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基本介绍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组骨髓造血组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周围血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病征。临床上常表现为较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原发性再障中男性多于女性,青年多于老年。根据疾病变化速度和病情轻重,结合血象和骨髓象可将再障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若有致病原因如药物、化学品、辐射、感染为继发性。......阅读全文

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基本介绍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组骨髓造血组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周围血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病征。临床上常表现为较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原发性再障中男性多于女性,青年多于老年。根据疾病变化速度和病情轻重,结合血象和骨髓象可将再障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若有致病原

关于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预后评估介绍

  再障的预后依分型、骨髓衰竭程度、病人年龄及治疗早晚而定。重型再障近年来已有多种治疗方法,总的效果还不够满意,约1/3~1/2病人于数月至1年内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感染和出血,尤其是脑出血。慢性再障治疗后约有80%的病人病情缓解,但仍有不少病人病情迁延不愈,少数病人能完全恢复。   本信息只供参

关于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其他治疗介绍

  1、氯化钴  钴能抑制细胞酶,使细胞缺氧,从而刺激肾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80~120mg/d,3月以上。  2、左旋咪唑  可能通过增强辅助T细胞功能,调节细胞免疫。50mg 每天3次,每周服3天,共2月~2年。  3、肾上腺皮质激素  有助止血作用,可使出血减少,但对内脏出血无效。泼尼松

关于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介绍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临床以贫血为主,或同时有出血及反复感染体征,周围血象可以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呈增生明显活跃,三系有病态造血现象。  (2)阵发性血红蛋白尿(PNH): 临床上常有反复发作的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尿)及黄疸、脾大。酸溶血试验(Ham试验)、糖水试验及尿含铁血黄素试

药物治疗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相关介绍

  (1) 雄激素:大剂量雄激素可以刺激骨髓造血,为治疗慢性再障首选药物,其发生疗效时间常在服药2-3月后。目前常用的品种及剂量如下,可任选一种。  丙酸睾丸酮 50~100mg/d,肌内注射,6月以上;司坦唑(康力龙)2~4mg,每天3次,1~2年;大力补(17-去氢甲基睾丸酮)15~30mg/d

关于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标准介绍

  1、国内疗效标准  (1)基本治愈: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男达120g/L、女达100g/L,白细胞达4×109/L,血小板达80×109/L,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  (2)缓解: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男达120g/L、女达100g/L,白细胞达3.5×109/L左右,血小板也有一定

关于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简介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组骨髓造血组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周围血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病征。临床上常表现为较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原发性再障中男性多于女性,青年多于老年。根据疾病变化速度和病情轻重,结合血象和骨髓象可将再障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若有致病原

概述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治疗

  (1) 雄激素:大剂量雄激素可以刺激骨髓造血,为治疗慢性再障首选药物,其发生疗效时间常在服药2-3月后。目前常用的品种及剂量如下,可任选一种。  丙酸睾丸酮 50~100mg/d,肌内注射,6月以上;司坦唑(康力龙)2~4mg,每天3次,1~2年;大力补(17-去氢甲基睾丸酮)15~30mg/d

关于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国外诊断标准介绍

  国外常用的是1979年Camitta所提出的标准,一直延用至今。Camitta将再障分为重型与轻型。   (1) 重型再障诊断标准   1)骨髓细胞增生程度

概述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

  根据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障学术会议对本病的诊断标准为:  (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2)一般无肝脾肿大。  (3)骨髓至少1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作骨髓活检等检查,显示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加)。 

简述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一般治疗

  避免诱发因素,勿用抑制骨髓的药物,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重型病人加强隔离,注意皮肤、口腔、外阴卫生,感染时加强抗炎治疗;血红蛋白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基本介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缓慢,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出血多限于皮肤黏膜,切不严重,可并发感染,但常以呼吸道为主,容易控制。病程多在4年以上,甚至可长达10年之久。若治疗得当,坚持不懈,大多可治愈,但也有病人迁延多年不愈。少数病人可急性发作,病情急转直下,常与感染有关。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

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基本介绍

  由于DBA颇为少见,其确切的发病率难以确定。欧洲回顾性研究表明DBA在≤15岁儿童中年发病率约为1.5/100万~5.0/100万。  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于婴幼儿,多数患儿出生后2周~2年后发病,绝大多数(超过90%)患儿在1岁内确诊,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男女患者之比约为1.1∶1。

关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基本介绍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PRCA)是指因骨髓中红系细胞显著减少或缺如所致的一种贫血。1922年Kaznelson首先将此病从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分出,此后这种病渐渐受到广泛的注意。它和自身免疫和胸腺肿瘤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把这种病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的又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的又叫作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基本信息

外文名aplastic anemia别    名再障就诊科室血液科多发群体青壮年人常见病因与化学毒物、放射线、病毒感染、免疫等有关常见症状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介绍

  包括支持治疗和疾病针对性目标治疗两部分。支持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和治疗血细胞减少相关的并发症;目标治疗则是补充和替代极度减少和受损的造血干细胞,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免疫抑制治疗。年龄40岁,无HLA相合同胞供者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首选强化免疫抑制治疗。非重型再障可采用雄性激素和环孢素治疗。

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介绍

  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障学术会议修订的再障诊断标准如下:  ①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②一般无脾肿大。  ③骨髓检查显示至少一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应明显减少,骨髓小粒成分中应见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作骨髓活检等检查)。  ④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

再生障碍性贫血

[概 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组骨髓造血组织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周围血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病征。临床上常表现为较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原发性再障中男性多于女性,青年多于老年。根据疾病变化速度和病情轻重,结合血象和骨髓象可将再障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介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大多起病缓,主要的表现常常是倦怠无力、劳累后气促、心悸、头晕、面色苍白。如有出血亦较轻微,内脏出血较少见。感染、发热一般较轻微,出现较晚,治疗后较易控制。肝、脾淋巴结均不肿大,但晚期病例偶有脾脏轻度肿大,病程较长,患者可以生存多年,病情逐渐好转甚至接近痊愈。部分患者转变为急性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简介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再障发病可能与化学药物、放射线、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素有关。再障主要见于青壮年,其发病高峰期有2个,即15~25岁的年龄组和6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检查

  1.血象  呈全血细胞减少,少数病例早期可仅1系或2系细胞减少。贫血属正常细胞型,亦可呈轻度大红细胞。红细胞轻度大小不一,但无明显畸形及多染现象,一般无幼红细胞出现。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和比例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低于0.5×109/L,血小板低于20×109/L。  2.骨髓象  再障骨髓涂片肉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

  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障学术会议修订的再障诊断标准如下:①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②一般无脾肿大。③骨髓检查显示至少一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应明显减少,骨髓小粒成分中应见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作骨髓活检等检查)。④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阵发性睡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

  再障的发病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  1.药物  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  2.化学毒物  苯及其衍化物和再障关系已为许多实验研究所肯定,苯进入人体易固定于富含脂肪的组织,慢性苯中毒时苯主要固定于骨髓,苯的骨髓毒性作用是其代谢产物所致,后者可作用于造血祖细胞,抑制其DNA和RNA的合成,并能损害染色体

关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介绍

  国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亦称SAA-I型)的诊断标准:  ⑴临床表现: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内脏出血。  ⑵血象:除血红蛋白下降较快外,须具备以下驻项中之两项:  ①网织红细胞小于1%,绝对值小于15×10^9/L;  ②白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

关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要点介绍

  急性再障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优良的护理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且能较好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抢救病人,延长 急性再障患者生命均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急性再障的护理措施:  1、在急性期,病人严格卧床休息。在病情稳定后可适当活动。  2、注意饮食的选择:宜选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品。高热

再生障碍性贫血(2)

[治疗方案]1.一般治疗  避免诱发因素,勿用抑制骨髓的药物,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重型病人加强隔离,注意皮肤、口腔、外阴卫生,感染时加强抗炎治疗;血红蛋白<60~70g/L,有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可考虑输红细胞悬液;有严重出血时输血小板悬液。2.药物治疗  (1) 雄激素:大剂量雄激素可以刺激骨髓造血

骨髓移植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介绍

  用骨髓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国外已取得许多经验,由于骨髓移植不易找到HLA组织配型相近的供髓者,而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故应严格选择适应证,关于适应证,有如下看法:重症再障(老年人除外),粒细胞在0.5×10^9/L以下,血小板在20×10^9/L以下,骨髓内淋巴细胞在75%以上;最好在确诊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介绍

  一、血象  1.白细胞及分类:多数在(2-3)×10/L,中性粒细胞多在10×10/L左右,分类计数淋巴细胞的比例增高。  2.血红蛋白及红细胞为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多在50g/L左右。  3.网织红细胞

关于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预后介绍

  不同遗传方式、多变的临床表现以及各异的体外生物学反应等提示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为不同病因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患。患者存活期及存活质量取决于其临床疗效反应,为寻求疗效更为确切的治疗手段(如基因治疗等),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分子生物学病理机制。

关于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介绍

  注意起病缓急,有无疲倦、乏力、出血及感染等。体检注意贫血程度,有无皮肤淤点及齿龈、口腔、鼻黏膜及眼底出血,有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有无胸骨压痛,并注意寻找感染病灶以及生物、化学、物理等因素,是否曾应用氯霉素、苯制剂、抗癫痫药、氨基比林、抗甲状腺药、抗癌药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有无放射性物质接触史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