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学术造假、曾被判刑,他的2篇顶刊论文仍未撤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01.shtm 几乎是一夜之间,意大利外科医生Paolo Macchiarini成为了医学明星。 2011年,他宣布成功制造并植入了世界上第一根“人工生物气管”,可以帮助气管衰竭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这看起来可以解决医学上的两大难题:器官排斥反应和缺乏供体器官。他迅速受到追捧,被誉为“干细胞移植的先驱”。 而此后,他创造的“奇迹”迅速破灭。 在2011-2014年间,他为至少8名患者植入了“人工生物气管”,其中7人都死于并发症,另一人能活下来是因为在术后将人工气管移除了。 2019年,Macchiarini在意大利被判处16个月的监禁;2022年6月,他又被瑞典法院判处负有刑事责任,缓刑执行。 然而,他发表在《柳叶......阅读全文

同济学报被踢出CSSCI“核心期刊” 学报主编怒斥“潜规则”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收录集刊(2017-2018)目录》,一批知名高校学报被“踢”出了所谓C刊“核心版”,沦为“扩展版期刊”,包括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等。同济校报主编、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孙周兴在微博上声明,

科研之殇:2013年知名的学术造假事件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乃至世界学术界许多知名学者、专家甚至杂志深陷“造假门”,不知何时开始学术界论文造假事件层出不穷,直到现在累及至大型跨国企业的研发中心人员亦陷入造假纠纷之中,事件的背后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对待和处理造假事件,不要让论文走向死亡。   2013造假事件小汇总   葛兰素史克(G

浙大教授揭露美国科研界集体“学术造假”

  今年3月份,科学网置顶一篇博客文章——《发生在哈佛医学院的一起严重学术造假》,点击量超过两万次,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文中揭示,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竟是实验方法缺陷所致的非特异的假象,却能在美国迅速得到领域内同行的认可与跟进。科学网是一家博客实名制的网站,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浙江大学教授郭磊。近

日本东京大学正式调查22篇涉嫌造假论文

  日本东京大学20日宣布,对日前被举报涉嫌造假的6个研究室的22篇论文进行正式调查。  东京大学指出,今年8月中旬至下旬,校方两次接到关于该校6个研究室的22篇论文涉嫌造假的匿名举报。举报涉及医学系和生命科学系,称这些论文有捏造和篡改嫌疑,相关论文已发表在《自然》等杂志上。  东京大学此前已经进行

“地震”来临?诺奖得主涉嫌造假论文达40篇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涉嫌学术不端事件持续发酵。 截至10月20日上午,知名学术打假网站Pubpeer上曝出的争议论文已增至40篇,时间跨度长达18年。这些论文被质疑一图多用或图片PS,少数文章还被质疑存在伦理问题。 一位业内学

810篇造假论文被查!作者含985高校副教授

近日,英国剑桥晶体学数据中心(CCDC)发现,来自810篇论文中的近1000个晶体结构数据,竟是出自同一家论文工厂制造生成。 这打破了该数据库可疑条目的历史纪录。更严重的是,这可能只占“虚假数据总数中的很小一部分”。目前CCDC正在审查中。一些在研究中经常使用该数据库的科学家表示,涉嫌欺诈的规模

浙大论文造假风波:科研考核如GDP成浮夸根由

        到目前为止,中国多所名校都传出过学术丑闻。高等院校缘何风气浮躁、“泡沫”堆积?      浙江大学在4个月前处理的博士后贺海波学术论文造假事件,日前成为新闻焦点。打假者质疑贺海波博士后指导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及其课题组也“参与造假”。   校方和李连达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严惩学位论文造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日前公布该校《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规定学生在申请学位时出现买论文、由他人代写论文、剽窃或者伪造数据情节严重等作假行为,一经查实,取消学位申请资格;已获得学位的,依法撤销其学位,注销学位证书,并向社会公布,3年内学校不再接受其学位申请。   办法规定,各类学位论

大学副教授坦承抄袭论文 称机制逼人造假

  对话人物:王冷,女性,46岁。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名人传记财富人生》副主编。   对话原因:11月15日,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发了一条微博,指责王冷的硕士论文大量抄袭他的论文。而王冷随即在微博上回复:“本人硕士论文抄了,学士论文也抄了。为了避免再抄袭,五年里再没有写过论文,并在同事中

论文造假 病人死亡:干细胞气管移植“罪与罚” 英国试验

  Martin Birchall(左)、Paolo Macchiarini (右2)与合作者,2010年完成首例儿童干细胞气管移植后合影。图片来源:PA IMAGES   换上一个部分由病人自身干细胞制成的气管,曾经看起来像是再生医学的前沿。但这一概念在2016年遭受了严重打击,因为斯德哥尔摩卡

同组院士回应:北大药学院院长论文造假?

  今年1月,曾供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的Elisabeth Bik在pubpeer网站上指出,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周德敏作为通讯作者或共同作者的6篇学术论文,存在明显的一图多用现象。其中包括一篇发在Science上的重磅论文。  这让周德敏陷入涉嫌学术造假风波中。  3月26日晚

BMC撤回造假论文续:川医院作者称系“误伤”

  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现代生物出版集团(BioMed Central)撤回(Retraction)了43篇论文,其中41篇为中国作者。这家英国大型学术医疗科学文献出版商指称,撤回缘由是“相关文章的学术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  当消息传回国内,“论文造假”“学术不端”的指摘迎面而来,这41篇文章的第

“论文工厂”要倒闭?国内首个学术论文诚信监测系统上线

  近年来,科研论文的学术不端广受大家关注。  近日,国内知名科研工具箱平台——科研者之家(Home for Researchers)发布了国内首个学术论文诚信监测系统,包括Crosscheck文字查重,Figcheck图片查重,Selfcheck国人论文自查系统,和Medreading文献诚信预警

从学术明星跌落神坛 保罗 · 马基亚里尼学术造假案判决

  “有些人信念意志强大,充满行动力,每一步都直指白色巨塔之巅,可惜漠视生命的光辉与尊严,是为医者的死穴。”  这是一条来自医疗剧巅峰之作《白色巨塔》下的影评,也是本文的主角——保罗 · 马基亚里尼(Paolo Macchiarini)医生的缩影——曾经被视为再生医学的先驱,却最终因为论文数据真实性

论文可以买卖 学术的良心在哪里

交纳数百元乃至上千元,就能在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甚至论文的撰写都可以有人代笔。这在高校学生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多年前,就有研究报告称,我国论文买卖已形成产业,规模达10亿多元。   学术论文本应是学术创新的核心载体,怎会成为明码标价的商品?“买卖论

Nature子刊重要论文:创新iPS新技术

  当前研究人员生成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过程是费时且低效的。为了加快速度,美国桑福德-伯纳姆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转向了激酶抑制剂。他们发现当将几种激酶抑制剂添加到起始细胞中时,相比标准方法可生成更多的iPSCs。这种新能力将有可能加速许多领域的研究,使全世界的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研究人类疾病

牛!两名本科生,一作发顶刊

原文地址:https://www.cingta.com/detail/21413近期,苏州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各有一名本科生在国内外一线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天才出少年,两颗学术新星冉冉升起。苏州大学11月28日,苏州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介绍,苏州大学医学部本科生钱家伟等在国际衰老研究领域顶刊Aging

干细胞论文造假:“万能细胞”系样品被污染

  2014年3月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一次会议上提到的干细胞论文所存问题,如今已得到进一步分析。   针对一种被证实系造假的干细胞培育方法的最新调查,让研究人员不禁追问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一间实验室里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错。   近日发布的来自该独立调查的最终报告,强化了此前的疑问,即所谓的通过在

哈佛干细胞专家论文造假导致行业倒退十年?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近期发布一项调查结果,在医学领域,尤其是干细胞研究领域掀起轩然大波。调查称,作为心肌再生领域开创者和顶尖人物的皮耶罗·安韦萨教授有31篇学术论文存在数据造假,应予撤稿。  安韦萨的上百篇学术论文被视为这一研究领域的基石,如今多达31篇遭推翻,使得国内外诸多研究人员的相关课题化为

造假之王!213篇论文中有183篇被撤稿

  学术造假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话题,历史上的学术骗子也是数不胜数。其中骗子之王更是达到前无古人的地步,发表论文数212篇,因涉嫌造假而遭到撤稿的就达到了183篇之多。然而打假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也因此诞生了有名的“学术警察”。  学术界可能是这世界上仅以“自我审查”作为主要行为监督方法的群体之一。

浙大论文造假事件续:百万科研经费去向成谜

  从2008年10月16日收到举报信之日记起,浙江大学在5个月的“阵痛”后,终于服下“一帖猛药”。   浙大校长杨卫3月15日通报称,“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牵涉的三位学者——浙大药学院原副教授贺海波被开除出教师队伍,贺所在的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吴理茂被解聘,现任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任期届满,

107篇论文被撤,又是同行评议造假惹的祸

  大规模撤稿、中国作者、同行评议过程造假、第三方机构操纵,由这些关键词构成的施普林格出版集团4月20日的声明,除了一次性撤销发表在《肿瘤生物学》上的107篇论文这个创纪录的数字,并无新意。  从2015年起,中国作者被国际期刊大规模撤稿的事儿年年有。“为什么这次数量如此之多?”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细胞

吴学安:与“学术造假”过招需要法制的力量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组织和进化生物学及生物人类学系以研究猿猴和动物认知能力著称的知名学者马尔克·豪塞(Marc Hauser)教授被证实学术造假,自2011年8月1日起“辞去”该校教职一年。此事件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不小的轰动。  此前,在国内,因推荐材料存在代表著作严

超一成英国学者曾目睹学术造假

  据《英国医学杂志》(BMJ)1月12日发表的一项调查结果说,有十分之一以上的英国科学家和医生曾目睹同事在研究中故意更改和伪造数据。调查结果还发现,有6%的科学家称,知道本单位可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而且这些行为没有得到适当的调查。这项调查收到了2700多份回复。   BMJ在一项声明中说,调查结

如何判定合理的学术质疑与无由的造假指控

  加强科学规范管理和伦理道德建设是营造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2019年9月,我国科技部、中宣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20个部委联合印发《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明确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为:“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科学研究行为准则与规范的行为”。国际方面,1992

学术论文,让我如何相信你!

  不要相信任何心理学研究论文,准确地说,大约2/3的论文无法重复。或许可以说,不要相信任何学术研究论文,因为大多数都不可靠。这可不是简单愤青的语言,是今天《科学》发表的270名学者发表的一篇学术研究论文。《自然》专门发文评论。  弗吉尼亚夏洛茨维尔开放科学中心主任社会心理学家Brian Nosek

全面取消学术论文发表要求应慎重

   去年3月,上海大学博士生柴某因论文发表没有达到相关要求以致学位申请遭拒,于是柴某将上海大学告上法庭。今年3月10日,他收到了法院的一审判决书。法院判定,被告上海大学对原告柴丽杰于2018年11月提交的博士学位申请,未组织学位评定委员会予以审核评定的行为违法。今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

学术期刊对论文补充材料说“不”

  一篇发表的论文通常包括开头、正文与结尾,文章结构明确。然而,近来许多期刊的论文结尾都会附带一个补充材料目录,将实验方法、数据以及其他材料一股脑放在里面,让人弄不清论文内容在哪截止。  8月11日,《神经科学期刊》(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声明,反对这

干细胞领域为何“假”报频传?

  1月22日,日本京都大学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研究与申请中心(CiRA)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承认助教山水康平的论文存在数据捏造与篡改行为。研究所负责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山中伸弥为此道歉,并考虑将目前一段时间薪金全部捐献给研究所。   继2005年黄禹锡克隆胚胎干细胞数据造假、2014年小保方晴