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稻香田里话创业,科研青年为何执着于种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647.shtm......阅读全文

稻香田里话创业,科研青年为何执着于种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647.shtm

青年科研人员缘何频“出走”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凯先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所里一些年轻的同事悄然离开了单位,随后成为不远处的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企业里的员工。  在陈凯先看来,这些年轻科研人员的选择很自然:尽管研究所在全国科研机构里面条件算是比较好的,但与企业比,仍然是差了一大截。

青年英才:积蓄科研报国新动能

  连日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正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展开。而激励青年英才在新时代勇立潮头、建功立业,无疑是此次活动的重中之重。  日前,95名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青年英才齐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参加中央组织部举办的“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专题研修班学习。

中国青年报:科研管理就得遵循科研规律

   某学会主席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时,开幕式结束就因为某些时限的规定,必须急急回国。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杨新民援引这个耐人寻味的“中国学者的尴尬”,大声疾呼对科研人员的管理“不能过于僵化,还是要遵循规律”。  “做研究,就必须掌握科研的发展动态和方向。”他说,科研人员不能坐井观天,出国访

给青年科研人员“减负”还需釜底抽薪

8月8日,科技部官网发布《科技部 财政部 教育部 中科院 自然科学基金委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旨在解决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等突出问题,保障青年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根源在于行政化 近年来,青年科研人员工作生活环

“90后”博导:“青千”助力青年科研

  “90后”的你,现在在干嘛?  两位出生于1990年的青年女性科研工作者,已分别入职浙江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成为最年轻的博导。  高智商、高颜值的标签,走上快车道般的成长轨迹,颇具含金量的科研成果,让两位“90后”女博导一时间成为网上热议的“人生赢家”。  细看二人简历便会发现,她们都是第十二批

瑞典新项目资助全球青年科研人员

  瑞典10月13日设立一个新的经费资助项目,旨在资助未来五年能在瑞典大学获得职位的全球青年科研人员,缩短他们从博士后到第一个学术职位的时间。  此项目由瑞典基金会“The 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 Foundation”设立。该项目每年资助25个名额,连续5年共

时评:不必过于纠结农村无人种地

  开春以来的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只能由妇女、儿童、老人组成“杂牌军”来承担,“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离土地越来越远,并且普遍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与技能。这一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3月19日《中国青年报》)   农村空巢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最根本的原因无外乎在农

樊代明院士报告勉励青年坚守科研诚信

  9月20日,2016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在北京大学举办报告会,来自首都高校、科研院所和学会团体的研究生代表、高年级本科生代表、新入职导师、青年科研骨干代表等2000余人参加了活动。  报告会上,著名学者、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作了题为《三千年医学的进与退》的精彩报告,

科研长路上青年们的心声诉求有哪些

有趣的研究与有用的研究怎样兼顾  讲述人: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 袁 伟  科研是一场修行,科研人要甘于寂寞,啃得了“硬骨头”,坐得住“冷板凳”。这条路上,我经历过太多失败,也时常被成功的喜悦包围。  大四那年,家境并不富裕的我原计划毕业后便工作赚钱补贴家用,但父母坚定地支持我读研。工作

科研青年生存现状:你还撑得住吗?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科技创新,贵在接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国家领导人习近平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言犹在耳。但是,中国科研的主力军——青年科技人才的生存和工作现状究竟如何?五月初,由“知识分子”策划并联合自然科研、中科院物理所、科学人、科研圈、科学松

为了保护黑土,我教东北农民懒汉种地

  大家好,我是李保国,我从事的工作是土壤和农业对水土资源的利用。今天我演讲题目是《给黑土地加加油》。  近十几年来,我经常去东北的田间地头,这是我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玉米大豆田里面拍摄的。东北地区盛产优质的农产品,现在的城里人还要网购东北的优质农产品。  为什么东北盛产这样的优质农产品呢?因为东北

减负深入,让青年科研人员轻装上阵

“减负行动3.0”出台前经过了扎实的前期调研,把近一阶段青年科研人员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在政策层面落到了实处。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助于青年科研人员减负,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他们把主要精力聚焦科研工作的政策保障。 “不到35岁就可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重点项目中担任项目负责人,这个起点非

为青年科研人员开“机会之源”节“时间之流”

科技部、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这是4年来有关部门开展的第三轮科研人员减负专项行动(减负行动3.0),旨在聚焦青年科研人员,推动减负行动效果持续深化,保障青年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 近年来,我国科技人才队伍持续保持并加速呈现年轻化特征。科研人员

女科学家与青年学子共话科研人生

近日,由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主办的2018年“女科学家走基层——贵州行”报告会在贵州大学举行。 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在致辞中表示,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其中,约占我国科技工作者队伍40%的女科技工作者、女科学家,是我国科技事业

南京4种地产食品抽检不合格

  记者近日从市质监局获悉,今年6、7月份该局共抽检地产食品188批次,其中有4批次因抽检不合格被点名通报,分别为“天宝”饮用纯净水、“仁川”香辣莲藕、“品韩”辣白菜和“泉水”素鸡。   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6、7月份该局抽检的地产食品种类包括:啤酒、冷冻饮品、粮食加工品、饮料、特殊人群

拯救"超级大鳖" 艰难获得独立物种地位

  很长时间以来,斑鳖一直被误认为是鼋宠物市场上可以见到白化的红眼鳖曾经饲养于上海动物园的一只斑鳖  兴化出现大鳖,在网络江湖上引起不小的风浪,把人们的目光引向“鳖”这种相当另类的动物。仔细看看,我们发现非常低调的鳖类中不但有着世界上最珍稀的动物品种,它本身也有很

3位青年登《科学》,他们感谢曾经历的科研挫折

一次次失败会给科研工作者带来致命的打击,但也让他们正确认识到某条道路走不通。这就像爱迪生测试了约1600种材料才最终研制出电灯,此前成千上万次失败的意义在于,证明了之前的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在挫折中尝试转换思维方式,说不定能柳暗花明又一村。《科学》杂志近日针对“你是否对挫折心怀感激?”的话题进行

51名青年科学家各获百万科研经费

  35岁以下突出的青年科学家,就可以获得100万元研究经费。这是广东省从2012年起,在全国第一个设立的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4日,本报从省科技厅独家了解到,2016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已经评出,51名青年科学家入选。4年来,我省一共有196名学者获得这项资助,这促成一批科研人才的成长和科研

丁洪:自身因素是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的关键

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实习记者 骆香茹“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成长更依赖自身因素,这包括内驱力、科研热情、对科研问题的判断,以及执行力等。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对任何想做的事,不要把‘不行’作为备选项。”近日,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首任主席、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李政道讲席教授丁洪在2022未来科学大奖

日企种地不施化肥的做法该警醒谁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近年来,日本企业朝日绿源农场在山东莱阳沐浴店镇租用了1500亩土地,用于农作物种植和奶牛饲养。但他们的做法与当地大相径庭——既不打农药,也不施化肥,还“曾因虫子泛滥被农民索赔”。但这家日企的负责人认为,农业最终还将回归到他们的路径,依靠化肥、农药的种地模式是短视行为。  这样

科技界委员建言“原创科研” 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成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科技创新已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在3月5~6日的小组讨论中,众多科技界政协委员把讨论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开展好原创性的科研创新。  “五年以来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两倍,技术交易额翻了一番。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创业热

青年医生3年可获10个月“科研假” 工资照发

   医生到底有没有时间搞科研?医生把时间花在科研上是否会耽误临床看病?医生搞科研到底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日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从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中发现,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以下简称一妇婴)以22项总经费2115万元的成绩,成为全国妇产科医院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

追记青年科学家刘廷析:“科研痴”情迷斑马鱼

  今年7月16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廷析因病去世,年仅44岁。他依依不舍的是他的学生、心爱的妻子、年幼的孩子,还有未竟的事业和5万条斑马鱼。  病逝前,刘廷析一米八的个儿,瘦得只剩下40多公斤,他躺在病榻上,仍然不忘鼓励学生们勇攀科学高峰。

做好政策加减法,激发青年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青年科研人员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动力源泉。激发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对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科技部、财政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聚焦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主要问

科研中如何“挑大梁当主角”?青年科学家这样说

11月6日,2021中国新锐科技论坛以线上会议形式举行。论坛以“科学家个人成长与国家战略”为主题展开,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主任郑浩峻,“科创中国”青年百人会秘书长、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陈锐,北京新曦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会发起人才让等出席活动。来自全国35个科研机构的54位青年科学家参与论

科研经费:青年人才成长的燃料和助推器

  对于青年人才来说,如果有经费就能迈出腿,没有的话就只能眼巴巴看着了。  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200万-300万元、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自然科学领域120万-24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4年从200万涨到了400万……青年科研人才是最具创造力的群体,也是最需要得

国家开展科研“减负行动3.0”,青年科学家迎来重大利好

  科技部 财政部 教育部 中科院 自然科学基金委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  国科发政〔2022〕214号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财政厅(局)、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财政局、教育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科院所属院所

SLAS资助青年科研人员参加国际科技大会

  SLAS Tony B. 学术旅行奖亚洲名额增至 5名  日前,据实验室自动化与筛选协会(Society for Laboratory Automation and Screening, SLAS)消息,久负盛誉的SLAS Tony B. 学术旅行奖(SLAS Tony B. Academic

做好科研有没有“秘诀”?这6位青年科学家说有

5月30日,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原子尺度上‘小分子机器’在固体表面的构筑与物性调控”等6个项目获得陈嘉庚科学奖,北京大学教授江颖等6位青年科学家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这两个项目被科学家们昵称为“陈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在科技界得到广泛好评。作为科技工作者中的优秀代表,在怎么做好科研这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