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土壤碳铁复合物对有机碳保护效应与机制研究获进展

南方稻田土壤富含铁矿物。有研究强调碳铁耦合对土壤有机碳长期储存和稳定的重要性,而由于碳铁复合物难以从土壤中分离,其对土壤有机碳的保护机制认识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吴金水研究团队以2线水铁矿、6线水铁矿(分别代表无定型和晶型铁矿物)及13C-葡萄糖为原料制备了四种碳铁复合物(包括2线水铁矿结合态高量、低量葡萄糖和6线水铁矿结合态高量、低量葡萄糖),并以高量、低量纯葡萄糖为对照,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在60天培养期内观测了稻田土壤碳铁复合物的矿化过程以及对土壤原有有机碳矿化的激发效应。研究表明,2线水铁矿结合态葡萄糖的累积矿化率比6线水铁矿结合态葡萄糖高~21%。仅葡萄糖添加刺激了土壤原有有机碳矿化,形成了正激发(~0.27 % SOC),但碳铁复合物输入抑制了土壤原有有机碳矿化,引起了负激发(-0.33% ~ -0.55% SOC)。CO2的激发效应强度取决于于水铁矿结晶度,即6线水铁矿结合态葡萄糖引起的CO2激......阅读全文

亚热带稻田施用生物质炭减排甲烷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稻田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其中甲烷(CH4)排放对稻田总温室效应贡献在75%以上。稻田排放的CH4占到全球CH4排放的12%,减少稻田CH4排放对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质炭是有机材料在少氧或无氧条件下裂解产生的一类含碳量高、疏松多孔的物质。生物质炭在农田上的施用具有增加土壤碳

影响土壤细菌的因素有哪些?

  有研究表明,长期施肥会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稻田土壤是"迷失碳"的重要吸纳场所之一,也是温室气体(CH4和N2O等)的重要排放源。大气温室气体的动态变化与土壤碳氮转化的微生物过程紧密相关。以湖南桃江国家级稻田肥力变化长期定位试验点为平台。采用PCR-克隆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不施肥(CK

土壤养分测试仪分析生物炭和土壤养分

全球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之一就是稻田,淹水稻田的CH4排放量占全球总 排放量的5%~19%,是温室气体减排研究的重点对象。稻田N2O排放主要发生在旱季,其排放量占全国农田排放总量的25%~35,水稻生长期间烤田会明显促进N2O排放。华东地区稻麦轮作系统是我国最典型的农业种植方式,所以如何

稻田土壤中隐藏的镉重金属元素——全自动消解仪

土壤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点,经济发展快速造成环境的污染,从各种渠道导致对土壤污染经过长期的富集重金属越来越严重,重金属通过植物、食品、动物等传递给人,从而人体会产生疾病。其中重金属镉对人体危害是比较常见,为了保护人体健康,需对各类食品进行检测,评判镉元素是否达到国家标准,从而就要对土壤进行镉重金属的

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相关

  土壤呼吸是土壤生态系统碳素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土壤碳素同化异化平衡作用的结果,也是碳素由陆地生态系统返回大气的主要途径,是土壤中生命活动的表征,准确测定其释放量是评价生态系统中生物学过程的关键;通过对土壤呼吸及其相关参数的监测,可估测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土壤CO2通量在时间和

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简述

  碳通量测量系统是一种用于地球科学、农学、林学、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领域的分析仪器,于2012年6月26日启用。  技术指标  1 工作条件:操作范围:温度:-20℃~45℃;相对湿度(RH):0~95% 2 分析控制单元 2.1 内存:1G数据存储;Compact Flash存储卡:类型Ⅰ

eosFD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

  名称: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 型号:eosFD 产地:加拿大   用途:eosFD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使用了Eosense公司的“强制扩散”技术,是一款能直接测量土壤气体碳通量的创新型系统。eosFD是一款可以完全独立运行的呼吸室,仅需很少的电量,为科研者测量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自由和无限可能。   

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概述

  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是一种用于农学、林学、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领域的分析仪器,于2010年12月13日启用。CO2测量范围:0~3000ppm;精确度:读数的1.5%;校正漂移:0ppm漂移:<0.15ppm/℃;量程漂移:<0.03%/℃;370ppm总漂移:<0.4ppm/℃。  主要技

研究揭示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影响

  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吴金水领衔的农业生态过程方向研究团队近日在耕作方式(免耕与翻耕)对亚热带稻田和旱地土壤自养微生物固定CO2功能与固碳微生物(细菌cbbL)数量的影响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土壤耕作作为农田管理的重要技术措施,是改善土壤耕层质量、培肥地力的重要途径,对土壤生态环

稻米镉污染消减及快速检测技术与装备研究专项通过验收

  3月12日,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稻米镉污染消减及快速检测技术与装备研究》在湖南省农科院通过项目综合验收。湖南省科技厅副巡视员刘铁兵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验收。  为解决稻米镉污染问题,2011年湖南省科技厅率先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稻米镉污染减消及快速技术与装备研究》,专项由“湖南稻田土壤镉含量分布

我国学者以硅胶管替代培养法揭示稻田土壤AOM过程

  在海洋沉积物中,厌氧甲烷氧化(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 AOM)的甲烷消耗量为20-300 Tg CH4 yr-1,占全球大气甲烷通量的60-80%,对全球甲烷平衡和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甲烷生物源之一,也是AOM发生的理想场所,但其

城市环境所水稻土中微生物的砷转化基因多样性研究获进展

  水稻土中的砷形态直接影响到水稻根系对砷的吸收及转移,而微生物是影响砷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同时水稻田干湿交替所带来的有氧和厌氧条件的转化为不同类型的砷代谢微生物提供了合适的环境条件。在纯培养试验的研究中,微生物对砷的生物转化过程已经相对清楚,但介导微生物砷转化过程的相关基因在水稻土的分布、丰度和多

低碳排放与面源污染控制的稻田生态农业技术项目启动

  “基于低碳排放与面源污染控制的稻田生态农业技术模式筛选与效益评估”项目启动   1月23日,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基于低碳排放与面源污染控制的稻田生态农业技术模式筛选与效益评估”启动暨专家咨询会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召开。来自环保部科技标准司,科技部农村中心,中科

水分耦合硫酸盐驱动铁/硫循环降低水稻砷积累的作用机制研究获进展

  稻田干湿交替的环境驱动了土壤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有研究表明水分和硫酸盐对土壤As活性与水稻As积累具有显著影响,但关于水分耦合硫酸盐对土壤-水稻系统中As迁移积累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黄道友研究团队通过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水分管理方式和5种硫酸盐水平对土壤

研究揭示生物炭协同减缓稻田镉污染和甲烷排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728.shtm近日,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李芳柏团队与河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张鑫合作,利用机器学习揭示了生物炭减缓稻田镉污染和甲烷排放的协同机制与潜能。相关成果以副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

金相显微镜纯铁含碳量0.03%的铁素体金相

α铁或纯铁在金相学上称为铁素体,铁素钢的含量是0.01—2.0%,但是铁素体的碳素固溶含量非常少(常温约为0.008%)使用上海光学仪器一厂高精度金相显微镜检视此标准金相制样制片则可见碳素溶入铁素体中而成的铁素体结晶及其境界以上标准试样是含碳量0.03%的铁素体组织,一个一个的结晶是铁素体,其周围的

水稻光合碳在土壤中的固定机制

  水稻土是全球重要的碳汇,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光合碳(通过根际沉积作用)是水稻土壤高碳库的重要有机碳来源,对维持稻田土壤的碳汇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水分和养分管理会影响水稻土光合碳分配和稳定性,优化水分和养分管理能够促进光合碳向土壤有机碳的转化和固定。  为此,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

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产品介绍

  土壤呼吸是土壤生态系统碳素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土壤碳素同化异化平衡作用的结果,也是碳素由陆地生态系统返回大气的主要途径,是土壤中生命活动的表征,准确测定其释放量是评价生态系统中生物学过程的关键;通过对土壤呼吸及其相关参数的监测,可估测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土壤CO2通量在时间和空间

新模型精准预测土壤“碳排放”

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日前,该校地科院晏智锋副教授与联合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马里兰大学联合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所合作,在土壤异养呼吸过程模型构建与应用上取得新进展,首次建立了可精准监测土壤“碳排放”的过程模型系统,该系统可更加精准地预报土壤异养呼吸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物根系和土壤动物

新模型精准预测土壤“碳排放”

  从天津大学获悉,日前,该校地科院晏智锋副教授与联合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马里兰大学联合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所合作,在土壤异养呼吸过程模型构建与应用上取得新进展,首次建立了可精准监测土壤“碳排放”的过程模型系统,该系统可更加精准地预报土壤异养呼吸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物根系和土壤动物

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的简介

  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可以同时显示呼吸室内部的CO2浓度、温度和湿度变化以及外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广泛应用于农业生态科研、碳源碳汇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生态修复研究、土壤微生物活力评估、植物生态研究、昆虫呼吸、根系呼吸以及水果贮藏。  土壤的呼吸是指土壤与大气之间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植物和土壤固碳能力此消彼长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5016.shtm 图片来源:unsplash 近日,一项针对100多个实验的分析结果表明,当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导致植物生物量增加时,土壤能够储存的碳量反而会减少。由于当前的陆地碳汇模型并没

澳大利亚土壤碳流失严重

  2013年8月2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说,研究发现澳大利亚每年因风蚀和沙尘暴从土壤中流失160万吨碳,给农业带来损失,并增加对大气的碳排放。   联邦科工组织的一个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的《全球变化生物学》期刊上发表论文说,来自土壤的有机碳粉尘是一个被忽略的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来源。   澳大利亚

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的使用

  1. 仪器的连接、安装、开机预热:  提前埋设土壤环→连接辅助传感器接口→安装短期测量室→安装温度、湿度传感器→安装电池→打开主机电源→主机预热(约5分钟)。  2. 掌上电脑(PDA)和软件的使用,具体操作步骤为:  PDA开机→主界面→开始→Li-8100→Connect by TCP IP

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的概述

  土壤呼吸是土壤生态系统碳素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土壤碳素同化异化平衡作用的结果,也是碳素由陆地生态系统返回大气的主要途径,是土壤中生命活动的表征,准确测定其释放量是评价生态系统中生物学过程的关键;通过对土壤呼吸及其相关参数的监测,可估测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土壤CO2通量在时间和

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简介

  土壤呼吸是土壤生态系统碳素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土壤碳素同化异化平衡作用的结果,也是碳素由陆地生态系统返回大气的主要途径,是土壤中生命活动的表征,准确测定其释放量是评价生态系统中生物学过程的关键;通过对土壤呼吸及其相关参数的监测,可估测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土壤CO2通量在时间和空间

中科院亚热带所水稻根际沉积碳微生物利用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所研究人员发现了水稻根际沉积碳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内的周转特征,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土壤科学杂志》上。  根际沉积过程可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易于利用的碳源和能源,其在生态系统中调节土壤碳和养分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并对碳的固定作用产生强烈影响。水稻根际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

生育期和施氮对水稻根际沉积碳的微生物利用机制

  根际沉积过程可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易于利用的碳源和能源,其在生态系统中调节土壤碳和养分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并对碳的固定作用产生强烈影响。水稻根际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在微生物群落中的分配以及氮肥对该过程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研究稻田土壤中水稻根际碳氮循环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节有利于科学

生育期和施氮对水稻根际沉积碳的微生物利用机制获进展

  根际沉积过程可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易于利用的碳源和能源,其在生态系统中调节土壤碳和养分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并对碳的固定作用产生强烈影响。水稻根际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在微生物群落中的分配以及氮肥对该过程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研究稻田土壤中水稻根际碳氮循环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节有利于科学

我国学者揭示有机电子受体是水稻AOM重要驱动力

  甲烷在厌氧条件下被氧化的现象(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 AOM)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是普遍存在的,其甲烷的消耗量为20-300TgCH4yr-1,占全球大气甲烷通量的60-80%,对全球甲烷平衡和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海洋沉积物中AOM与SO42-的还原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