍体脊椎动物已知可采用雌核生殖、孤雌生殖或杂种生殖繁育后代。银鲫作为多倍体脊椎动物的特例,已被发现拥有单性雌核生殖和有性生殖多重生殖方式,然而,应答这些生殖方式的细胞和发育机制尚不清楚。  最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学科组通过β-tubulin和Spindlin共定位纺锤体

水生所揭示银鲫单性和有性多重生殖方式的细胞和发育机制

  单性多倍体脊椎动物已知可采用雌核生殖、孤雌生殖或杂种生殖繁育后代。银鲫作为多倍体脊椎动物的特例,已被发现拥有单性雌核生殖和有性生殖多重生殖方式,然而,应答这些生殖方式的细胞和发育机制尚不清楚。  最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学科组通过β-tubulin和Spindlin共定位纺锤体

水生所揭示鱼类PKZ和PKR激酶在抗病毒反应中的协同作用

  哺乳类eIF2a激酶家族有四个成员:PKR、PERK、HRI和GCN2,分别响应不同的细胞胁迫环境。当病毒感染细胞时,PKR被激活,然后磷酸化底物eIF2a阻断蛋白合成起始,抑制病毒复制。   鱼类eIF2a激酶基因首先获得鉴定的不是PKR,而是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研

生态学家刘建康院士九十华诞庆祝活动在武汉举行

9月1日,生态学家刘建康院士九十华诞庆贺活动在武汉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吴永文,湖北省政府郭生练副省长,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郑楚光、宋德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朱作言院士,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厅彭丽敏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刘瑞玉、杨弘远、赵尔宓

水生所与湖北省水产局签署科技合作协议

   签字仪式   8月20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赵进东院士率所班子成员和部分水产专家赴湖北省水产局,与湖北省水产局领导和部分专家进行了交流与座谈。   为充分发挥湖北省水产区位优势,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转变水产发展方式,促进湖北省的水产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已

江苏高邮市考察学习鲫鱼病毒疾病检测技术

  为提升水生动物疫病实验室的病毒检测水平,更有效、及时地确诊疱疹病毒II型等病毒性疾病,5月7日,高邮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4名技术人员赴宝应县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考察学习鲫鱼疱疹病毒II型检测技术,宝应县技术人员分别从提取DNA、PCR、电泳等步骤详细指导如何检

扶芳藤的介绍

  扶芳藤[1](拉丁学名:Euonymus fortunei (Turcz.) Hand.-Mazz.),卫矛科卫矛属植物。  扶芳藤叶薄革质,椭圆形、长方椭圆形或长倒卵形,生长旺盛,终年常绿,其叶入秋变红,是庭院中常见地面覆盖植物。扶芳藤喜湿润、温暖,较耐寒、耐阴,不喜阳光直射,生长于山坡丛林中

扶芳藤的简介

  扶芳藤[1](拉丁学名:Euonymus fortunei (Turcz.) Hand.-Mazz.),卫矛科卫矛属植物。  扶芳藤叶薄革质,椭圆形、长方椭圆形或长倒卵形,生长旺盛,终年常绿,其叶入秋变红,是庭院中常见地面覆盖植物。扶芳藤喜湿润、温暖,较耐寒、耐阴,不喜阳光直射,生长于山坡丛林中

扶芳藤的概述

  扶芳藤[1](拉丁学名:Euonymus fortunei (Turcz.) Hand.-Mazz.),卫矛科卫矛属植物。  扶芳藤叶薄革质,椭圆形、长方椭圆形或长倒卵形,生长旺盛,终年常绿,其叶入秋变红,是庭院中常见地面覆盖植物。扶芳藤喜湿润、温暖,较耐寒、耐阴,不喜阳光直射,生长于山坡丛林中

水生所揭示出异育银鲫“中科3号”培育形成的机制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研究员等在鉴定出可区分银鲫不同克隆系的分子标记,证实银鲫同时存在单性雌核生殖和有性生殖双重生殖方式的基础上,利用银鲫双重生殖方式,从D系银鲫(♀)与A系银鲫(♂)交配所产后代中筛选出少数优良个体,再经雌核生殖增殖扩群,经多代生长对比养殖试验评价

桂灵胶囊的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颗粒;气微香,味甘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